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前沿视野 >

揭秘:索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轻技术重生态

营销资讯 2020/03/14 11:16:28  来源:网络整理

 

轻技术重生态的索尼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

笔者在这里想通过索尼的部分历史轨迹来探索并反向追问,那些缺乏硬件技术与根基的生态型手机公司到底会不会成功?

索尼的成功缘于技术优势契合了当时期市场需求

笔者曾认为,索尼和日本多数企业一样,是整个工业时代的缩影,沉醉于硬件上细节的完美打造,对于自身的技术和审美判断过于自信,但由于缺乏与用户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待产品推出市场,用户往往并不买账。但事实上,笔者之前的这种观点有一定局限性。

索尼转折点:硬件被认为只是连接网络的终端,确定软硬件融合的商业模式

许多人可能认为索尼后来的衰败源于其沉醉于硬件做工的打磨,使得索尼技术匹配不了用户需求,加之软件生态落后而导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落败。事实上,索尼的失败恰恰在于其想打破索尼在日本作为技术型电子厂商的形象,并倾向于建立软硬件生态的战略思路。

拥抱互联网搭建内容生态,向娱乐化转型,硬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丧失

我们看到索尼后来的战略即是开始拥抱互联网,玩转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索尼自从开始放弃自身硬件优势转而投向软硬件融合战略的时候,索尼的产品线还在不断延伸,但前面提到,其战略决定了索尼不认可硬件价值,只是将硬件作为其商业模式中的一个终端,因此导致索尼后来鲜有产品具备驱动品牌上升的核心竞争力。

索尼融合战略失败:软硬件两边缺失高品质的产品生态价值、品牌溢价丧失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索尼在软硬件融合过程中的失败在于轻视其原本拥有的硬件优势,进而导致产品本身丧失了品牌溢价,索尼软硬件融合若要做出成效的关键在于,需要融合过程中或者之前,软件与硬件两边都需要做出高品质的产品,这样才能确保生态的价值,但索尼却让两头落空。但要知道,只有领先的技术、产品与产业链上游的掌控力才能确保软硬布局的有效性与品牌溢价,进而可以进一步重塑商业模式。

上游产业链与技术缺失掌控力,绕过产品本身布局的生态将成空中楼阁

而在上游供应链、操作系统、技术优势等均是空白的情况下,秉承索尼当初认为“硬件是连接网络的终端,更有价值的是网络业务与构筑网络业务的商业模式”类似的观点,必然会陷入永无止境的价格战之中,而且,随着用户品牌意识提升,价格战越来越难以奏效。

做手机首先必须是围绕硬件本身做创新设计,继而以此为核心规划生态布局,而不是直接跳过产品本身做生态。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苹果之所以畅销全球,在于其品牌与产品本身让消费者自我感觉价值被提升,这与产品品质、价值以及传递的品牌信息息息相关,而生态也是在产品品质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的布局,对其品牌溢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如果在独特技术基础上的硬件品牌与操作系统等产业链上游均不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所谓的生态只是空中楼阁,颠覆当然也无从谈起。

第一赢销网

.

前沿视野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