营销资讯 2020/03/12 20:30:29 来源:网络整理
迎战洋品牌 中国营销第二阶段
中国营销初始阶段 从“撑死胆大的”到“智慧创造财富”
伴随1984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出,中国市场经济逐渐进入了爆炸式的迅猛增长,由此全面掀开了中国营销的初始阶段。
经过几年的发展后,中国营销的初始也逐渐完成了第一轮的洗牌,从早期的“只要胆子大就能发财”逐渐过渡到了“智慧创造财富”的时代!
这其中,一部分企业逐渐推出了市场,而另外一部分企业则逐渐成长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中国市场营销和企业经历了第一次成熟。
迎战洋品牌 中国营销第二阶段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成熟,中国的企业又遇到了新问题——洋品牌的进入。
十几亿的人口所组成的庞大消费市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无法抵挡的巨大诱惑。于是,当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的时候,洋品牌在一段时间的观望,小心翼翼的试探后,开始成群结队的涌入中国市场。
洋品牌的进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洋品牌都是经过营销专业训练,拥有多年市场化成熟经验的对手;而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只有短短十几年,营销知识体系都还不完备。
于是在与洋品牌的对决中,一批中国企业先后倒下了。
1、盲目迷信国际4A广告公司而失败
有因为觉得自己营销知识欠缺,不如国际4A广告公司正规,过于迷信国际4A公司,造成企业业绩下滑倒下的,如:中国洗发水市场曾经的著名领军品牌—奥妮,在1998年将产品的营销策划交给国际著名广告公司奥美,却走上了一条坠落之路,业绩一路下滑,2006年,奥妮商标被拍卖。
2、被洋品牌“兵不血刃的干掉了”
洋品牌登陆中国市场之时,中国本土企业在很多行业已经形成了领军品牌,如果“硬碰硬”的对抗,对于洋品牌的难度也不小。
于是,众多洋品牌采取了合资的合作控股(洋品牌控股)方式,或租借本土品牌等形式,这些措施对于当时的中国企业而言,过于单纯的想到“引进资金、提升企业水平”等好的方面,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合作的危害。
其后,对于这些合作企业的本土品牌悲剧发生了,要么原有本土品牌不主推,要么将本土品牌直接打入冷宫、进行雪藏,最终经过几年的折腾,这些品牌都成了昨日黄花,消费者逐渐淡忘了它们,而洋品牌自己的主打品牌已经在中国市场飘红。
例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美加净等等,这些曾经深深为国人熟识的著名品牌都成了落花流水
3、被洋品牌“系统、高水平的营销”打败了
西方国家,经过上百年的营销发展,在营销方面的确有着比本土企业先进的地方。
如:可口可乐、宝洁公司等这些百年老店,无论是广告,还是终端等方面都非常先进,一度将中国的饮料行业、日化行业的本土品牌溃不成军。
当然,在这些本土品牌和洋品牌之争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洋品牌因为不适应中国市场而大败而归,撤出了中国市场!
但是,有一个严峻的事实我们无法忽视:中国多数行业里,领先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洋品牌。
汽车行业不用说了,中高端基本是洋品牌等;
快速消费品行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
洗发水市场,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婷,联合利华的夏士莲等;
牙膏市场,高露洁、佳洁士等;
化妆品行业,宝洁、欧莱雅等;
餐饮业,肯德基,麦当劳等;
…………………………
可以说,我们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众多洋品牌的包围中!
最近的达能、娃哈哈之争,我们无论如何都该为娃哈哈这个中国品牌争取一些,我们的未来总不能为洋品牌打工,然后消费洋品牌,为洋品牌增加利润。
我们总要为本土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一下!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不少企业凭借自己的智慧,并且不断的学习、总结,提升自己,发动了绝地反击,在很多行业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如:
1、创造本土的手法,创造奇迹
如同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市场”一样、取得中国革命成功一样,中国的市场营销有很多本土创造性的营销手法。
不少本土企业,没有盲目相信国际4A公司,根据中国国情创造、发明了众多营销手法,同样在营销领域创造了奇迹。
如:
(1)家电行业的价格战等
价格战是有中国特色的营销战术,凭借价格战,成就了中国家电行业的辉煌,也成就了长虹、创维等众多中国品牌。
(2)医药行业的中国本土化、实效营销手法
中国的医药行业创造了众多本土、实效的营销手法,例如小报、卖货广告,地毯式广告轰炸等等营销手法。
在中国众多行业丢失阵地后,这些行业的成绩却让洋品牌羡慕不已。
2、学习洋品牌的先进手法 与洋品牌进行争斗
“握了对手的先进方法,市场争锋之战的胜算无疑大大了”
在市场争斗的过程中,不少中国企业学习洋品牌先进的营销手法,并熟练掌握,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如:丝宝集团曾学习了宝洁的先进手法,与宝洁展开终端大战等,让宝洁公司也吃了不少苦头。
3、一些行业里,本土企业始终不逊色与洋品牌
在中国,还有一些企业的营销水平始终比较高,在与洋品牌的争斗中毫不逊色,如日化领域的纳爱斯企业,始终领先宝洁公司的汰渍等
同时,还有一批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与洋品牌进行了更大舞台的对决。
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与洋品牌的市场之争中,越来越游刃有余,逐渐在国际舞台中崭露头角。
如:海尔、联想、华为等众多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争夺,纷纷走出了国门,开始与洋品牌在更大的舞台——国际市场上进行着对决。
在与洋品牌的对决中,中国企业营销水平也再次取得了飞跃,中国企业也越来越成熟。
近期,中华赢销网将会对中国营销第二阶段——迎战洋品牌时代,中国一些经典成功案例、经典失败案例进行总结!敬请期待!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2003年八大营销创新个案
下一篇:巨人—技术、商业天才打造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