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前沿视野 >

奢华酒店:纷纷在中国市场“下乡”

营销资讯 2020/03/14 10:43:53  来源:网络整理

 

奢华酒店“下乡”

核心提示:随着国内一线城市的豪华酒店市场渐趋饱和,实际的成长性市场已转移至更为广阔的中国内地,包括重庆、合肥、武汉、成都、西安这类经济迅速发展的城市。

巴罗告诉记者,“我们当时对柳州做了一个详细调查,它的汽车制造业非常发达,并且在这个工业城市中,并没有任何国际大型酒店品牌进入,于是我们就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随着国内一线城市的豪华酒店市场渐趋饱和,实际的成长性市场已转移至更为广阔的中国内地,包括重庆、合肥、武汉、成都、西安这类经济迅速发展的城市。

事实上,不仅是卡尔森瑞德,大部分全球连锁酒店品牌都在最近宣布了大举扩张在华业务的计划,这些计划涵盖了很多外国人士从未听说过的三四线城市。尽管在世界其它地区面临困境,但国内今年新开业或即将开业的五星级酒店依旧如雨后春笋。各大酒店管理集团竭尽全力地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并试图比竞争对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里程碑式的开业计划之下,令人疑惑的是,催生众多五星级酒店的动力何在?在经济增速放缓及地产调控政策的阴影下,被外资品牌格外青睐的二三线城市,能否成为酒店品牌持续增长的乐土?

圈地运动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仍在发展,哪怕速度有所减缓。”巴罗告诉记者,“如果说中国第一波的酒店增长已经过去了,那么第二波增长里我们仍有非常大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奥运和世博效应的带动下,中国一线城市五星级酒店近年来已接近饱和,二三线地区的城市化则给国际酒店品牌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这与希尔顿大中华区发展部高级副总裁李威豪的观点相似。他指出,豪华酒店并不会盲目拓展,因为其提供的基本是三种服务——住宿、餐饮和会议配套。以住宿来看,客源主要分为商务与休闲性质两种。如果以商务客为主,那么酒店应该分析当地产业的性质,是否会有大量的供应商与访客去那个城市,其季节性特征是什么,再将这些指标列出来。“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城市的工业全都集中在一个开发区里,那么酒店的选址就要选在这个开发区附近。”

“被透支”的品牌

在各大酒店集团抢滩内陆城市的同时,等待它们的,很可能是白热化的竞争。

巴罗并不讳言这种供大于求的压力,但他相信,中国经济的需求用不了多久就能赶上这些酒店供应。“从去年一年的表现看,北京的整个酒店业已经完全能够消化这些奥运后的增量,上海同样如此。供需变化已经实现了较好的平衡。”而黄德利亦表示,从今年年初起,“北方区的报表已经很好看了。”

另一厢,地方政府对高端形象的渴求也推动了高端酒店业的膨胀。类似希尔顿、洲际这样的豪华酒店可以提升地方形象,优化投资环境,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自然也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很多时候,高端酒店品牌是被当地政府“请去的”。

换言之,各大酒店品牌一定程度上是“被扩张”的,但面对一窝蜂的酒店建设热潮,黄德利仍心有余悸。毕竟,国外一个城市一年新开的酒店数往往是一两家,而中国某些城市一年内要开二三十家高端酒店,显得盲目而冲动。

“如果市场条件不成熟,业主方即便建了高端酒店也无法获得理想回报。”黄德利指出,“对国际品牌而言,它并不会为了一家酒店而把全球的硬件标准降低了,最后造成业主方的造价非常高,但实际却卖不到相应的房价。”

第一赢销网

.

前沿视野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