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4 10:36:32 来源:网络整理
汽车渠道下沉的困惑
二、三级市场的诱惑固然很大,但是在营销实践中,或许汽车厂家将面临六大困惑。
分级标准:二、三级市场如何划分
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家、媒体、专家、经销商甚至政府管理机构都在说二、三级市场,但大家对二、三级市场的理解各不相同。正因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制定一个行业认可的市场划分标准,但很显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道理很简单:中国国土疆域广阔,地区文化差异大,汽车市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并没有现成的市场划分理论可以套用。
目前,关于二、三级市场的划分标准,有三种主流的意见:
第一种,按汽车消费市场推进的时间先后进行划分,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汽车消费发育较早,汽车市场保有量大,是一级市场。沿海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成渝、胶东半岛、京津唐等城市群以及内地的省会城市汽车消费后来居上,是二级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则是三级市场。这种划分方法以时间为轴,可以看出汽车市场发展的历史轨迹,也符合大部分汽车厂家渠道下沉的进程,是比较主流的划分方法。
第二种,按行政区划为主要标准,参考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划分,把一个省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是一级市场,地级市是二级市场,县级市是三级市场。这种划分方法简单,容易理解,符合汽车市场的区域化特征,许多厂家在实施“一省一策”营销策略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按此执行的。
当然,二、三级市场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存在争议是很正常的,在本质上,它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营销实践问题,每个厂家的优势市场和销量分布各不相同,其实没有必要强行制定统一的标准。只要汽车厂家都从战略上重视二、三级市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与行动,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渠道建设:选择4S还是选择1S
总体来说,目前汽车厂家在二、三级市场的渠道建设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这种做法可以满足产能迅速扩大的实际需求,但与之相伴的是经销商素质偏低、营销能力偏弱、品牌忠诚度不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经销商就会“反水”。
营销策略:打品牌战还是打价格战
受过营销专业训练的人,肯定都希望打品牌战,一些合资企业始终强调要走品牌营销的道路,然而这一套在一级市场还有效,一旦营销触角延伸到地级市、县级市,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战泥潭,这也是许多合资品牌对开发二、三级市场始终心有顾虑的重要原因。
二、三级市场价格战此起彼伏,关键还是在于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较低,几乎没有什么品牌忠诚度,而且获知汽车信息、了解汽车文化的渠道非常有限。在许多地级市,比亚迪的品牌号召力比丰田、日产还要强,这在一级城市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另一方面,前些年自主品牌在耕耘二、三级市场时,过于追求销量而忽视了品牌塑造,过多地推出低端产品,也让消费者习惯于购买低价产品。
不管如何,坚持品牌营销是中国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正确方向,一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历了血腥的价格战,二、三级市场同样要经历这一过程。汽车厂家在开拓二、三级市场的过程中,不能仅盯着眼前的销量,而要着眼于未来,认真做好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特别要提高服务质量。正如专家所说:市场是二、三级,但服务不能是二、三级。
营销手段:选择什么的传播方式最有效
当然,拉条幅、派传单等土办法,对吉利、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它们早就这样做了,但对像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上海通用等“名门正派”的合资品牌来说,难度非常之大,原因在于国际品牌对于经销商如何做广告、开展市场活动有一套明确的规范,手段出格的话容易损害品牌形象。然而,面对中国市场的现实,恐怕也由不得它们了。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几年来,央视的汽车广告明显多起来了,这表明汽车厂家在进军二、三级市场甚至农村市场的过程中,央视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营销管理:采用“大区制”还是“一省一策”
二、三级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区域差异非常大,每一个地级市、每一个县城的消费者审美习惯、消费需求、媒介接触习惯都有巨大的差异,同样一款车,在不同的地区,其竞争车型都各不相同。如果以一套都自行其是,势必导致管理上的混乱。
我们知道,现在大部分汽车厂家的区域和计划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实际指导意义的。
增长潜力:增长势头还能持续多久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标杆立顿(《新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