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2:20:53 来源:网络整理
来源: TechWeb.com.cn (北京)
网络洗车公司我爱洗车11月2日被CEO李东晋悄悄解散,没有声明,也没有正式的公司解散会议。李东晋解散了公司QQ群,停用常用手机号,还留下200多万元债务。
11月2日,我爱洗车员工站在大门紧锁的办公室外,不肯离去
(原标题:我爱洗车烧钱10个月倒闭 CEO留200多万债务失联)
11月9日消息,据报道,网络洗车公司我爱洗车11月2日被CEO李东晋悄悄解散,没有声明,也没有正式的公司解散会议。李东晋解散了公司QQ群,停用常用手机号,还留下200多万元债务。
解散当天,被欠薪的170多名员工中的30多名职员聚集在“我爱洗车”办公楼前讨薪,他们中的人未要回的工资从3000多元到7万多元不等,被欠薪员工的最高级别是财务总监。
11月2日,“我爱洗车”员工拿着劳动合同和欠薪举证通知
我爱洗车成立于2014年底,至今只有10个月。和其他网络洗车模式一样,我爱洗车也是烧钱搞补贴圈用户。以业绩最好的7月份计算,我爱洗车每洗一台车,亏损高达189元。这意味着只有达到每天接4000单,才能跨过生死门槛。
此前,我爱洗车曾获得500万元天使人投资,但A轮融资未进行下去。“我爱洗车”财务账单显示,截至今年6月17日,天使轮资金用于房租、员工薪酬、洗车物料等共计400万元。截止到7月16日,账上资金仅剩120万元,仅够支付下月员工工资。
7月17日到8月15日的账单详情显示,该月财务支出共计180万,其中员工薪酬占一半。8月至10月,“我爱洗车”合计拖欠工资约165万。拖欠办公房租25万。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汽车后市场涌现40多个O2O项目。“我爱洗车”成为e洗车、赶集易洗车、云洗车等O2O之后,又一家在洗车领域受挫的O2O公司。
▉相关链接:上门洗车平台用户转化率低众多公司纷纷倒闭北京)
近来,曾经拥有O2O洗车行业半壁江山的e洗车过得不太好,关闭上门洗车和上门保养业务的同时,又有近百名员工被裁的消息传出,其CEO也在今年5月离职。O2O洗车行业为何如此短命?
近来,曾经拥有O2O洗车行业半壁江山的e洗车过得不太好。关闭上门洗车和上门保养业务的同时,又有近百名员工被裁的消息传出,其CEO也在今年5月离职。在这家挂着“全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洗车”牌匾的公司关掉核心业务前后,陆续有媒体曝出十几家同类型公司倒闭的消息。人们不禁要问,O2O洗车行业为何如此短命?
曾经
O2O洗车行业快速崛起
“濒临倒闭”是最近一段时间里e洗车身上贴得最多的标签,而这家行业领头羊企业在半年前刚刚完成A轮2000万美金融资。
关于e洗车的辉煌和成长,已离职员工陈亮(化名)详细讲述了公司的经历。
“这个行业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火起来的,当时大约有三四十家。”陈亮说,赶集易洗车算是进入比较早的,在年初市场份额最大,而e洗车是在今年春节期间后来者居上的。之所以能追上来,是因为在春节期间很多用户在其它洗车平台下单,到店洗车才发现店面已经关门,吃了闭门羹。而在这期间,e洗车线下团队的员工放弃了休假的时间,一家一家走访洗车门店,与门店沟通春节期间可否不关门事宜,即使遇到停业的店面,团队的员工也会及时更新APP上面的信息,避免用户盲目下单。借助这一事件,e洗车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弯道超车,追赶上来。
在此之后,e洗车于四五月份的时候推出了一分钱洗车的活动,当时每天有2万多单的业务量。虽然首单是一分钱,但是第二单第三单都会有返券,效仿滴滴打车。而且,e洗车线下的推广团队在全国覆盖了十五六个城市。基本上一个团队五六个人,看准一个省会城市,会到当地洗车门店一家一家去谈,可能半个月之内就会在一个城市上线。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e洗车发展迅猛,其在公司官网上号称“全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洗车平台”,每天的新增用户量为两三万单。一个洗车员可以覆盖方圆5公里的区域,每天完成10-12单,最好的时候每个月能挣1.2万元左右,平均为8000元左右。
也就在这个时期,整个汽车后市场O2O领域,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有40多家汽车后市场O2O项目涌现,而2014年入场的创业公司超过100家,涉及洗车、维修保养、汽车租赁、汽车金融保险等后市场各细分领域。
毋庸置疑,这块市场在当时是片蓝海。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1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同比增长30%,并预计2018年规模将突破万亿元。雨后春笋般崛起的O2O洗车企业,兼顾保养、保险美容等后汽车市场服务,用超低价的方式,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试图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现状
众多公司纷纷倒闭
现如今,登录e洗车官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则10月12日的声明:首先,公司因业务调整,上门业务已暂停运营,到店服务的相关业务仍会继续运营。其次,公司目前主营业务着重向服务企业客户转型,将持续为现有合作伙伴提供优质服务,而创始人及创始团队对现有业务的调整也在有序进行中。
而后,记者通过客服热线得到的说法亦同。
即便是关于“是否关闭上门洗车和保养业务”的问题,e洗车现任CEO段东仁也不想多谈,“过段时间再回应”是段东仁唯一能回应记者的一句话。
e洗车曾作为领头羊和行业里其他公司一同以烧钱抢客户的方式,叱咤过后洗车市场。而如今,那些和它一起叱咤过的“小伙伴”们,也纷纷关闭了上门洗车业务。
云洗车,成立于2013年4月(未融资),于2015年1月关闭洗车业务。
智富惠,2010年上线本地生活服务平台,2014年大推1元洗车。2015年1月倒闭。
嘀嗒洗车,成立于2014年2月(未融资),于2015年4月关闭洗车业务。
车8,2015年7月中旬宣布关闭上门洗车业务,这距其上线不过短短数月时间。
赶集易洗车,由赶集网于2014年8月推出,在赶集58宣布合并后,10月1日,赶集易洗车并入58旗下的呱呱洗车,停止原有洗车业务。
功夫洗车,10月24日在官方发布业务调整公告,关闭上门洗车业务,只保留上门保养和上门救援业务。
具体从哪一天开始洗车O2O集体陷于不妙,没有具体准确的统计。但经过汇总,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整个洗车O2O市场出了问题。
探因
洗车用户转化率低
探寻大批公司倒下的原因,或许得“解剖一只麻雀”——从个例谈起。
e洗车前员工陈亮认为,就中国的O2O市场来讲,远远还没有培育成熟,第一批尝试者都是在培育用户习惯,为此花费了太多的资金。也就是说不烧钱引不来客户,但偏巧碰到了“寒冬”。在培养用户习惯的空当期,这时资本没有持续跟进,便导致夭折的现象出现。
其次,他认为,洗车O2O存在一个逻辑问题,就是总想用高频的服务引来客户,然后再转化成增值服务,但其实转化率很低。比如e洗车,做洗车服务是肯定不挣钱的,所以公司是要把洗车用户导流到汽车保养、汽车美容和汽车保险这些业务上,这些才是挣钱的服务。而这些服务用户的转化率很低,比如洗车用户有1000万,但转到其他业务上,每天可能只有几单十几单而已。
e洗车产品总监张宽曾透露,e洗车的洗车用户选择保养行为的转化率在5%-6%,从线上到线下保养汽车的消费习惯还远未养成。
知名IT观察者洪波认为,单纯靠洗车很难建立一个稳固的商业模式。
融资赶不上烧钱速度
在年中时,时任e洗车CEO的张晶透露,e洗车在北京地区的日订单在1200单左右,而每一单的人工成本在20块钱上下,粗算下来每天人工成本就是2.4万元,而每个月则是72万元。但这也只是小头,张晶透露,用户习惯的培养是最“烧钱”的,e洗车每个月的洗车补贴要烧掉六七百万元。
如此算下来,今年3月,e洗车获得的那笔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在同行们眼中虽然是笔令人羡慕的大手笔,但和其烧钱速度比起来,禁不起几个月的折腾。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烧钱太厉害,而新一轮融资没有到位。”另一位e洗车前中层员工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按照e洗车日订单量高峰值计算,每天给出的补贴数目惊人,在6月之后,e洗车逐渐削减用户补贴规模。
到店补贴方面,除了给予通过e洗车APP到店的用户一定数额补贴,e洗车平台还会给商户一定数额补贴;而在上门洗车方面,补贴的力度则更大:首单补贴金额在25-30元,第二单的补贴则在10元左右,前两单给予的补贴就最高达40元。
洗车O2O市场无法同时容纳如此之多的玩家,因此很多项目会在下半年或者明年由于无法完成下一轮融资而死去。而年中之后的资本市场遇冷,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未专注做好洗车服务
呱呱洗车的董事长郄建军虽然也认为O2O洗车转化率低,不过他认为,首先还是应该专注于做好洗车服务。很多公司出现的问题是,从最开始就没有把上门洗车当做一个生意好好去做,只考虑转化。
郄建军说,很多公司在做上门洗车时一上来就瞄准的是保险、保养之类的业务,恨不得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实际上洗车本身是个好生意,“上门洗车就是刚需,公司每天几万单的生意就证明了这一点。”
呱呱洗车或许是行业里目前为数不多的收支平衡的O2O洗车公司之一。至于关键性的盈利问题,郄建军也很有信心。他认为,从目前看,虽然还谈不上盈利,但至少呱呱洗车现在已经做到了收支平衡,通过控制成本和提高价格,现在成本已经基本覆盖,不再亏损,且现在洗车费每单已经提到了30元,长期来看肯定是个好生意。
对于为什么很多家公司做不下去,呱呱洗车的优势在哪儿,郄建军解释称,“就像上面我讲到的,我们没有做其他的业务,而是专注于上门洗车,我认为这是各家很大的一个区别。”
“把上门洗车作为一个入口没有错,关键是先把洗车这项业务做好。”天使投资人刘加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部分洗车创业公司只是在做平台,服务由第三方提供,涉及到很多线上线下协调的问题,很难为车主提供绝对统一的标准化服务。没有好的服务就没有好的用户黏性,没有黏性却想提供其他服务,用户很难去相信。刘加兵认为,O2O洗车行业虽然有一定问题,但不能说上门洗车的商业模式就一定不行。“烧钱”补贴培养用户黏性,必须有充足的资本加上标准化的服务,有了用户黏性,接入其他服务才具备前提。
对于O2O洗车市场,知名互联网学者李易大胆预测,未来会有一些线下的大型连锁洗车店收一些互联网平台,因为本身这些洗车店之前就没有依赖互联网,本身就具备造血功能,可以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工具,反过来帮助自身扩大用户量。
▉相关链接:e洗车关闭上门业务 洗车O2O公司寒风中凋零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1分钱洗车”甚至是“0元洗车”,曾经是诸多上门洗车O2O公司们吸引客户的杀手锏,洗车师傅们骑着三轮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一片红火景象。然而好景不长,寒冷的“西北风”吹来,一家又一家的洗车O2O公司在风中凋零。打开e洗车APP的登录页面,一行大字“全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洗车服务平台”一晃而过,但这家著名的O2O公司已如过眼云烟,近日宣布暂停运营上门业务。
最短命平台只存活四个月
“我司因业务调整,上门业务已暂停运营;到店服务的相关业务仍会继续运营。”日前,e洗车的母公司北京微积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表了这样一份声明,意在驳斥近期流传的“e洗车倒闭”传言。记者打开e洗车APP发现,上门洗车、到店洗车、上门保养三大主要业务板块中,只有到店洗车仍然能正常打开,另外两项已经不能再使用。
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5上半年汽车后服务O2O报告》,2015年上半年汽车后服务O2O市场中,e洗车的市场规模占比达到了21%,仅次于占比41.1%的e代驾。
的呱呱洗车进行了合并。云洗车、嗒嗒洗车等也在今年下半年相继停止了项目的运营。
上门洗难成汽车后服务入口
让市民罗静愿意选择上门洗车的最重要原因是价格。她原本一直在离小区不远的一家夫妻洗车店洗车,眼看着价格从几年前的10元一次涨到了现在的25元一次,这还是办卡之后的价格。到了春节等用工紧张的时候卡就不能用了,单次洗要贵出一倍。罗静表示,今年春节后,各类洗车APP推出的首单优惠活动她几乎都用过。“最多的时候,我手机里同时装了11个这类的APP,哪个有优惠就用哪个。”
洗车APP面对的绝大部分用户都和罗静的想法类似,价格是他们主要甚至唯一的诉求。但洗车O2O公司的想法却是——洗车是汽车后服务的入口,希望通过低价抢占市场,然后将这部分用户转化为汽车后服务的对象。e洗车CEO张晶曾希望,将洗车店的主要收入来源转向其它的后续服务,比如打蜡、美容等。但事实上,这些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宽途汽车CEO杨昊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上门与到店相比缺少场景还原。
“车主到店洗车看到店里的装备和配置,知道自己后续的美容、轮胎、修理等服务未来能否在这个实体店得到满足。而上门洗车没有相应的场景还原,这并不利于洗车作为高频低毛利项目向其他低频高毛利的项目导流用户。”
此外,上门洗车服务专业程度比较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与实体店合作寻出路
“目前主营业务着重向服务企业客户转型,将持续为现有合作伙伴提供优质服务。”e洗车在声明中用这样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未来走向,潜台词是放弃个人用户。而实际上,业内并不认为上门洗车的个人用户市场毫无价值。
易车生活CEO缪丽民认为,上门洗车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将来会成为许多地库的标准配套服务和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上门洗车要想走得通,关键是找准它的定位。”他把上门洗车定位为传统洗车方式的有力补充,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而不是一味被抢单量目标牵着走,盲目扩张服务范围,最后只会带来许多无效流量。“回归服务本源,就是真正替车主解决洗车这个麻烦事儿。”他举例说,在小区或楼宇的停车场里,范围有限,车辆集中,服务好了一个用户,就能服务好这里所有的用户,并逐步辐射周边的用户。这些长期稳定的用户才是真正的流量,变现逻辑会比较简单。
一些企业则选择了与实体店紧密合作。“给实体店提供信息技术、用户导流、互联网营销等服务,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让车主长期享受可靠的服务。”宽途汽车CEO杨昊表示。(肖丹)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第一赢销网.下一篇:17家零售企业抱团应战"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