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美的何享健与方洪波: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默契配合典范

营销资讯 2020/03/15 11:14:21  来源:网络整理

 

何享健调教方洪波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站

方洪波——职业经理人的标杆

  每隔几个月,何享健就会把方洪波叫到他的办公室,然后拿出几张记得密密麻麻的即时贴,上面写满这段时间他观察到方洪波的纰漏: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要太快作出反应;有些话,你说不合适……

  据美的电器前独立董事王军回忆,只要何享健在场,方洪波基本不会主动发言,不过若被提问,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方洪波认为,他和何享健的关系是建立在非常信任的基础上,而信任是在过去二十年中形成的,但在他接班之后每一秒,这种信任关系可能都在变化。如果哪个细节没有把握好,会顷刻间就发生变化。它很脆弱,毕竟不是血缘关系,是雇佣关系。

  方洪波是如何炼成的?

  方洪波说话不徐不疾,你无法想象他曾一头黄发的样子。他私人生活中追求生活品质,喜欢奢侈品,几乎所有衣服都从国外定制,全身上下都是名牌;他也爱好旅游,每年都要去国外度假。有崇拜方的同事,也模仿他戴黑框眼镜,用奢侈品。

这一年,美的遭遇严重危机,空调业务滑至谷底,行业地位从第三跌至第七位,当地政府甚至有意让科龙并购美的。对于把谁推上火线上来拯救公司,决策层分歧不小,最终何享健力排众议,起用而立之年的方洪波。

  方对销售没有任何概念,自嘲无知者无畏。这一年7月他走马上任,冬季开始销售,次年就要看到业绩,留给他的时间实际只有两三个月。而当时销售公司内部一塌糊涂,方感觉从总部到区域的销售负责人,很不讲理,根本没办法沟通

  1998年春节后,方一个人背上行李箱出差,一走就走了45天。彼时交通不方便,高速公路很少,每天他就在火车、汽车、飞机不同交通工具间换乘。他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开发全国优质客户,可当时全国优质客户中没有一个肯做美的生意。某次,方干坐在一个大代理商办公室内4个小时,对方明明在里面,就是不想见他。我们美的啥也不是。消费者要啥,代理商要啥,根本不知道。方拉了研发和市场的人封闭开了一天会,当时也没有别的概念,就提出要搞个明星产品吸引一下顾客,研发部门还真弄出来了,这款产品卖了七八十万台。

  方洪波向何享健建议把顺德本地市场代 理龙头全部干掉,重新发展优质客户。这是个颇为激进的方案,何在当地土生土长,方洪波想拿掉的人中,90%都与他认识多年,何沉默了一小会儿,还是决定支持方洪波。他还准备彻底改造销售队伍,大量启用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亲自面试求职者,为控制培训质量,每批只有15个录取名额,而结束几个小时培训后,这些新人就上岗了。在当时,聘用大学生做市场销售,方洪波算是开创者。一年下来,方洪波在全国录取了19批大学生销售员。

  1998年空调大战中,方洪波的营销军团做到了有空调的地方就有美的销售员。其空调销量达到90万台,增长速度200%,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几乎比1997年翻了一番。

  这年7月一次活动上,何享健悄悄告诉方洪波:现在形势这么好,我最开心不是销售增长,不是挣钱了,是我没有用错人。

  2000年,方洪波升任美的空调事业部总经理,此后美的空调一直保持行业三甲之位。2011年,美的集团整体收入1400多亿元,其中制冷家电集团收入900多亿元,为集团贡献了超过六成收入。

  在此之后,方洪波又多次让何享健甩到陌生领域。他曾主导美的对华凌、荣事达、小天鹅等一系列并购,完成了美的冰箱、洗衣机产业布局(并购整合是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以至于方自己都不愿细谈),还先后推动美的与日本东芝、美国开利的合资合作。

  经过一次次磨练,方做事越来越爽利,做人却越来越低调。据美的电器前独立董事王军回忆,只要何享健在场,方洪波基本不会主动发言,不过若被提问,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判断。20134月,方洪波曾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回来后王军想了解一些座谈内容,方洪波只是简单表示李克强对美的转型升级很关注,便不再多言,后来还是何享健接过话头。方能够准确拿捏自己的位置和立场。他曾自称是美的保姆,也常说老板是天生的,是天才;而职业经理人只是严密的机器标准件,靠的是职业的素质和能力

  何对方有一种类似师徒甚至父子的感情,当两个人观点冲突时,何享健曾和方洪波说,有一些事是你对,但是也有很多事是你错,我对。当时我怎么也说服不了你,但是后来慢慢时间长了,你自己会明白。

  代 理人与所有人”——是方洪波对自己与何享健关系的界定。把美的交给方洪波后,何享健没有垂帘听政,他不参加美的集团会议,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人。

然而,方内心中没有夸大这种信任感,他对此冷静而职业。这种关系建立在非常信任的基础上,而信任是在过去二十年中形成的,但在我接班之后每一秒,这种信任关系可能都在变化。如果哪个细节没有把握好,会顷刻间就发生变化。它很脆弱,毕竟不是血缘关系,是雇佣关系。

■相关链接:美的高管频繁离职或为方洪波改革铺路

来源: 天津网(天津)

一面增持,一面辞职,眼下的美的集团难得展露了一次让外界看不懂的“功力”。如果说何享健的让位是为美的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铺路,黄健的退出是给方洪波的深化改革铺路,那么眼下的矛盾现象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部署与安排?不知美的集团的下一个谜底,将何时揭晓。

老臣离职

继原美的集团总裁黄健离职之后不足一年,美的集团元老级人物再度出走两人。

近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兼副总裁蔡其武、黄晓明的辞职申请。其中,蔡其武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所担任的公司董事兼副总裁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黄晓明则在辞去美的集团职务后,转而投向美的集团控股股东美的控股有限公司。

据新金融记者了解,在美的集团内部,此二人称得上是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以蔡其武为例,这位出身机械制造专业硕士、现年44岁的职业经理人于1992年加入美的集团,先后担任过空调事业部技术开发科科长、部长和模具公司总经理、压缩机事业部总经理,曾任上市公司美的电器的董事、副总裁;黄晓明则晚于蔡其武4年进入美的集团,但曾任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美的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职务的他同样也是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一员爱将。与蔡其武一样,现年43岁的黄晓明,也正处在事业发展的黄金期。

“美的创业、打天下的这些人,属于元老、老臣、功臣,美的集团有今天,不完全是何享健和现任董事长方洪波的功劳,这些人也功不可没。”资深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向新金融记者表示,从不久前某篇方洪波专访中涉及的蔡其武与黄晓明的态度来看,丝毫没有看出二者对公司迷茫或者不认同的迹象。从某种程度来说,二者的离职,多多少少有些让人看不懂。

增加了悬疑色彩的剧情是,就在人事变动前一周,两大高管对美的集团股票进行了增持。据了解,蔡其武和黄晓明均持有美的集团股票5000万股以上,按目前每股近20元的股价估算,身家均超10亿元。

事实上,此番增持,本就令外界颇感意外。因为这已是美的集团高管在一个月内的连续第二次大手笔增持——继6月上旬美的集团核心高层增持公司股份252万股之后,6月底,包括两位离职者在内的部分高管合计增持公司股份约393.53万股。以美的集团的当前股价来算,两轮增持涉及金额已经破亿。

在资深家电观察家洪仕斌看来,增持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好公司未来的前景和业绩的增长”。但一面看好,一面离职,传递的信息似乎并不一致。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美的集团曾在6月中旬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总体来讲,家电行业已经告别了过去的高速增长,预计未来3-5年将会保持稳健低速增长。

“一个月之内出现两次大幅度增持,我当时的感觉是背后可能有什么事情,但具体是什么,我说不清楚。如今从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增持,一方面离职,传递的信息有些矛盾。我估计它(美的集团)背后还是会有点什么事情,具体是什么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刘步尘的潜意识里,隐隐觉得事情或许还没有结束。

新金融记者试图就此次高管离职背后故事与美的集团官方进行进一步沟通,但相关负责人明确告知,目前仍以公告为准,暂没有更多信息可披露。

转型深化

从美的集团方面的态度来看,两大高管的离职对公司相关业务的发展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智联招聘天津分公司城市经理宫学礼曾对新金融记者表示:“越是成熟企业,员工的离开对企业的影响越小。因为这些成熟企业就像是一个大机器,每个员工就像一个零件而已。”

美的集团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不断优化结构转型的态势,是保证美的集团继续稳定盈利的基石,这也使美的集团股价有着较高的安全边际。但是,在家电行业中,美的集团的泛众产品较多,技术壁垒不高,缺乏与格力空调类似的单品龙头,这一问题将制约美的集团的盈利弹性和未来成长空间与速度。

在刘步尘看来,美的集团就是这样一个成熟企业:“我认为在中国企业里,以家电企业为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最完善的,其实就是美的。”

刘步尘强调,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符合现代治理结构的公司,一定是依靠制度、体制去运行,而不是靠某一个人来运行,“因而蔡其武与黄晓明的离职,对美的集团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就像去年黄健离开之后,美的集团在营收、利润等方面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事实上,黄健去年离职时引发的争论,比如今更盛。

去年10月,刚刚完成整体上市,美的集团原董事兼总裁黄健便宣布辞职,并不再担任美的集团任何职务。由于黄健和方洪波曾分别掌管美的集团旗下日电和制冷两大二级集团,且一直一同被视为何享健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因而当方洪波被任命为美的集团董事长,二者地位发生变化之后,黄健的离职便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无论个中缘由到底是什么,“黄健的辞职,已经有给接班人方洪波铺平道路的意味了”。平安证券投资经理曹薰允告诉新金融记者,黄健是何享健的心腹之一,离开上市公司回到美的控股,避免了职业经理人形同虚设的情况发生。有此例在先,再回过头来看蔡其武与黄晓明的离职,也就不觉得意外了。曹薰允指出,事情发展至今,已能充分看出何享健使美的集团职业经理人化的决心。

“老板(何享健)也是希望由方洪波集权,不希望多头管理,避免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有业内人士表示,从黄健的退出到蔡其武与黄晓明的离开,美的集团将加速进入方洪波时代。

这不是不好。

20128月,何享健隐退,美的集团开启了从企业创始人到职业经理人的转换。当时,美的集团董事会由清一色的职业经理人担任。新一届董事会成员普遍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加入美的集团,平均为公司服务达到15-20年,且年龄介于35-45岁的个人事业黄金期。事实证明,这批职业经理人在第一阶段交出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如曹薰允所言:“迈入职业经理人时代需要创始人有过人的智慧和坚决执行的态度。”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荷清也同样指出,经过近年的架构调整,美的集团扁平化的业务架构和管理架构已经变得更加清晰和高效,人事调整也是时候要跟上整体步伐。

据美的集团内部员工向新金融记者透露,尽管这些黄金搭档们共同推进了美的集团的整体上市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但变革的主要主导方其实还是方洪波。“给我的感觉是,整体上市、从规模导向向利润导向倾斜等一系列改革是方总上任来的头等大事。现在来看,改革初见成效。但是对于志存高远的美的来说,转型显然还要再强化、再深化。而方总的‘集权’,将更加快速有效。”

神经绷紧

但这,也未必全是好处。

长期以来,方洪波、黄健、蔡其武、黄晓明、袁利群等人一直被视为帮助何享健打造千亿家电集团的老臣,如今,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不足两年、完成整体上市不足一年,三员大将已经离去。

“不管怎么讲,短时间内高层出现频繁人事变动有点不正常,尤其是创业和打天下的这些人,他们都是很厉害的。过多的人事变动,会向社会传递一个不良信息,让外界产生不良联想,不能把它视为一个完全正常的情况。”刘步尘认为,频繁的老臣离职应引起美的集团的注意与警醒,“作为方洪波来说,要着力安抚与他一起走过来的这些高管。”

当然,考验方洪波的不只是人事问题。

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团首次在营收绝对值与增幅、利润绝对值与增幅以及每股收益三个指标上全面超过格力电器,看到了对格力电器实现反超的希望。

但在部分消费者的评价体系里,“美的只是营销做得好,但不觉得有特别突出的拳头产品”,认为其距离真正的领头羊企业,还是有距离的。与此同时,从既往经验来看,格力电器进入二三季度后会逐步发力,美的能否保持压制态势实现全面超车,其实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这还是针对发展良性、平稳、不出闪失状态下的美的集团而言。

“美的发展到今天,风险每天都在,我真的有恐惧感。不是恐惧完不成目标,也不是恐惧这个位置能不能坐得下去,而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踏错一步,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方洪波在近期接受媒体访问时的表态。显然,这位美的集团当下的掌舵者也深知,驾驶千亿航母,需要时刻绑紧神经。

在曹薰允看来,未来的美的集团,的确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美的集团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不断优化结构转型的态势,是保证美的集团继续稳定盈利的基石,这也使美的集团股价有着较高的安全边际。但是,在家电行业中,美的集团的泛众产品较多,技术壁垒不高,缺乏与格力空调类似的单品龙头,这一问题将制约美的集团的盈利弹性和未来成长空间与速度。”

不过,刘步尘表现出来的则更多是乐观。在其看来,美的集团一方面仍需继续开发它的研发能力,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则要进一步恢复与加强销售渠道。但除此之外,“美的集团还是很有前途的”。

“美的集团已经从过去的‘胖子’变成了如今的‘肌肉男’,这个企业体现出来的是健康。”刘步尘坦言,虽然美的集团仍有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对于美的集团未来的走势,其仍持乐观态度,“预计今年美的集团的营收规模有可能上升到1400多亿,达到1450亿左右,比去年增长200多亿,同时不排除它的利润会突破100亿。”

因而,对于全新时代的美的集团而言,无论其未来的路到底选择怎么走,至少,决策者应该将神经绷紧,保持住那份“恐惧感”与警惕心,尽可能地避免前进脚步的戛然而止,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本文来源:天津网 作者:张沙莎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