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前沿视野 >

殇者黑莓,手机厂商的又一生死教训

营销资讯 2020/03/14 11:06:03  来源:网络整理

 

殇者黑莓,手机厂商的又一生死教训

    几经风雨之后,黑莓公司终于扭亏为盈,但曾经红极一时的黑莓手机却跌回了八年前的出货量。一方面是营收不断下滑,一方面是2014年销量只有850万部,无奈的黑莓开始往向企业市场和软件服务业转型。

   

  在科技行业,昨日英雄今为草寇的案例屡见不鲜,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业已作古,如今黑莓的挣扎也不得不靠削减成本来实现盈利。其实黑莓的崛起和国内的一些手机厂商很像,如今黑莓已经没落,对不少手机厂商来讲又是一个生死教训。

  革新影响成败,方向决定生死

  找准方向创业本没有错,当整个行业都为之追捧,竞赛般的谈互联网营销,而忽视技术创新的时候,黑莓诺基亚之辈还有转型的可能,留给国内厂商的只有死寂的未来。

  没有哪种模式可以一劳永逸

  科技行业没有永远的巨头,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会一成不变,黑莓在尝到了安全的甜头之后,便一心扑到了上面,最终引得从奥巴马到马化腾等社会精英的青睐,可悲的是,黑莓没有留住大众也顺便失去了这些精英。

  国内手机市场的商业模式更是经过了多代的迭进,先是波导熊猫等众只顾砸广告造名气而忽略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最终山寨大潮袭来时,即丧失了价格优势又缺乏核心竞争力,出现集体消亡的场面。中华酷联在智能手机时代抓住了运营商渠道蓬勃发展,却输给了走互联网模式的小米。而今小米模式遍地开花,那么互联网模式是一个长久之计吗?

  其实商业模式并没有错,诺基亚和黑莓死于转型之困,国内手机厂商的隐患却在于各品牌之间的高度相似,而这恰恰反映了国产手机厂商的短视。还是以互联网模式为例,中华酷联等原有的手机厂商们,对小米这匹黑马着实有点束手无策,而为了限制小米的发展,国外惯用的专利战和技术壁垒被抛之度外,以小米反小米的浪潮此起彼伏。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小米没能成为困兽,反倒是价格战越演越凶。

  成熟的市场是机遇但不是未来

  安全是黑莓的拿手好戏,也正是这一差异化优势支撑了黑莓多年来的辉煌。在其他厂商并未染指政府和企业级手机市场的时候,黑莓可谓是唯一的选择,当这个市场成熟起来,苹果、三星等纷纷加入,在成熟的市场里黑莓的优势仍在但劣势更加明显。除此之外,黑莓的市场份额主要在英美国家,在英美政府开始对黑莓设备限制的时候,前景早已不容乐观。

  小米的海外策略并不顺利,先是在印度市场的爱立信的专利问题,随后在台湾市场迷雾重重,布局欧美市场也只能配件先行。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失势已经暴露互联网模式的最大弊端,却还有一大批走互联网路线的手机品牌纷至沓来。看到国内手机市场的机遇,从相声演员到歌手再到互联网掌门人,都试图从中大捞一把,不禁想问一句,我们能不能讲一点情怀呢?

  国内手机市场,从主角到小丑都在卖力的重演第一代手机厂商的悲情戏,但愿在性价比、工业设计、生态系统等嘘头铺天盖地的时候,有真正清醒的厂商能够让我们看到国产手机的未来。

  对于黑莓来讲,手机业务不行了还有向企业服务市场转型的可能,国内厂商的后路又在何方。黑莓的困境刚刚过去,国产厂商的风波正缓缓到来。

第一赢销网

.

前沿视野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