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2:47:10 来源:网络整理
北京)
他的目标是华谊成为中国的华纳兄弟。华谊兄弟与华纳兄弟一字之差,却非一步之遥。
王中军每天通常从中午开始工作——这位中国知名娱乐集团华谊兄弟的董事长,和那些自称工作狂的企业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同时代的多数企业家相比,身处最具眼球效应的娱乐产业中的王中军具有鲜明的个人标签:
他发家于广告而后转身拍电影且成绩斐然,“中国半壁明星和电影出华谊”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他交友广泛,马云、马化腾、江南春等等这些商界明星都是他的座上客,阿里和腾讯甚至在去年年底愿意以相同比例入股华谊,并列华谊第二大股东;他又绝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他热衷聚会、画画和收藏,从不认为自己是工作狂……
王中军仍旧野心勃勃,他的目标是华谊成为中国的华纳兄弟。华谊兄弟与华纳兄弟一字之差,却非一步之遥。
让利聚人
和王中军王中磊(华谊兄弟总裁、王中军弟弟)兄弟一样铭记着这一天的,还包括的华谊金字招牌冯小刚和以及其他多位导演和制品人,以及当红明星黄晓明、李冰冰等多位华谊艺人——一夜之间,他们身家翻番,高者甚至超过亿元。
事后有媒体盛赞“华谊的老板大方”,“我真不知道股票值那么多钱。”——王中军回忆调侃到,“不过,就算预先知道,我想最终也会给出去的,要不别人为什么愿意跟你干?”
而华谊当时通过上市一定时期内很好得解决了这一问题,即让旗下的导演和演艺明星们分享了将自己票房号召力“资产化”后的巨额收益。王中军至今记得黄晓明当时溢于言表的兴奋,他甚至拍着胸脯向王中军“表忠心”:“华谊这只股票我是要经营一辈子的”。
“我们一共有七十多个自然股东。至于持股比例究竟应该定多少,其实都没有太多财务顾问和我说这个,所谓的比例就是当时我脑子里的一个概念。合理不合理,不知道,也没有依据。我觉得该给大家多少,就给了。”
王中军真心觉得,这些都是因为华谊创造了一种“让利聚人”的好的机制。这个机制既包括“能者多劳、劳者多得”,对于个人能力充分认可,更包括了公司愿意拿出更多的利益让利给员工。
就在约一年前,王中军决定要将公司新媒体公司分拆出去。直接的原因是新媒体业务所负责的华谊的粉丝娱乐平台星影联盟以及微电影频道等业务,更偏互联网色彩,“如果单独拿去出去运作,可能更加灵活和高效”。
华谊新媒体在一年之前开始股改,王中军拿出了接近一半的股权让渡给管理团队。王中军希望再次以这种“让利聚人”的方式激发内部创业激情,加速内部创新。
下过乡、扛过枪、打过工、留过洋但是最终投身娱乐产业汪洋的王中军个性粗狂豪爽,他精于商业,但同时深谙用人之道:“为什么华谊这些人可以聚集起来?我觉得首先是我比较大方,有的人天生抠,你让他大方他也大方不起来。我们公司这么多明星,离开华谊,他也会觉得跟华谊是有关联的。”
王中军这种认知也直接映射到华谊的日常当中去。
以每年华谊年会为例。每年此时,全公司小一千人聚集一起都会进行“打土豪”。所谓土豪包括导演、制作人、歌手、演员当然还有王中军自己,这些土豪们捐钱捐物然后让其他员工进行抽奖,当然,捐钱最多的“土豪”还是王中军本人。
员工们在乎的不是最终抽到的奖,重要的是要在这样的一个场合共同分享这种乐趣。这亦是华谊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朋友圈江湖
这是一个合纵连横的时代,知名商业人物不一不是圈友高手。如果有一串“谁深刻影响了王中军和他的商业世界”的名单,马云一定会排在其中。
即使前文中王中军最为自豪的是“让利聚人”,他亦坦言自己能够如此彻底地贯彻是受了马云的影响:“马云对公司创业人员在股权激励上毫不吝啬,散财聚众。我跟他认识以后,在这点心态上调整了很多,做的时我就在想,马云那么大买卖都能做,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马云和腾讯原本就是华谊的股东,他们愿意跟投一方面肯定是华谊是赚钱的,毕竟赔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做第二次,当然,我个人和他们的交情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王中军如此说道。
事实上,在这样一个竞合并存的商业时代,王中军身上所具有的的这种更愿意和企业“交好”而非“交恶”的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性,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王中军曾在多个场合提到马云时候说对方“是自己时间最长的朋友”是“最好的哥们”。
而当有人问及马云怎么理解资本喜欢王中军,马云如此作答:“不是资本喜欢王中军,是投资人喜欢王中军,或者说,是我喜欢王中军。”
马云和王中军的关系熟稔程度外人难以想象。王中军每次都杭州出差从来不住酒店,都是直接跑到马云家中,“从工作到生活”会各种主题一直聊到撑不住了才各自睡去;而马云一到北京,就要找王中军,不为别的,“只是喜欢跟王中军聊天”。
王中军身上有一种很难形容的魅力。很多企业家最开始和他接触,大多是因为他所从事的娱乐业跟谁都有话题之外,而后更多的则是受他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所吸引。
此外,他还懂油画、甚至称自己就是个画家,喜欢收藏,这些也无疑拉近了他和别人之间的距离。一个例子是,在联想柳传志的建议下,王中军甚至就油画收藏的知识专门给企业家俱乐部的成员进行了一次“普及讲解”。
当被问及马云这些人如何影响了自己时,王中军曾如此说到:“你可以说因为马云我喜欢上了杭帮菜,他因为我开始抽雪茄,试着欣赏油画,但更多的是具体思维层面,”“很难物理量化。”
但依旧有很多东西有迹可循。当年华谊无论是拍电影还是管理明星,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艺术相关的这种创造性工作很难量化管理。马云投资华谊后第一次参加董事会给出的建议就是“个性的东西标准化,标准的东西流程化”,这让包括王中军在内的华谊很多高层醍醐灌顶。
爱凑热闹的王中军热衷于去参加各种商业论坛,当年某活动上汪潮涌关于“互联网真正赚钱是游戏、电商和广告”的主题发言启发了王中军,当他想明白了其间的逻辑、“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之后,回去就去就收购了一家游戏公司和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
王中军和腾讯董事长马化腾以及总裁刘炽平同样私交深厚。每次投资游戏公司前他甚至会虚心的打电话去问马化腾和刘炽平的意见,“他们当然不会明着跟我讲应该投哪个,但是有一些公司会含蓄地建议‘可以再等一等’”。而最后事实证明这类公司往往随后发展确实不那么理想。
在互联网圈子耳濡目染混久了,他也在开始尝试着用互联网的视角来琢磨华谊的业务版图和将来:华谊那么多电影怎么二度开发让价值最大化?华谊的粉丝平台怎么经营?有没有可能做成一个开放平台去先聚集流量?如此便有了之后的实景娱乐的诞生,以及华谊粉丝互动平台星影联盟的诞生,后者还成为了和腾讯QQ合作的一个战略型的项目。
这种生意夹杂着情义让王中军和华谊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游刃有余游走于各个商业公司之间,广交朋友,以追求共赢为最重要原则,创意不断生意不断。
商业和艺术交织
跟王中军谈商业,你会发现他非常粗线条,很多华谊发展细节都一句带过或者“不记得”,但是如果和他谈及画画和收藏,他会显得耐心而柔软。他说自己进入一个房间都会最先注意色彩是否和谐和美丽。
他从小酷爱绘画。即使过去几十年,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小时候躲在被窝里偷偷画画的场景,而他从部队复员回来的的第一份工作在国家物资总局做美术设计、摄影记者。下海以后第一桶金也跟艺术息息相关——帮中国银行所有营业网点制作统一的标识。
王中军不设办公室,他有一个和冯小刚共用的画室,这里兼具办公功能。
这某种程度上让人产生费解:艺术和商业两个因素如何在王中军身上实现统一?这种糅合又会如何投射到对华谊的日常经营上?
无疑,王中军是一个称职的电影商人。王中军对于电影的天分更多的是在商业价值的精准把控上。比如挑剧本,冯小刚一度想拍一个电影但是王中军极力反对,过去很久之后冯小刚自己也反省“那个剧本即使拍摄了市场确实也不会买账”;
而主打艺术片的顾长卫,不久前刚刚上映了一部偶像爱情片《微爱》,尽管市场上口碑不一,但是票房却难得达到了顾长卫本人电影生涯的顶峰。王中军说是他为顾最终敲定选择的这一剧本。
我问他怎么看小时代的高票房和烂口碑,他说从商业上这是一个很成功的电影,因为市场很接受,“绝对是好电影”。“那从艺术的角度呢”我追问到,“说实话我压根没有看过这电影。”他坦言自己一年也看不了几部电影,他更喜欢看的是纪录片和历史片。
他曾经说服冯小刚在电影中植入广告,《非诚勿扰》中有一张特写镜头的某银行信用卡的植入广告,让冯小刚极为抵触和崩溃,但是最终妥协。
曾投资华谊兄弟的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说,王中军是“娱乐圈最懂商业的,商业的最懂娱乐的。”
艺术和商业的融合更多的体现王中军的管理风格和日常企业经营当中,用他自己的话说,“企业和企业家应该有想象力和想象的空间”。
随后他有很快“辩解”,说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闲着,“董事长要关心的是公司的方向和未来,管理的细节真的不用事必躬亲”。
NF059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