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4 10:40:19 来源:网络整理
全球瞠目的印度婚庆产业:37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来源:网易财经
核心提示: 剩男剩女不是中国特有的产物,邻国印度的剩男剩女所面对的压力更大。每年37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使得婚庆行业从上游到下游都赚的盆满钵满。
印度新娘在结婚时全身会戴满各种黄金饰物
一场精致的印度传统婚礼往往要延续两到三天才能完成。
新娘的脖子上挂着的全都是黄金,富豪家庭为了办个永生难忘的婚礼,不惜一掷千金。
在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收入缩水、进而迫使消费者削减开支之际,印度婚礼显然不受经济衰退影响。
印度长久以来以奢华婚礼闻名于世,对许多人来说,婚礼象征身分地位,因此许多家庭会省吃俭用数十年,以存钱举办盛大气派的婚礼。
豪华的印度婚房
在印度,绝大多数人会省吃俭用,为了自己或是下一代能办一场风光又体面的婚礼。
传统印度婚礼的重头戏是新郎骑着白马或大象进场。
婚礼上出席的人越多,主人的脸上越是光彩,对于部分印度人来说,婚礼也是彰显财富的机会。
为了不让家族丢脸,印度新人的婚礼地点愈选愈远,就算要劳师动众大老远跑到迪拜、泰国、澳门、甚至法国成亲,也在所不惜。
据印度婚礼顾问介绍,办一场海外婚礼的价格从30万美元起跳。
网易财经4月8日讯 《商业周刊》英文版对印度婚庆市场进行了报道,每年37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使得印度婚庆行业从上游到下游都赚的盆满钵满。随着印度人口的不断增大(如今已有12亿人),婚庆也成为了该国一项巨大的产业。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去年第三季度,全球30%的黄金珠宝需求量就来自于印度一个国家。这些黄金大部分用于婚礼,印度新娘在结婚时全身会戴满各种黄金饰物。据研究机构Netscribes估计,2011年婚礼及相关产业在印度一年的销售(服务)额约为2万亿卢比(约为2264亿人民币),与前两年相比,每年的增长量都在25%左右。
婚庆行业的火热也带动了婚庆公司业绩的增长。Jubilant Foodworks是印度的一家连锁披萨店,三年前在印度北部提供婚礼宾客餐饮供应服务——主要还是披萨,近年来每年的业绩增长量都在30%以上。印度新德里研究机构Gartner的高级研究员Neha Gupta表示,“在印度,绝大多数人会省吃俭用,为了自己和下一代能办一场风光又体面的婚礼。”为了也能在婚庆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Matrimony去年在他们的相亲网站上专门整理公布了一份婚庆服务手册,将筹备婚礼所需要的宴会承办商,请柬制作方,花店等商家,按照种类标明联系方式及费用,供相亲成功的人士下载使用。
Matrimony的网站创始人Janakiraman是印度金奈港口的一名搬运工之子,他曾是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市朗讯科技的一名软件资讯顾问。2000年辞职创办这家婚恋网站,2004年回到印度。据Janakiraman称,他的公司在三年前开始盈利,并吸引了柏尚投资,迦南伙伴等国际顶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入股。印度时报在今年1月报道称Bharat Matrimony正在与投行联系准备进行IPO,该公司估值已经达到了4.5亿美元。
印度父母对子女结婚的焦虑促使了婚恋网站Matrimony业务的蓬勃发展,这家公司已经成功促成了200万用户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Matrimony线上系统可以帮助印度的父母们按照种姓,肤色,宗教信仰等要求为自己的孩子们筛选相亲对象。而在Matrimony高端用户服务中,大多安排的是线下相亲活动。印度的富人大多不愿意让自己子女的个人信息流传在网上,“专业相亲红娘”将在三个月内为这些用户量身挑选数量有限的几位相亲对象,这一套服务售价就达到了40万卢比,约为4.54万人民币。而对于那些无暇上网,却又不是那么富裕的人来说,Matrimony也提供了一套广受这群 人欢迎的服务,即只用花费113.5就能给你介绍10个相对合适的相亲对象。
“无论你身处社会金字塔底还是塔尖,无论你是否上网,我们都能 为你寻找一个适合的终身伴侣”该公司的创始人兼CEO Murugavel Janakiraman表示,在他创始Matrimony.com之前,他与现在的妻子就是在一场小型的相亲会上认识的。“在小范围内相互介绍认识的婚姻是印度最为普遍的婚恋选择”,据Murugavel Janakiraman 介绍,如今该相亲网站上有超过2000万名的用户,其中有10%的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该网站每月的新增用户量约为20万人。
Matrimony 的商业模式与IAC’s Match.com相同,让用户上传他们的个人资料,对另一半的要求等。而最大的不同点是,在印度结婚是必须完成的人生目标,而印度人长期习惯于依赖家人和朋友介绍相亲。不少剩男剩女都是由家长负责挑选可供相亲的对象,家长们直接从该网站的350个区域性分站中精准定位到某些群体和种姓进行匹配。如今印度有不少青少年们也将自己的个人资料上传至该网站,从而在自己的家乡及同种姓的人群中寻找潜在的伴侣。(记者:刘静知)
相关文化介绍:
印度83%的人口都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圣典《摩奴法典》(本为古代婆罗门教法典,为印度教所继承)对嫁妆规定道:“媳妇如能带来充足的财富,女性受到尊敬,神就喜悦。一切愿望幸福的男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继续供给女儿各种装饰品、衣物及食品,一个妻子在婚后如果是违背了她的丈夫,她在来世会变做一条野狗。”
印度教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以及不可接触者(贱民)。种姓越高,地位也越高。在婚姻方面,男子可以娶同种姓及低种姓的女子,而女子则只能嫁高种姓及同种姓的男子。高种姓的男子一般只有在讨不到老婆的情况下,才会娶低种姓的女子,这种情况叫“顺婚”。而绝不允许高种姓的女子下嫁低种姓的男子,即“逆婚”。低种姓女子嫁到高种姓家不但意味着自己的子女从此出身高贵,而且自身也得到了净化,与神的距离更近了一步,这是低种姓女子改变地位的惟一的办法。因此低种姓的女子为了能达此目的,就用丰厚的嫁妆作为吸引高种姓男子“眼球”的手段。另一方面,高种姓的女子由于“逆婚制”的存在,可供选择的择偶范围非常小,为觅得如意郎君,也不得不陪以厚嫁。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按照印度教的习俗,家中男孩不仅肩负着家族传宗接代的重任,而且在父母归天的火葬仪式上,如果没有儿子亲自点燃火葬柴堆,父母的灵魂将无法升入天堂,男女地位严重不平等。儿子多也意味着多了一条生财之道,结婚时可以大捞女方一把,是潜在的财富。
而在印度嫁妆的多少也直接决定新娘在婆家的地位,百万甚至千万的嫁妆成为女方父母最大的负担,比较贫困的家庭嫁女儿基本要倾家荡产。在印度结婚时,男方理直气壮地向女方索要财物!如果没有嫁妆,或者嫁妆达不到男方的要求,那么必定成为被耻笑、侮辱、虐待和欺凌的对象,甚至发展到迫害致死的地步。这种有关嫁妆的惨剧几乎每天上演。不少家庭为了能使女儿嫁出去,且婚后不受夫家刁难,只好到处筹钱,最后落得倾家荡产。印度有句俗语“一家若有仨姑娘,全部家产折腾光”,这是对印度社会的真实写照。嫁妆的价值平均占到了新婚夫妻婚前财产的68%,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乘龙快婿一定高兴。婚后,如果男方对女方的嫁妆不满意,就会反复逼迫女子回娘家再索要,这个索要的过程可长达几年之久。如果未果或还不满意,男方及家人就会对该女子进行谩骂、殴打,甚至将其烧死、毒死、饿死、渴死、淹死。有些女子实在不愿再回娘家去向一贫如洗的父母索要,但又不堪忍受婆家的百般折磨,只好自寻短见,一了百了。
据印度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上世纪90年代因嫁妆问题被虐待致死的妇女每年约有7000人。2000年新德里平均每12小时就有一名女子因为嫁妆问题而被活活烧死。进入21世纪以来,嫁妆命案发案率仍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长,每年约有9000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婆家要求而丧命。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