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4 10:16:12 来源:网络整理
■文/吴旭钊
国际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指出:“企业有两种营销:一种是下游的营销,发现并满足消费者需求,达成产品的销售;另一种是上游的营销,研究和思考未来市场,树立人们心中的品牌,发展一个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不断创新的能力。”那么应该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人们对上海世博会的关注转变为对企业品牌的认知,进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呢?
“世博牛奶”—伊利重新定义牛奶的“世博标准”,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制定线上线下兼顾的营销战略,以“公益”、“绿色”为营销支点,创新体验营销模式,提升品牌形象,最终促进产品销售,伊利在上海世博会的营销大战中表现极为出色。
“世博标准”:重新定义乳品标准
伊利的“世博标准”工程是一次对品质、渠道、科研及公益形象原有的诸多标准和服务体系的全面提升。第一,升级伊利品质标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营销质量;第二,全面深化伊利产品的销售渠道,确保产品销售的及时性及精确性;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带来的突破,刷新“国人饮奶”的生产标准;第四,用公益路线的营销方式达成企业和社会多方的共赢,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增加品牌价值。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重大事件营销成败可用三大“指标”衡量:首先,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的能力大小,这直接体现在销售布局上;其次,品牌提升空间大小的检验;最后,企业是否由此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的能力。
由此可见,“世博标准”工程为伊利的世博营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线上线下:整合营销传播
为了充分运用“世博会唯一乳制品企业”的营销优势,伊利制定了线上线下兼顾、内外兼修的营销战略,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掀起世博营销高潮。
以上海世博会为营销平台,将事件传播、品牌形象推广、产品销售促进等多种营销手段整合、统摄到“世博标准”牛奶的品牌核心诉求之下,伊利的整合营销传播取得了预期的营销效果。
互动参与:创新体验营销模式
伊利的世博营销,注重强化消费者的亲身体验,在赢取消费者好感的基础上诉求伊利的“世博标准”牛奶。为此,伊利创新世博体验营销模式,让消费者在回归爱和自然、享受关怀与绿色的同时,记住伊利的“世博标准”牛奶。自上海世博园开园以来,伊利以“公益”和“绿色”为主题策划实施了多项营销活动,同时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传播相关活动信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伊利组织的“公益”、“绿色”活动。
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残疾人兴建的馆。为了践行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伊利参与了生命阳光馆建设,为关爱残疾人尽了自己应尽的力量。伊利参与育乐湾建设—育乐湾能够让孩子亲身体验绿色天然牛奶的加工过程,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带给他们欢乐。
而世博母婴服务中心是伊利为上海世博会贡献的又一个公益项目。在遍布整个上海世博会会场的伊利世博母婴服务中心落成之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对此项目进行了详细报道、解读,将伊利世博母婴服务中心介绍给全国电视观众,同时将伊利品牌的“公益”内涵清晰地传达给了广大的消费者。
在“公益”之外,伊利的“绿色”体验营销同样是出手不凡。上海世博园入口处矗立的“中国馆”,是用伊利的绿色包装盒搭建的;育乐湾内由废旧的伊利牛奶盒压制成的“环保座椅”,时刻向游客们传递着伊利的绿色发展理念。与此同时,伊利的“绿色”体验营销还借助社会化媒体,通过新浪微博开设了“绿社会”公益主题微博,让无数粉丝进入发现上海世博会之“绿”的美妙旅程,引导一个“绿社会”从线下走向网络: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记录了伊利和上海世博会的“绿色”闪光点。伊利通过“绿色”体验营销,直观地再现了自己近年来一直在践行的“绿色产业链”发展战略,同时也影响了更多的参与者和受众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议题。
业内人士指出,体验营销最大的特点是对参与者情感和行动的肯定,继而获得价值认可、品牌认知。在伊利世博体验式营销活动的背后,是伊利世博营销理念、品牌价值诉求、消费者意愿的和谐统一,伊利满足了消费者体验世博、追求快乐的心理需求,并将伊利品牌及产品的“公益”、“绿色”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创新世博营销模式,在为消费者创造品牌价值的同时,丰富品牌内涵。伊利品牌倡导人类之爱、自然之爱,其行为发自内心而真诚,是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的,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高度关注的,它们自然乐意追踪报道伊利的“公益”、“绿色”活动,著名品牌与强势媒体的力量合而为一,作用于更多的消费者,使“公益”、“绿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劲霸营销步步为营—《新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