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04:47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企业虽然对本国增长放缓的影响感到担忧,但仍有6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整体上将平稳增长”。而作为应对增长放缓的对策,受访的经营者提到了“提高商品与服务的品质”(76.3%)、“拓展内陆地区等新市场”(44.1%)等,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经营者对本国市场仍充满信心。
原标题:中日韩企业家2015眼中的担忧与机会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经济新闻(日经中文网)与中国《环球时报》及韩国《每日经济新闻》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经营者调查”。
调查显示,中日韩企业经营者明显对中国经济减速感到担忧。超过70%的日韩经营者回答中国经济减速对企业业务“将产生消极影响”。关于有望取代中国的潜力市场,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对东南亚的期待增强。近80%的日本企业经营者将东南亚视为潜力市场,而韩国企业方面,选择东南亚的经营者也自该调查实施以来首次超过选择中国。
关于2015年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最多先择3项),回答“中国经济减速”的中日韩企业经营者均最多,占到60~90%。中国领导层正就将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左右”进行调整。可以看出经营者对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经济出现“异常状况”感到担忧。
超过70%的日韩企业经营者回答中国的经济减速将对其公司的业务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在韩国企业的海外出口对象和投资对象中,中国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对韩国的冲击将尤其的大。8.3%的韩国企业经营者回答中国经济减速将对其造成“深刻影响”。
关于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减速,日本企业方面,54%的经营者回答“开拓其他新兴市场”。76.4%的日本企业经营者认为“东南亚”是潜力市场。另外,77.3%的日本企业经营者将东南亚作为海外的重点投资对象,大幅高于第2位的“印度”和“北美”(分别为27.3%)。
从调查可以看出,日本制造业投资将以产业聚集地泰国为中心,扩大至柬埔寨和缅甸等周边国家。同时,日本企业分享东南亚国家内需的举措也显著增强,例如永旺2015年春季将在印度尼西亚开设首家店铺,日本企业“转向东南亚”的趋势日趋明显。
而在韩国企业中,作为有潜力市场列举“东南亚”的经营者达到58.6%,首次超过了“中国”(54.1%)。不过,与日本企业相比,比例较低。显示出韩国企业的经营者对中国市场的期待依然很高。
由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陷入停滞,2014年11月,中韩两国率先在事实上签署了双边FTA,这也对两国企业构成了有利环境。中韩企业的50~60%的经营者认为双边FTA的签署“对拓展业务有利”。从中可以看出在日本与中韩的政治分歧仍未解决的背景下,中韩企业将加强联系。
韩国企业对中国内陆地区也相当关注。三星电子2014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启动了半导体新工厂,而SK集团则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携手,将在湖北省武汉市全面启动石油化学业务。在此次调查中,回答“将开拓内陆地区等中国国内的新市场”的韩国企业达到近30%。
中国企业虽然对本国增长放缓的影响感到担忧,但仍有6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整体上将平稳增长”。而作为应对增长放缓的对策,受访的经营者提到了“提高商品与服务的品质”(76.3%)、“拓展内陆地区等新市场”(44.1%)等,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经营者对本国市场仍充满信心。
与2014年相比,对于2015年的世界经济走势,中日韩企业的50%以上预测“将缓慢复苏”。尤其是处于“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日元贬值和货币宽松等有利环境下的日本企业有84.8%认为“将复苏”,明显持乐观态度。
作为风险因素,除了中国经济放缓之外,很多企业经营者担忧“美国加息”、“欧元区经济低迷长期化”,正在持续关注作为重要出口目的地的欧美市场的经济动向。
调查概要:本次中日韩经营者问卷调查由《日本经济新闻》、中国《环球时报》及韩国《每日经济新闻》3家媒体联合于2014年12月上旬至下旬实施。日本106家、中国100家、韩国111家企业的经营者接受了调查。从接受调查企业所在的主要行业来看,在日本多为制造业(47.2%)和金融业(11.3%)。在中国的多为以机械为中心的制造业(38.0%),而在韩国则多为制造业(50.5%)和金融业(18.0%)。
▆相关链接: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回归“日本制造”的虚与实
松下已开始讨论将在中国生产的白色家电的部分机型转移到日本国内生产。预计其中将包括微波炉和空调等产品的中高档机型。以海外生产比率较高的松下家电业务为例,日元兑美元汇率每贬值1日元,营业利润预计就将减少18亿日元。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由于日元持续贬值,日本企业已开始出现调整生产体制的动作。佳能计划原则上将新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日本国内。松下和夏普也讨论以部分家电产品为对象扩大在日本国内的生产。一方面,也有很多全球化企业将不受汇率行情变动影响的本地化生产作为基本战略。日本企业正借助调整生产体制,摸索全球规模下最合适的生产分配体制。
佳能要将日本国内生产比例提高至50%以上
佳能计划2年内将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比率从目前的约40%提高至50%以上。佳能社长兼首席执行官御手洗富士夫日前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采访时表示:“将借产品更新换代的机会在日本国内确立生产体制”。
佳能计划以复合机、相机和打印机等所有产品为对象,主要将高价格带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日本国内。低价的量产品将继续在海外基地生产,御手洗会长表示:“并没有打算关闭海外的工厂”。计划同时在日本国内和海外确保生产基地,构筑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合理分配生产的体制。
另外,随着在海外生产的增加,佳能在当地调集的零部件数量也在增加,因此还考虑将部分零部件的生产转移至日本国内。除了目前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核心部件外,还准备把除通用品以外的中端零部件产品移至国内生产,建立“反过来从日本国内向海外供应零部件”(御手洗会长)的体制。关于在日本国内的新增设备投资,御手洗会长表示:“在现有闲置设备等都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3年内存在可能(新增设备投资)”。
家电厂商增加日本国内生产
当前考虑增加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日本企业以家电厂商最为突出。
松下已开始讨论将在中国生产的白色家电的部分机型转移到日本国内生产。预计其中将包括微波炉和空调等产品的中高档机型。以海外生产比率较高的松下家电业务为例,日元兑美元汇率每贬值1日元,营业利润预计就将减少18亿日元。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松下将预期汇率设定在1美元兑110日元。目前正在就将2015年春季之后发售的白色家电的部分新产品转移到神户市和静冈县袋井市等工厂生产进行调整。
夏普也计划将部分白色家电和液晶电视机转移到日本国内生产。据称,如果实施生产转移,将利用日本国内现有的设备,而不打算实施设备投资。
造船和半导体加强日本国内投资
日元贬值将对以日本国内生产为主体的造船和半导体行业构成利好。三井造船已决定面向生产船舶、船用发动机和港湾起重机等的国内主要生产基地投资约170亿日元以增强设备。主要是因为在日元贬值的背景下,订单情况出现改善。
一方面,在半导体领域,东芝和索尼均计划加强在日本国内的生产。索尼计划在2015年度之前向日本国内的2家图像传感器(占有率全球最高)工厂投资约350亿日元,将产能提高10%。由于日元贬值,这些厂商的出口竞争力正在增强,如果销量也随之增加的话,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投资。
丰田要实现不受汇率影响的企业经营
虽然在目前日元贬值的情况下,日本企业纷纷增加在日本国内的生产,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通过实施大规模设备投资将工厂全面迁回日本国内的可能性却较低。
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1月6日就是否将生产迁回日本国内表示:“我们并没有这个想法”。最近丰田的公司内部汇率已由1美元兑85日元调整到100日元。着眼于未来日元升值、贬值的两种可能性,丰田力争实现不受汇率影响的企业经营。
丰田计划今年夏季将在九州生产的高档车“雷克萨斯”的一部分转移到美国生产。丰田在海外生产地区实施的大规模投资已告段落,丰田的合作企业也多拥有工厂。因此,丰田在日元升值时期确定的将雷克萨斯转移到美国生产的计划也不会改变。
在多半原料依赖进口的材料业界将生产迁回日本国内的动向也不明显。在产品供给过剩的日本国内,多数企业正在推进生产设备的集约或报废。在目前被中国等亚洲国家企业挤压的背景下,即使日元贬值,出口带来的成本优势也不明显,日本化学厂商旭化成的社长浅野敏雄就表示:“今后的大型投资仍将以海外为中心”。
在如今,日元贬值带动日本出口产业这一常识已不是对谁都能适用。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如何找准在全球规模下的最佳生产分配方式是关键。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