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24:44 来源:网络整理
(广州)
(原标题:网约车司机转行开出租:传统汽车租赁围剿约车平台?)
“这两天的接单量变化并不大,而是这两个月都比以前少很多。”11月2日,广州一位网约车司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不过,尽管短期订单没影响,但这位今年刚摇到号买了车的网约车司机,接下来可能被迫退出网约车行业。虽然该司机拥有本地车牌,但是排量等细节不达标。
11月1日,备受关注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很多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网约车司机都达不到运营标准,一些此前通过签订“四方协议”来规避风险的汽车租赁公司都陷入困境。
目前,比较好的应对方式是:留下一部分符合政策的网约车和司机;平台或者汽车租赁公司新采购符合标准的新车辆,招聘新司机。或者符合标准的网约车司机自己换车。问题是这些方式会大量增加成本,为平台发展埋下隐患。
有一类汽车租赁公司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比如神州专车,因为定位为高端用户,神州专车前几年在各个一线城市采购了大量中高级车,普遍符合网约车标准。网约车新政推行后,这类公司将减少很多竞争对手。
司机各谋出路
面对着诸多的不确定,网约车司机等待着最后的定音。本地车主、外地车主,以及背后的租赁公司都在为政策的到来做打算。
一位在广州从事滴滴快车的外地司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原本在番禺的酒店附近跑私单,今年下决心买了车做快车,没想到补贴减少后,又出了新政策,现在一天只能赚两三百元的工钱。如果政策管得严,我会重新回到番禺做。”言下之意,这位司机将会在高需求地带做回“黑车”。
在优步率先进入的广州市,不少优步司机已转向滴滴平台。滴滴快车的何司机向记者展示了11月2日更新的滴滴司机端,名称更改为了“滴滴优步司机”。目前优步司机APP仍存在,未来是否会整合则不得而知。而更多的司机则启用多平台,运用两三台手机进行操作。
另有接入滴滴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在网约车兴起后,其所在的广州交通集团至少走了一半的司机,现在大量出租车处于闲置状态。“由于人数欠缺,很多出租车都只配备了一位司机,原本只是省内户口的可以做司机,对外地户籍也开放了。”最近,也有网约车司机重新回到出租车市场。
除了自身加盟外,网约车平台也有很多司机挂靠租赁公司。事实上,在新规之前,汽车租赁公司与网约车平台、劳务公司、司机签订的“四方协议”模式曾被看做合法的方式。
如今租赁公司也深受影响,广州德舜汽车租赁公司刘经理向记者表示,挂靠在其公司的车有一万多辆,自有的车辆接近200辆。但是所有车辆中,排量、轴距等符合新规定的只有一半左右。“现在政策不稳定,司机难招。如果最终新政不变,会采购上千台符合标准的车辆。”
平台自购车辆应对?
从已经落地的试行细则来看,对车辆的条件限制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亮点在于给予了过渡区间。可以预见,接下来多地的网约车新规会给网约车平台缓冲时间,滴滴们将有时间做出改变。
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告诉记者,“为了急速扩张市场份额,网约车采用补贴的模式。别的互联网发展业态是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网约车规模越大,补贴额度越高,困局在于没有解决好新的商业模式,进入到新的瓶颈期。”
在基础业务方面,滴滴在C2C的业务外,也加入了B2C的元素,自购车辆并雇佣司机开展自营业务。多位司机告诉记者,自营车辆会优先被派到单子。
另一方面,滴滴也在尝试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金融服务、无人车计划,以及和航空、旅游类公司达成合作,欲搭建滴滴服务的生态圈。近日柳青在旧金山的一次活动上讲话中也谈到,滴滴将走向国际化。“我们是各地本土服务提供商的赞助人,同时也是信奉者。如果哪里还没有本土公司的话,我们就会自己去那里建立业务。我们的业务将会是国际性的。”
在艾媒咨询总裁张毅看来,滴滴在金融、O2O等模式上并不够成熟,当下重要的是向三四线城市深耕。“在一二线大城市外,中小城市还有广泛需求。滴滴在中小城市的补贴力度还是比较大,大城市还是以公共交通为主。最重要的还是把三四线市场战胜。”
除了政策外,滴滴们还将和当地政府主导下的平台进行竞争,并且接受监管。
以广州为例,广州的四大国有出租车公司联合推出了如约租车平台,作为官方的网约车平台。同时,据多位出租车司机透露,各大交通公司分别在打造自己的平台,在整合和竞争的过程中,相同的是车辆标准均符合新规。在监管方面,广州斥资近2000万元购买了网约车管理系统,对车和人等信息进行管理。
张毅表示:“网约车细则中的各类限制短期内不会刻意去放开,接下来比较关键的是在执法力度上。客观来说限制偏高,但是执法过程中存在空隙,运行过程中会有偏差。”
█相关链接:网约车新政下的众生相:司机在逃离资本难脱身
汽车租赁公司成为新政后的受损者。作为网约车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汽车租赁负责提供车辆和司机,是滴滴等网约车崛起背后的功臣,如今却面临着订单暴跌和司机流失的恶性循环—新政之下,不符合户籍条件的司机退车将造成大量车辆被空置,无疑加重了汽车租赁公司的经营压力。
移动出行是一块价值数千亿元的大蛋糕,网约车被新政大量清退后,最大得益者是传统出租车集团。它们既保住了短途出行的市场份额,在网约车的冲击下又获得了新的政策优势,相继推出区域性的专车平台,北京的首汽租车、广州的如约专车等都将成为滴滴们的新对手。业内专家坦言,各个地方政府颁布的新政细则,仿佛就是为这些“国家队”量身定制。
租车公司受损严重
然而,专车平台获得分成比汽车租赁公司更高。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滴滴的每单生意里司机可以得到80%的车费,但要先从中扣除5毛钱的保险费和1.77%的劳务公司费用,而滴滴则拿走剩余20%的车费,再从这费用里返还一部分给汽车租赁公司。而易到每单生意抽成为25%左右,汽车服务公司的返利已经下滑至不足3%。
依靠着庞大的司机端,滴滴的汽车金融计划理应是最赚钱的业务线。背靠着主要股东招商银行和中国人寿的运作,滴滴可以将以车贷款、分期买车等项目收入囊中,既可以产生巨额的沉淀资金,同时也可以锁定司机防止跳槽。
潮水退去,不但滴滴这桩汽车金融生意落空,汽车租赁公司和司机也是专车新政下的失意者。在不少专车司机的讨论群里,有关黑车的话题讨论最激烈,尽管补贴与巅峰时期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但他们也不愿意回到开黑车的年代。
出租车集团自我革命
除了北京的首汽约车和广州的如约专车,杭州、上海也分别有曹操专车和强生专车。在地方政府新政陆续落地的情况下,未来滴滴、易到等平台可能面对的将是上百个的区域性对手。
专车平台谋转型
在新政细则出台后,周航本人似乎也无意回国,近期他一直在美国,这被外界视为他逐渐处于管理边缘化的前奏。周航在最新的一篇文章里谈到星巴克的服务品质,以及关于人工智能的看法,但并未回应新政细则的问题。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