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前沿视野 >

IT产品的“命名风水学”:

营销资讯 2020/03/14 10:58:00  来源:网络整理

 

核心提示:任天堂前主管日前表示,“Wii U的名字确实很糟糕,我认为这一名字导致销量减少了一半”。IT产品的命名背后,有怎样的“风水学”?需要如何配合产品的营销呢?

第二,字面炫酷屌的,例如酷派魅族、以及曾经火过现在几乎没了声的波导(据说现在靠投资业务活着),其实他们盛年之时都想追求年轻群体,但命名招数比较落后,因为一个真正屌的品牌是羞于把字刺在额头上的,能吸引到的群体仍然是品牌意识淡漠的乌合之众。不过,魅族因为产品本身有更多的雕琢,包括他们最初的MP3,积累了一些口碑,后来就直接用魅族这名字卖手机了;

黑莓也简单上口接了地气,但中高端品牌气质非常稳固;

第四,为了免受母品牌干扰,用一个具有独立气质的词语,典型如中兴“Nubia”、华为荣耀-Honor” 步步高的“Vivo”“OPPO”(据说OPPO已基本脱离步步高了)。中兴和华为此前做手机,直接用公司名字,工程背景导致品牌内涵模糊,缺乏识别性,它们的手机一度成为实用货的代称,二者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发布独立品牌努比亚-Nubia”荣耀-Honor”,试图打造能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终端品牌,步步高情况也类似,因为步步高出身家电,出于营销目的,这个名字不好对手机做品牌延伸,于是老板段永平打造了“Vivo”“OPPO”两个品牌,前者面向国内市场,后者主要面向国外。另外,相对于华为使用现成词语荣耀-Honor”“Vivo”“OPPO”“Nubia”三者则属于生造,但是发音活泼有趣,朗朗上口,容易触动年轻群体(不过Nubia有点怪怪的)。

对于国内主要厂商的手机命名方式,第三、四类比较跟得上当前主流营销需求,那就是让人记得住,易传播,能在网络世界迅速获得存在感。不过有时候也得小心,一些过于接地气的名字如大可乐“Nubia”,总让人多少有点耍贱的感觉,可能会吸引用户冲动性地买来用用,但不利于形成长期的品牌忠诚。

另外推开来讲,一般的IT产品命名(包括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服务),还有这样一些比较好的方式或思路值得借鉴。

首要的,不仅要考虑当前营销目的,也要考虑到品牌潜在的成长需要。这是一个相对基本的原则,很多厂商起名字只考虑当前营销推广需求,比如当前要卖的产品类型/款式,当前针对的用户群,当前用户群的话语偏好等,从而使用一个保鲜期不太长或延伸性不太好的名字,如熊猫步步高康佳,尽管这些吉利性词汇以前一时为大众欢迎,现在却很难跟上年轻群体的趣味,有一种把福临门的横批贴在IT产品上的感觉,好坏难辨不说,至少不容易讨喜——IT产品再便宜,毕竟不是卖花生油。需要强调的是,现今IT产品个性化需求明显,不再是放在客厅里的电视、影碟机之类的,没必要把对群体(比如对于家庭)的祝福通过产品向个体传达。

,平实地说,作为一种为大众普遍喜欢的水果,天生可作为消费电子的母品牌或名称,但也能作为创新精神的象征,表达一种尖端意识——每个人都知道牛顿被苹果砸中想到万有引力的传说,而且,传闻苹果公司的名字也是为了纪念吃了毒苹果后身亡的人工智能先驱阿兰图灵。

对于IT/互联网产品,现在有一种营销迷思,那就是我们做的就是屌丝用户当然,除非你强调一千遍,我就是一门心思只卖给那群最屌丝的群体,别的打死也不做,那么你大可以横下心来使用大可乐七喜“iXX”阿迪王(某鞋服品牌)之类的,编辑举双脚赞成。但是,哪怕你有一丝丝的犹疑,对产品或公司品牌的远景有一丝丝抱负,这里还是建议,在符合品牌成长性原则的基础上,使用一些较好的具体命名策略,特别是使用内涵包容性高的,也为大众普遍喜欢的事物概念。

如果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需求,或者产品气质锐利,强调先锋的设计、技术,或理念,想表达一定的开创性,可以使用一些极简/抽象概念。微软产品的命名向来喜欢这样,如最早的“Windows”,平板产品“Surface”,娱乐平台“Xbox”,游戏光晕-Halo”IBM的开源开发平台日蚀-Eclipse”,联想的平面模式电脑“Horizon”,国内新近的一个新媒体项目界面等等,这些概念试图表达出产品剥离一切情绪化元素后,最基本的自然属性或表现性特质,通过极简的命名引起用户的丰富而深刻的联想,从而为产品内涵打开广阔的延展空间。

如果产品进入异地市场,或者为了突出本地化服务、内容型服务,则可尝试使用出自传统/本地文化概念的古语、俗话及其衍生词。典型有PC厂商HP的中文名惠普、企业软件商Oracle的中文名甲骨文、中文搜索百度、网络论坛天涯、问答社区知乎、商业新媒体虎嗅HPOracle为了接近中国本地文化,使用了同时贴近中国文化和英文原意的字词,百度、天涯、知乎和虎嗅则来自于中国古语或俗话。

针对大众普适需求的产品,可以使用一些通俗组词方式,如复名和“XX的方式。知名的复名产品如,QQ、陌陌、脉脉、当当、盈盈理财、人人贷、人人网等等(需补充的是,人人网如今没做好怪不得这个名字不好,而只是产品策略或定位等复杂因素),“XX类型,肇事者支付宝之后,如今大量使用在互联网理财产品中,如余额宝、零钱宝、现金宝等等,这样的命名把用户平常懒得深入了解的理财概念很暴力地平民化,有助于刺激普通人的理财需求,复名、“XX“XX等常见组词方式童叟皆宜,简单上口,是大众产品、宽领域产品的常用命名方式,尤其适合针对普适需求的互联网产品(社交、购物、理财等);而针对特殊领域的垂直型产品,为了明确、形象地表达产品目标或服务特质,可以使用常见的类比事物来命名,典型如财经社区产品雪球,直观地表达了服务于投资者所追求的财富增长。

另外,IT产品天生追求创造性,越来越多产品,特别是互联网产品乐于使用生造词,如GoogleTwitterFacebookQuoraLinkedin等等,硬件产品也有不少,例如为本文贡献素材的Wii U,以及第三次被点名的Nubia,生造词的话,如果针对的是消费者产品,为了简单好记,建议英文名尽量不多于两个音节,中文名不超过三个字(最好是两个字以内),还得注意不要出现诡异,令人纠结的字母组合,Google的两个o连起来在英文中很常见,而两个i,编辑实在掏不出哪个英文单词是这样的。

对于音节限制,尽管可以举出一些知名的反例,如“Mackintosh”“Motorola”“WolframAlpha”(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等等,但是,它们有三种前提,要么产品极其强势,要么针对的用户群特殊(WolframAlpha主要针对教育/科研/商务人群),要么为了突出个人品牌而使用创始人名字(WolframAlphaHuffington,而且,随着这些强势产品所形成的影响力,它们的简化命名似乎也更为人们所知,如MacMoto,而“Huffington”,也开始有了“Huff”的简化名。

事实上,IT产品的命名如今各种癫狂,以上具体策略当然还是不完全归纳。一个合宜的名字最直接的作用在于亲近用户,刺激传播,对于加固用户忠诚也有些帮助(前提是产品品质到位),而不好的名字则会在这三个方面甚至起到反作用。

为一款IT产品命名永远有新鲜的技巧,但是,明白你的产品目标和营销需求后,同时不忘记对于产品的长期愿景也非常重要,命名技巧在这个原则的保护下,才能为产品秀出可爱的小花。

写到这里,如果能阻止哪怕一个新的“Wii U”诞生,编辑也算能安心过周末了。

第一赢销网

.

前沿视野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