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前沿视野 >

快递业的自我革命

营销资讯 2020/03/14 10:29:39  来源:网络整理

 

快递业的自我革命

情人节的到来,让快递业迎来了年后的第一个高峰。即便忙得顾不上吃午饭,张师傅并不打算把工作拖到第二天,因为年前积压的包裹尚未完全派完,稍微一拖,包裹就越积越多。

就在电子商务凭借自身积累或资本推动拥抱时代之际,起家于草莽、处于产业链最末端的快递公司注定会面临更大的行业机会或冲击。

难负重荷

“即便是网购业务量低于光棍节和春节的情人节,每天的分拣量也是平时的四五倍”,虹迪物流董事长张鹏飞称。为此,公司重新为仓库的工人排了班,并将传统物流的人员调配至电商仓库进行分拣。

“这意味着你要根据不同的订单量执行不同的流程方法,”张鹏飞称,一般而言,虹迪会将传统物流仓库的员工临时调配至电商流水线参与分拣,并从外部的长期合作单位招聘一定数量的临时工。在此基础上,虹迪增加了几条临时流水线,这些临时流水线可以根据传统业务与电商业务的淡旺季随时切换。

只是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却有着不和谐的杂音。与电商快递业务的迅猛扩张相对应的,是圆通日益上涨的运营成本。公司发现,要在成本控制与确保经营效益之间找到均衡点,正变得越来越艰难。

加速转型

不过,这同时意味着高昂的支出。用孙建的话说,“去年这套业务系统上线运营后,每年系统维护更新费用就需要数千万元。”

即便如此,有些成本开支似乎难以避免。

譬如,国内不同城市对快递运输车要求有着各自规定,有些在北方畅通无阻的运输车却无法开进南方地区的城区。这种状况间接降低配送场地的利用率,也影响了物品送达效率与时间的准确性。

如今,圆通所能做的,是“通过各方面的投资,尽可能将速递环节里的信息流(如订单响应处理效率),资金流与物流发挥最佳的协同效应,如此才能找到可持续的成本控制模式。”孙建说道。尽管他知道,这绝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

低廉的价格与不断高企的运营成本,让快递公司始终处于恶性竞争的漩涡。而伴随着一系列爆仓、停运、涨价等事件,“快递业洗牌”的声音不绝于耳。

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在淘汰掉一批资金薄弱的小型快递公司后,规模稍大的快递企业也难逃出局的命运。

重塑生态圈

现实的情况是,快递业的进入门槛低,企业极度分散,因此人员流动性大,专业化、技能型的人员紧缺。在电商环境的推动下,快递公司需要前所未有地重视客户需求与体验,这无疑对传统快递的用人制度、人员培训和运作体系提出巨大挑战。

如果说价格战是快递业进行转型和洗牌的外因,那么运营模式的弊病就是其洗牌的内因了。

目前,快递公司的经营模式分为直营和加盟两种,民营阵列里的顺丰和宅急送是直营模式,而“四通一达”采取的则是加盟模式。在民企野蛮生长的年代,为了快速布点,许多快递企业选择了松散的加盟模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资金投入相对少,业务覆盖和发展的速度快,虽然价格低,但可以迅速地占领市场。但加盟模式的明显缺陷是各网点之间营收效益不均衡,导致地区间服务质量差异较大,容易导致管理危机。

这一切,统统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而事实上,民营快递自成立资金便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发展瓶颈。由于快递公司的经营设施以租赁为主,主要价值集中在品牌和配送网络等无形资产,因此很难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此外,民营快递的规模普遍较小,也无法取得银行的授信额度——这也是许多民营快递公司引入投资或谋求上市的原因所在。

对它们来说,电商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甚至是一种疯狂生长,要跟上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委实很难。而在张鹏飞看来,人们在享受便宜的快递服务的同时,对速度和服务要求其实有些过于苛刻了。他指出,如今的电子商务过于讲究物流的快捷,往往强调当日达或隔日达,而很多消费者其实并没有这么急迫的需求,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一赢销网

.

前沿视野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