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4 11:24:11 来源:网络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介绍,阿里巴巴对刷单的打击非常严厉,刷单商家不仅仅会被扣分、关店,更重要的是,刷单店铺和商品会被“降权”,意味着根本得不到展示机会。同时,涉嫌刷单的交易量不会计入阿里巴巴财报。参与刷单的店铺大多被刷手蒙骗,“刷单就是自欺欺人”。
刷单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
参与店铺大多遭欺骗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刷单已从过去的少数、极个别行为,转变为人人可伸手的地下产业链,给治理造成极大的麻烦。
思函介绍说,因积累了大量打击刷单的经验和技术,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线上交易自动化识别系统。店铺是否存在刷单行为,从后台数据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去刷单的商家,大多是被刷单团伙骗了。你刷上来多少,我们处罚时就会给你去掉多少。刷上来的那点销量和受到的处罚其实是不成正比的。”思函说。
而对于外界传言,阿里巴巴交易额是靠刷单的说法,思函表示,涉嫌刷单的交易量都会被剔除,不计入财报。“阿里巴巴集团目前盈利状况良好,而且在我们长期打压之下,仅部分商家还在刷单,我们完全不需要刷单产生的这么点交易量给自己下绊!”
缺乏强有效法制手段
刷手高调成立公司
刑警出身、现任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资深安全专家的王彦,长期负责线下虚假交易团伙的打击。
虽然打掉了葛岭刷单团,但王彦明白,他和团队还是输了。因为葛岭未因刷单遭到真正惩罚。在处理葛岭一事时,王彦曾想寻求法律支持并报警,但因没有判例,葛岭最终没受到法律的惩处。
“等风头过了,他完全可以再招一批人继续开他的刷单公司。除了封号,罚商家点钱,我们还能怎么办?”王彦无奈地说。
生态圈恶化
消灭刷单需全社会参与
但在思函看来,这样做无疑是饮鸩止渴。“‘刷单’破坏的是整个电商生态。传统线下,消费者能看到实物,可以通过观察建立信任。而电商平台,大家看不到实物,只能通过信用体系来判断。这也是电商平台的核心价值,一旦刷单破坏了这个体系,后果则不堪设想。”思函说。
但如今,在旺盛的刷单需求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刷单产业中。其中不少是在校大学生和家庭主妇。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刷单,挣外快。
“解决刷单、虚假宣传绝不能只靠阿里巴巴、电商。首先在法律上,应对刷单组织者和商家给予有力处罚。让大家认识到刷单是错误的、不道德的,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拒绝刷单,电商环境才能得到改善。”思函说。
█相关链接:起底“刷单”利益链:一天刷出一台法拉利
京东公司公关总监康建表示,京东开放平台成立之初,即制定严格的公司政策,反对刷单行为,如发现有卖家违反规定的情况,均按公司规定严厉处罚,如果用户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拨打京东客服电话进行举报,我们会进行严格的核查。
一天刷出一台法拉利?
尽管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加大了对刷单的打击力度,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刷单现象的存在,更有甚者在爆炸式的利润面前,一些人开始公开刷单。
刷单者的江湖
割不掉的物流“毒瘤” 像寄送正常快递一样发空包
“炒信特战队”的战争
去年有一个卖衣服的商家,就是因为刷单,被关掉了店铺,然后这个商家就带家人来公司闹事,甚至还跑到了公司天台,威胁不让开店铺就跳下去。
不过,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也没有线下的执法权,很多刷单的人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也很有可能让好不容易打掉了刷单的店铺死灰复燃。
什么让刷单如此疯狂?
随着刷单人群的日益庞大,其危害性开始显露出来。在张华看来,刷单让所有的东西都变成假的,消费者被欺骗了。同时,刷单也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将会转嫁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上,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会因此花更多的钱买到质量不好的商品。
刷单“毒瘤”如何能除?
互联网各大平台公司在刷单问题上表现的微妙态度也值得玩味。
全社会共治刷单?
█相关链接:商家被封店后换马甲重来 淘宝刷单:道高还是魔高
来源: 北京商报(北京)
(原标题:商家被封店后换马甲重来 淘宝刷单:道高还是魔高)
央视“3•15”晚会将电商平台背后赤裸裸的刷单产业链公之于众。作为重要的涉事平台之一,淘宝迅速发布声明呼吁各方齐力打击刷单产业链。但北京商报记者多日调查发现,刷单链条并未因曝光而大受
影响。毫无疑问,淘宝对打击刷单采取了零容忍态度,但淘宝低进入门槛又为被查店铺改头换面提供了便捷路径。在这场刷单战役中,到底是道高还是魔高?
依旧疯狂
尽管来自政府及淘宝平台的监管压力巨大,但刷单业务依旧疯狂。据长期做刷单业务的薛女士表示,去年开始,淘宝平台监管加紧,此前几个刷单的组织大部分解散,但自己所在的刷单群每日仍有管理员发放几百单任务。此前做刷单任务一般集中在YY平台,后来刷单群集中在QT平台,今年“3·15”期间QT平台的大量刷单群被封,目前也有部分恢复。“淘宝平台监管严格,刷单现在都有严格的流程,若操作不够谨慎很可能导致刷单店铺被降级处罚,刷单手的淘宝账号也很有可能被封。”龚女士说。
北京商报记者在另一个规模较大的刷单网站找到了薛女士所指的严格刷单流程,这个名为“简单化”的刷单网站内拥有几近标准化的刷单教程,刷单手注册成功后即可抢刷单任务,并获得相应奖励。在一份淘宝店铺的刷单任务中,任务发放者将刷单手需要完成的“规定动作”简单描述为:“审核、实名、三心、货比、浏览、底图、停留、宝贝收藏、宝贝分享、拍前假聊、快递签收”等代号。薛女士表示,上述代号意味着刷单手必须走上述流程才能获得奖励,“其中,实名即刷单手账号已支付宝实名认证,三心为刷单手账号等级需达三颗心才能接受此任务,货比即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货比三家并给予截图证明,拍前假聊即刷单手在旺旺上假装咨询再拍下,快递签收即刷单手必须填真实地址签收商品”。
薛女士表示,一个刷单手一天刷不足20单可获得回报100元左右,“刷单赚的是辛苦钱,拉刷单手入群刷单利益更大,现在市场价是90-150元/位”。
广告价高
按照薛女士提供的数据计算显示,淘宝小商家每次刷单付出的成本在5-10元,与淘宝平台高昂的广告价位相比,投入相对较小的刷单成为中小商家获得品牌、店铺曝光的救命稻草。据悉,淘宝营销系统平台目前有淘宝直通车、钻石展位、麻吉宝、淘宝客及Tanx Ad Exchange等。其中,淘宝直通车按照CPC(单次点击费用)计算,钻展栏位则按CPM(千次展现费用)计算。
公开资料显示,淘宝平台钻展栏位最低300元/天,预算大小决定获得流量的多少。有淘宝商家透露,目前平台钻展的首页广告前次展现费用为10元左右,直通车首页的单次点击费用为3元,甚至有部分商家反映,一些竞争激烈直通车广告位费用超过10元/次。
据悉,淘宝首页搜索“宝贝”的默认显示结果为“综合排序”搜索结果,平台综合“卖家信用、好评率、累计本期售出量、30天售出量、宝贝浏览量、收藏人气”等因素来竞排,同时,广告的价位也采用竞价排名方式,店铺投入广告费用越多则可获得更多用户,店铺和品牌的露出机会越大。不过,品牌展示几率也与关键词设定、店铺的商品、装饰等因素有关系。但想要在淘宝平台成千上万的店铺中脱颖而出,大量广告投放获得巨大流量是最大捷径。
不刷“等死”
除了是获得流量的高性价比渠道外,刷单也是商家在激烈的淘宝平台竞争中谋生的一条路。在业内甚至一直流传着一条“刷单找死,不刷单等死”的刷单理论。
以C2C(个人对个人)模式起家的淘宝平台像是打开了一个希望之盒,低门槛让大量怀揣创业梦想的人们开店经商。不过,随着商家如潮水般涌入,平台上任意一个商品品类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销售茶类商品的商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欲开设一家淘宝店,但市场调查完之后让他吃了一惊,“销售同类产品的商铺数都数不清,并且有些商家价格低的惊人”,在业内人士指导下,他才明白,作为后入者,刷单是短时间内获得迅速提升曝光的最好途径。
淘宝平台早已发现了刷单背后的商业逻辑。此前,淘宝也宣布针对店家排名进行算法优化,并推出一系列增加新店曝光的措施。不过,面对巨量的淘宝商家,看似无界的互联网也显得有些无助。
北京商报记者尝试搜索多个关键词发现,默认结果都达到100页。某淘宝店主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店铺已经很难从淘宝平台中直接获得流量,流量都是通过自己在其社交网络宣传获得,“这种方式也造就了大批网红”。
狡兔三窟
喜欢买外贸衣服的赵先生一直关注着某淘宝店的微信公众号。不过,让他纳闷儿的是这个店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淘宝店,“这个新店用不了几天就会成为一个皇冠店”。
其实,这样的情形在淘宝圈并不新鲜。有多名淘宝店主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手中远不止一个淘宝店。其中一个商家表示,“商家向买家快递商品时都会附加宣传页,鼓励消费者关注微信号等其他社交网络,这样可以避免换店时老顾客流失”。
“一人多店”情况的出现与淘宝的低进入门槛有直接关系。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淘宝官网了解到,淘宝开店完全免费,每个淘宝账号都可以提出开店申请。淘宝在开店过程中会对开店者进行实名认证,不过一张身份证背后就是一家淘宝店。
此外,淘宝平台对于刷单商家的处罚也分为多个等级,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暂时性封店”和“永久性封店”。暂时性封店并不会影响后续经营,只有永久性封店意味着一个淘宝账号将被禁止再开淘宝店。
平台暧昧
“有电商的地方就有刷单”已成为行业共识。除了电商平台之外,目前新兴的专车平台、O2O项目也多次被曝刷单。在业内看来,在靠数据说话的商业市场中,刷单成为平台“欲罢不能”的解药。
“3·15”晚会曝光刷单产业链后,淘宝平台迅速给出回应称,淘宝打击刷单一直处于高压状态,技术不断升级,但刷手通过隐蔽而庞大的刷单产业链让平台治理起来存在难度。但在业内看来,平台究竟应该做到何种地步仍值得探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麻策律师认为,没有评价体系就不存在“刷单”,但评价体系设立的目的不是“刷单”,而是商业运营中数据收集的考虑。刷单的违法性自不必再言,关键在于刷单现象如何规制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阿里巴巴日前宣布将商家交易量、评价实施折叠、隐藏,以此降低商家对刷单的依赖性。
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郑俊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台对卖假货、刷单等现象仍是零容忍。
北商研究院认为,淘宝等电商平台因为刷单丑闻而品牌受损确定无疑,但在同行激烈竞争中,平台也需要数据支撑。此前,曾多次有消息爆料称,电商平台面临绩效考核压力,也会参与到刷单产业链中。去年“双11”,阿里巴巴912亿元的销售额再创纪录,但狂欢刚结束就传出了小米、华为和魅族三大手机经销商互相指责对方刷单的尴尬一幕。根据当时传出的各类材料显示,刷单之举可谓猖獗。不过,作为平台一方,阿里最终也未明确表示介入调查,并公布最终调查结果。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