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4 11:15:36 来源:网络整理
宝洁忍痛“瘦身”高买低卖卸除美容业务包袱
宝洁在“瘦身”的道路上,开始越来越坚定。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行业发展不景气的背景下,宝洁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应市场环境,需要对旗下品类进行梳理,将资源聚焦到集中的品类和品牌中。同时,应该在大单品下进行产品的组合,形成合力抢占市场。
继续“瘦身”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告诉本报记者,当前美容品牌市场和沙龙业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宝洁在美容品牌、沙龙业务方面的竞争力并不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这些业务不但难以为宝洁带来可观的利润,反而使宝洁耗费了大量经营成本。
卸除美容业务“包袱”
宝洁近期的“瘦身”运动集中在了美容业务领域。行业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宝洁在该领域的发展并不顺利,甚至已经成为宝洁业绩增长的拖累,所以在其“瘦身”计划中,美容领域成为一个重点。
日化专家冯建军告诉本报记者,在宝洁力不从心的美发沙龙领域,欧莱雅却甘之如饴,在后者自称的“中国最大的女士护肤、最大的彩妆、最大的男士护肤和最大的染发和美发”四项“单打冠军”中就包括染发、美发的沙龙业务。
常轶智也指出,沙龙业务定位中高端,能够提高欧莱雅的品牌形象,扩大盈利空间。该业务之所以成为宝洁的鸡肋,却是欧莱雅的新宠,和两个品牌的不同定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差异化有关。虽然宝洁和欧莱雅旗下都包含一些大众品牌,但是欧莱雅在中高端领域的发展优于宝洁,而且有进一步扩大中高端产品市场规模的趋势。
而且,有美容行业内从业人士告诉记者,欧莱雅和宝洁最大的区别还在于业务领域的专业度,宝洁旗下业务遍布了日化领域,属于大而全,而欧莱雅业务集中在高端美容洗护,在大单品下又形成产品组合,便利集中力量开拓市场。
此外,冯建军还认为,宝洁的主业仍是家居用品和日用品,一些紧密度不是很高的品牌、品项业务都将是宝洁重新考量的项目,在进行收缩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同时进行新的战略性并购、收购,两条线并行发展。至于出售的品牌则需要量化考评,一方面要看该品牌是否在宝洁主营业务范围内;另一方面是要看该品牌的营收是否在“十亿美元俱乐部”里。
对于这种大单品战略,有行业人士认为,虽然大型企业有运营单品的先天优势,以充足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来为战略单品保驾护航,成功几率高,但是亦有很多企业由于品牌老化和创新不足,在迎接市场变化时会遭遇滑铁卢。
不过,这在常轶智看来,宝洁不断出售旗下品牌,形成多个大单品支撑、品牌明晰的公司符合市场发展,与产品组合战略并不相违背。之前宝洁旗下品牌繁多,但是真正能够为公司带来较多利润的并不多,此次进行清理可以集中精力增强拳头产品的竞争力,符合市场专业化发展趋势。在宝洁旗下只剩多个大单品之后,公司就可以加强创新,在单品下发展系列产品组合。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