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前沿视野 >

互联网寒冬要来?

营销资讯 2020/03/14 11:20:54  来源:网络整理

 

广州)

以前是说O2O泡沫要破灭,一大堆O2O创业公司因烧钱太狠资金不继面临倒闭,现在忽然一夜之间,巨头们似乎也要开始准备过冬了,论据则是BAT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公司的简称)三巨头的压缩招聘。

继上月阿里巴巴被爆因“人才战略调整”缩减2015年校招名额后,百度20日也证实已暂停社会招聘,而腾讯也被传出“暂停外包招聘”。尽管三家都有相关的辟谣与安抚声明,比如人才战略调整,管控模式更新等,但从网上招聘者纷纷爆料被取消面试看,传言当非无中生有。那么,巨头这些压缩招聘的措施到底是否预示着互联网寒冬就要来临呢?暂时还没答案,但这确实暴露出整个行业目前的“集体忧郁”,因为从财报上看,三家企业的增速还是相当可观的,而在这一前提下采取压缩策略,说明它们对未来前景调低了预期,存在某些担忧。

中国互联网公司是经历过寒冬的。大概在20003月到200210月间,新生的中国互联网业与全世界同行一起历经了一次大的衰退,两年半时间约5万亿美元的市值被抹去,但随后就迅速恢复蓬勃生机。然而这一次如果有“寒冬”,则很可能不止与行业有关,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们还在为整个实体经济担忧,要防止经济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互联网业就像“世外桃源”,与实体经济关联不大,实体还好的时候,它会发生泡沫破裂,但在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环境也较差的时候,互联网业却逆势上行,BAT对互联网业的霸权也同时确立,以百度为例,其员工在2008年有5000人,到2010年却整整翻了一倍到一万人。

但今天看,互联网业再想独善其身已是千难万难,它必会被传统经济所裹挟。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中国互联网目前的业务重点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电商业、O2O业、互联网+都是如此,这种与传统经济的结合程度与所做努力在全世界互联网发达国家中都是罕见的甚至独一无二的;其二,中国互联网业占经济比重大大增加。尽管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但一般认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美国、法国和德国,将很快与房地产业比肩。而中国互联网企业家马云、马化腾等人,已经变成国内最重量级的企业家,他们的眼界与视野,能看到常人所难以看到的前方。

与传统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其实是中国的提出,中国互联网业其实已经肩负起激活中国经济的重任,中国增长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由出口和投资驱动,互联网业则是期待中的新引擎。

就互联网业本身来说,飞速的发展肯定使行业产生巨量泡沫,主要是资金的过度涌入,业务的过度扩张与恶性竞争,寒冬的到来将挤碎这些泡沫。但鉴于互联网业强大的生命力,即便它会被裹挟入寒冬,也会成为最先恢复的一个板块,而因寒冬所作出的调整,从长远来说对行业是有利的。

█相关链接:阿里百度先后缩招 被误解的互联网寒冬

来源: 钛媒体(北京)

互联网巨头纷纷缩减人才引起规模,无疑说明即使资本最热的互联网环境也面临紧张严峻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可预见未来的经济走向。

昨日,一封关于百度停止招聘的内部邮件在网上流传。稍后百度方面澄清,此次属于暂停大规模社会招聘,并非停止社招;同时强调,百度校园招聘活动将按以往计划推进,不受任何影响。“停止大规模社会招聘是为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校园招聘不受影响,重心放在对于最优秀的社会人才的追寻上。”确切消息是,李彦宏下周将现身复旦大学为校招做演讲。

今年96日,百度官方曾发布校招通知,宣布不缩招, “我们全面招”,并在全国高校陆续进行了20多场宣讲会。资料显示,百度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历经15年发展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百度已经拥有员工五万多名。业内认为,此次百度暂停大规模社招,将重心投入校园招聘,有助于目前人员的架构的优化,为团队注入新鲜活力。

经济不安,互联网公司也难独善其身

从目前整体的宏观形势看,国际和国内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就在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6年来GDP增速首度“破7”。整体经济下行中,互联网科技公司似乎也难独善其身。

互联网巨头纷纷缩减人才引起规模,无疑说明即使资本最热的互联网环境也面临紧张严峻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可预见未来的经济走向。

GDP等经济指标有关经济生产成果的一个衡量指标,其增速作为经济指标能够反映过去和现在的经济运行状况,并非是指示未来的领先指标。而新招聘就职人员登记数目;大中型企业高管求职招聘动态数据;前沿科技人才流动动态数据;这些指标则能被用作先行指标,来判断经济运行中是否存在不安定因素,程度如何。

百度并非第一家宣布缩减人才引进的互联网公司,今年国内互联网巨头在人员招聘上都陆续爆出了Freeze HC 的消息。

91日,阿里巴巴集团校招官网发布通知,表示“由于集团人才战略调整,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额确定将要缩减”。接着有媒体报道招聘人数从原来的3000多人锐减到400左右,巨大的转折让通过各个途径参加面试的同学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变数,一些学生已经拿到了口头offer,最后被通知还要参加更激烈的竞争。而最终成功入职阿里的员工,待遇和以往比也下降很大:算法、研发、产品偏技术岗月薪万元左右,运营岗六千左右。后来阿里校招团队负责人对媒体否认了“减到400人”的说法,表示:“迄今为止,阿里2015年校招已经发1407份录用意向书,我们会恪守承诺,除非是学生主动放弃录用意向……发出的offer和意向书,阿里巴巴全部予以认可,不存在收回问题。”

9月并非阿里第一次管控招聘规模。在今年423日,2015阿里巴巴年会上,马云做了一次演讲,已经强调过停止扩大员工规模,他说,“今年我们整个集团的员工数不会增加一个人,出一个进一个,我们Freeze我们的HC,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我们的队形整一下,我认为三万多人已经足够了。"曾有文章写道,马云或许是担心阿里巴巴被拖入了“重资产+人力密集型+重运营=低毛利”的负面商业趋势中去,毕竟阿里巴巴是一家以运营而非技术见长的公司。

上周,阿里宣布45亿美金收购优酷土豆,和此前收购UC、高德一样,这些公司至今尚未盈利,虽然它们在晚上阿里生态系统上能起到协同作用,有业内专家推测,通常这种情况下表露了其核心业务出现潜在下滑的迹象。

另据了解,目前除了百度阿里外,凤凰网、美团、搜狐等国内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在人员上有所收紧。

企业抵抗力靠核心储备

在互联网行业,想法和人才毕竟最重要。技术人才优势让百度在严冬中抵抗力更强。

李彦宏今年4月在证监会演讲时曾表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如果真的能够认真的研究、下大决心去拥抱互联网,机会比困难更多。所以我们不仅仅在搜索方面思考怎么去转型,也在思考搜索以外还有哪些机会,尤其是跟传统产业结合有哪些机会?提升行业的应用效率被定作百度的核心技术目标。大环境下,传统行业普遍生意难做,作为互联网公司,百度从连接人与信息变成连接人和服务,核心在于用技术跟各个传统行业结合创新。

在经济大环境下,再大的公司也不能高枕无忧。李彦宏在最近一期《开讲啦》中回答对百度股价的质疑时,他说:短期的不理解没关系,我这个人就是“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别人怎么想无所谓,你自己怎么想才重要。

的确,尽管招到外界的各种非议,但这一年来,百度在研发和顶尖人才引进上决心颇大。去年,百度宣布3亿美元投资硅谷研发中心,当时有媒体评价称,此举凸显出百度不断壮大的雄心和影响力。去年5月,百度将斯坦福教授、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收入麾下;9月,张亚勤加盟百度,出任总裁,负责百度的新兴业务。顶尖人才的加盟彰显出李彦宏对“新百度”的决心与信心,顶尖优秀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也成为百度的独特人才优势。

与沉醉于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家们不同,工程师出身的李彦宏笃信的是只有技术创新才真正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百度也一直都是一家以“硬技术”创新驱动的公司。 “人们会因为我们的技术未来会有更多的受益。”

因此,尽管资本寒冬论不断,但外界认为,百度此次调整人才结构,暂停大规模社会招聘,不改变校招计划,这对于一家更重视技术且以技术见长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实际上暗含的是其对引进优秀人才的迫切和对核心业务的信心;这种探底的举措也说明其对未来经济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惜对技术进行投入和对人才的挑剔,可以更为理性的管理人才储备,也是为帮助传统行业转型及未来企业更快地往上走做好更充分准备。

其实,无论阿里或是百度的缩招,对国内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是一个警示。然而,寒冬之下并非寸草不生,怎么抵御寒冬来袭?寒冬中靠什么内核供能?势必会因企业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选择。而对无数正在路上的创业公司来说,资本热时,靠故事编制神话,严冬一来,大浪淘沙,那靠什么扛?市场真正看重的,还是你的产品和你所代表的企业价值观。

冬与夏有轮回。

█相关链接:百度阿里缩减招聘 互联网冬天尚未真正到来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互联网的冬天来了?

继阿里巴巴在今年9月宣布调整人才战略,缩减校园招聘之后,1020日,百度发出了冻结大规模社会招聘的内部邮件。

“鉴于当前的业务形式,经公司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招人(hiringfreeze)。对已发出的offer,继续有效,如有个别极特殊战略考量需求,需我和Robin特批后方可招人。”1020日,百度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刘辉发出冻结大规模社会招聘的内部邮件,称个别极特殊战略考量的招聘需求需要刘辉和李彦宏特批后方可招人。

百度方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证实了这封邮件的真实性,称暂时停止大规模的社会人才招聘,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但校园招聘活动不受任何影响。李彦宏下周一还将出现在复旦大学校招现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定制化人才培养

“百度之所以暂停社会招聘,主因并不是互联网和资本寒冬,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解决内部臃肿和效率问题。换句话说,业务方向的细节要‘清洗’,去糙取精。”一位长期观察百度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百度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历经15年发展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百度已经拥有员工5万多名。此前,李彦宏曾在内部提出“鼓励狼性,淘汰小资”,而现在百度暂停大规模社招,表明其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和提升公司效率的决心,也意味着百度在人才战略层面将更加聚焦在吸引顶尖社会人才和校招人才的体系内培养。

在对此事的回应中,百度方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对效率的极致追求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小团队成就大事业’是百度崇尚的人才观。即日起我们暂时停止大规模的社会人才招聘,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校园招聘不受影响。对于最优秀的社会人才,我们仍然在苦苦追寻。”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在BAT三巨头中,百度在吸引全球顶尖技术人才方面先后将“Google”大脑之父吴恩达、微软亚洲研究院前院长张亚勤等人招致麾下。

而在百度此次暂停大规模的外部社招的同时,强调并不会改变既定的校园招聘。李彦宏下周一还将出现在复旦大学校招现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上述长期观察百度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事实上百度已经提高了校招的门槛,“传统的校园招聘效率低下,靶向性不强,百度开始联合高校进行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定制化将解决对口人才匮乏的问题。”

例如,今年4月,百度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在北京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双方确立了联合建设大数据人才创新平台的计划,致力于为大数据的人才培养提供全新模式。

在百度之前,阿里巴巴也曾作出人才战略调整,但不同的是,百度的做法是暂停大规模社会招聘,校园招聘计划不变,而阿里巴巴则是缩减校园招聘名额。

此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几位阿里内部人士处了解到,201591日阿里巴巴内部召开了一个人才策略调整的会议,这实际上成为左右2015年校招变化的直接因素。据称会上的总体思路是,为应对阿里巴巴组织变革,需要对人才战略进行调整,优中取优,从“平凡人做非凡事”的口号变成“非凡人,平常心,做非凡事”。

阿里校招名额缩减是执行上述策略调整的结果之一,但实际招聘名额并不是外界所传的400人。

事实上,在20154月阿里巴巴的北京年会上,马云就对阿里的人才战略定下了基调,他当时认为阿里现在的3万名员工已经足够多了,“我说阿里在102年关门那一天,我们的员工数不能超过5万名”,而当下打算采取人才“进一个出一个”的策略。

BAT三巨头中,不同于百度和阿里,腾讯方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得益于进一步深入各个行业与人们的生活,腾讯的产品与项目今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我们依然看到很多快速崛起的战略机会需要进行人才储备。所以腾讯目前仍有较多的技术、产品、设计、运营等多类人才的需求。”

冬天还未真正到

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对人才需求重新认识,同时杜绝大企业病,这些因素都是百度、阿里调整招聘的大背景。

例如,一方面百度不断加大在O2O、百度地图、互联网金融以及爱奇艺等业务的投入,并与阿里、腾讯等展开激烈的竞争,但与此同时,管理5万员工也并非易事。在业务并未收缩的情况下,暂停社招有助于其梳理内部业务,解决内部人浮于事、工作效率等问题。

不过,从巨头缩减招聘,再到互联网圈内纷纷抱团取暖的形势来看,互联网的冬天真的到了吗?

在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熊钢看来,中国的实体经济整体处于下行放缓过程中,这段时期对创投最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资金入口以及投资出口的紧缩。“一般投资者的投资逻辑,是在经济最好或者是经济启动准备向好的时候募资投资意愿比较强,这个时候所募得的资金量、属性都会有变化。”

同时,募资紧张也影响到投资出口。“现在接盘的人少,价格也受到影响,退出渠道收窄,难度也在加大。”熊钢说。但乐观的一面是,“互联网技术加快传播速度,未来资本寒冬周期将会缩短。”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则认为,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在资本市场疯狂的时候,很多家机构才投了40%左右的钱,这段时间以来就慢慢地慎投、惜投,这部分投完就没有了,尤其一般的小机构。而二级到一级市场的传导周期一般在6~9个月,也就是说,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才是真正的深冬,很难预测这轮寒冬会持续多久。

不过,在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看来,互联网行业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过冬,也并非意味着没有冲出重围的机会。“例如2000年美国经历的科技股灾,刚成立两年的Google在其他企业纷纷收缩业务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现在的科技巨头。毕竟用户不会因为寒冬就放弃他必需的产品,而且寒冬时节是公司争取优秀人才的最好时候。”洪波说。

阿里巴巴校招名额缩减 大公司最想要的是什么人才?

阿里巴巴校园招聘官网上发布公告称:“我们非常抱歉地通知:由于集团人才战略调整,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额确定将要缩减,各岗位将执行更加严格的“择优录取”标准。”

█相关链接:百度宣布即日起停止社招 想进去得李彦宏特批

来源: 虎嗅网(北京)

     百度的消息人士已经证实了这封邮件的真实性,但并未回应裁员传闻。不过他们强调:“停止招聘是因为百度要将重心放在吸引最优秀的顶尖社会人才上。”

今天(1020日),一封关于百度停止招聘的内部邮件流传出来,邮件内容显示,“从即日起停止招人,对于极个别有特殊需求的,需要Robin(李彦宏)和我特批后方可招人。”署名是Lee,而这位Lee,则是百度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刘辉,Fanxiao则是这位HR高管的同事,负责招聘。除了停止社招外,有知情人士告诉虎嗅,此次还涉及到裁员,且赔偿方案并不“仁义”。

百度的消息人士已经证实了这封邮件的真实性,但并未回应裁员传闻。不过他们强调:“停止招聘是因为百度要将重心放在吸引最优秀的顶尖社会人才上。”同时强调,百度校园招聘活动将按以往计划推进,不受任何影响——据说李彦宏最近还要去复旦为校招做演讲。换句话说,也就是社招停止了,但校招依旧(大学生读者们可以放宽心了)。

停止招聘百度并非首例,事实上之前阿里也爆出类似的新闻。据报道:今年阅兵假期,阿里巴巴宣布将缩减2016年应届生招聘名额:从原定的3000人,到传闻中的400人,一些学生已经拿到了口头offer,最后被通知还要参加更激烈的竞争。而最终成功入职阿里的员工,待遇和以往比也下降很大:算法、研发、产品偏技术岗月薪万元左右,运营岗六千左右。

不过后来阿里校招团队负责人对媒体否认了“减到400人”的说法,表示:“迄今为止,阿里2015年校招已经发1407份录用意向书,我们会恪守承诺,除非是学生主动放弃录用意向……发出的offer和意向书,阿里巴巴全部予以认可,不存在收回问题。”

但是阿里在冻结人员规模是不争之实。半年前的四月,马云在阿里北京年会上表示,今年阿里会冻结人员规模:“今年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数不会增加一个人,出一个进一个。这样的目的是把我们的队形整一下,我认为三万多人已经足够了。”

百度目前的员工已经5万,在BAT人员数量排名第一,此次暂停招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解决目前内部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状态。的确,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管理5万人都是一个大挑战。李彦宏几年前呼唤狼性,也是对百度内部“效率低下,不积极作为”的一种回应。

不管怎么说,百度阿里“冻结”社会招聘,对于在社会上打磨了好几年,想跳槽到大厂的同学们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另外,阿里百度先后传出这样的“冻人”消息,是不是也侧面印证了当下的某种市场走向呢?

本文来源:虎嗅网 作者:假装是小号

█相关链接:传腾讯停止外包招聘 缩减招聘上BAT三家聚齐了

   

    图

互联网最强的三家企业陆续传出缩招的信号了,先是阿里缩减了校招的名额,然后是百度停止社招,昨天腾讯又传出停止外包招聘的消息。

现在网上出现了疑似腾讯内部员工贴出的一封内部邮件,邮件内容为“总办会刚结束,接紧急通知给大家:从今天(1020日)开始,公司所有外包招聘全部暂停。”“今天总办会审批15年人力预算,要求公司人力严控,外包不让增,而且存量要尽量降低。”同时,细读邮件内容,还提及此次人力严控的原因,“整个互联网行业目前都进入低谷。截止发稿,腾讯并未做出回应。

   

    网传内部信截图

若该内部信属实,那么BAT三巨头均开始缩减招聘名额。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较阿里的校招和百度的社招,此次腾讯冻结的是外包招聘。

近期无论创业公司还是BAT巨头频频裁员,难道寒冬真的来了?

首先是9月初,阿里巴巴宣布缩减2016年应届生招聘名额:从原定的3000人,到传闻中的400人,一些学生已经拿到口头Offer,最后被通知还要参加更激烈的竞争。而最终成功入职的员工,待遇和以往比也大幅下降。接着一条消息震惊了互联网圈: 百度停止社会招聘,录用极个别特殊人才需李彦宏和人力资源副总裁刘辉特批!这一消息,很快得到百度公关部证实。然后就是腾讯传出停止“外包”招聘。

不仅国内,国际互联网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据报道,Twitter、微软和Snapchat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几个月里都进行了裁员。这释放的信号让人联想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期的惨淡。

对于这一问题,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文章引用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熊钢和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两人不相同的观点。熊钢认为经济处于寒冬时期,但资本寒冬周期会缩短。而高洪庆则表示寒冬还未到来,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才是真正寒冬,但很难预测寒冬会持续多久。

第一赢销网

.

前沿视野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