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前沿视野 >

史登科为何在宝马与奔驰表现迥异

营销资讯 2020/03/14 10:42:48  来源:网络整理

 

史登科为何在宝马与奔驰表现迥异

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提前退休了。不过,史登科的提前退休却在中国的媒体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但是,当许多人都在念念不忘史登科给宝马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绩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去仔细回想一下,同一个史登科,为何会在奔驰与宝马有着迥异不同的表现?

以最近的销售业绩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出曾经在史登科工作过的两个德国豪车汽车企业是有着多么不一样的业绩差距。

所受重视程度不同

这个情况也许与史登科在两个公司的职务与分管工作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显然的是,史登科在奔驰的经历虽然和宝马任职时间一样长,但是却好像在不断在事业上走下坡路。

不同的重视程度,自然能够让人开发出不同的潜能,宝马集团对于史登科,特别是董事长的庞克慧眼识人,给了史登科发挥才华最好的舞台。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史登科正是在宝马集团被高度重视,才创造了宝马集团在中国业务的辉煌。

公司历史有差异

尽管克莱斯勒早就在中国建立的合资公司,但是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结盟并没有让奔驰产品更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奔驰公司建立的奔驰中国区的总部一开始也是设立在香港,而非大陆地区。而宝马一开始在设立的中国业务部门就是在北京。公司注册地的不同,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家公司在中国汽车事业会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与路线。

显然的是,作为中国通的史登科对于当时其任职的奔驰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开拓根本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史登科的这种糟糕的经历,或许正是后来在宝马公司成功的基础。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不过,史登科作为个体有时候很难改变一个公司的命运。当时的奔驰公司总是麻烦缠身。与克莱斯勒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与扬州亚星公司的合作也并不愉快。亚星奔驰的失败的原因,恰恰也是后来造成奔驰在中国国产化轿车市场屡遭挫折的原因。

相对来说,宝马公司在中国的事情就要简单得多。宝马在中国市场是完全独立进行,合资公司也只有华晨汽车一家企业,而心无旁骛。

市场的意外机遇

不过,宝马实施国产化后的第二年出现增长速度下降,却让宝马的中国市场策略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变,或许就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了。

而宝马中国汽车市场策略的转变,也让史登科有了更大的中国市场的独立决策权,宝马公司也才能够从此进入超越奥迪的快速通道之中。

而这个时候,奔驰在中国的国产化只是刚刚起步,远远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中国策略。

合作伙伴的助力

合资公司的成长,离不开合资公司中外方的努力,同样也离不开合资公司中中方的配合。

史登科在亚星奔驰工作中出现很大的问题就在于中方与德方之间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当时奔驰对于中国市场的认识又有问题。

而奔驰后来与北汽合作的问题在于多方利益的博弈很难形成统一的一个中国市场战略。先是与克莱斯勒、三菱的关系问题,后是与北汽集团的关系,再后来就是利星行的问题。奔驰公司总是麻烦缠身,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利益各方都比较强势,造成在一些事情上难以达成妥协。

但是宝马应该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宝马公司虽然表面上是宝马中国与华晨宝马相互独立,但是华晨宝马的生产、销售在实际上都由德方说了算。而华晨汽车则是乐得逍遥自在,只是到时候分红就行。

这种强弱搭配的合资模式,让宝马少了许多利益纠葛。

同时,宝马在国产化的节奏上以及进口车的进口速度上都要比奔驰快上许多,也大胆许多。

这些自然造成了今天宝马中国汽车市场的更加成功。

史登科退了,真正像史登科这样能够懂中国文化的跨国公司高管也许再难以出现。不过,史登科在奔驰、宝马的不同经历,还是给汽车界留下来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

第一赢销网

.

前沿视野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