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创业,不作死就不会死

营销资讯 2020/03/15 13:27:12  来源:网络整理

 

创业,不作死就不会死 

 

作者:史少晨(PR老撕机,个人公号:shishaochen

创业,在我看来,本是件很严肃的事。对于创业者们,我更是抱有最高的敬意。因为一旦选择创业,就意味着你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没有了生活、没有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有的只是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对身体的严重透支。这些,都非常人所能承受。

作死类型一:盲目扩张

作死类型二:伪需求

以家庭为主要消费场所的服务领域就涌现了大批创业公司,比如上门美甲、上门洗车、上门按摩等等。但所有上门服务都有那么强的需求吗?从应用场景上来看,上门服务可以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要上门才能完成的服务,比如上门家政、上门维修,这是刚需;另一类是不必须上门也能完成的,比如上门洗车、上门推拿。这些服务本来在线下就可以完成的,甚至到专门门店,还可以享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类似博湃养车这种过度依赖资本的商业模式,如换做高频领域的出行和餐饮行业,或许还能依靠资本力量,强行养成用户习惯。而面对低频且用户习惯尚未建立的领域,这种商业模式则显得过于主观和强奸用户了。曾有个著名投资人给过创业者忠告:如果一个商业模式很复杂,做起来很痛苦,那它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

作死类型三:跟风创业

手机行业向来被认为是低成本、高利润的行业,所以在该行业曾有两波创业高峰,一波是家电企业集体入场,一波是互联网企业集体入场。实际上,中国智能手机竞争早已进入红海,其已从单纯比拼参数、比拼价格,升级到了比拼用户体验、软件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资本运作能力。且这个领域马太效应明显,你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在这个行业将很难生存,现如今的锤子和小米就是典型。

一度以营销和众筹模式见长的大可乐手机在今年初宣布倒闭了。在我看来,大可乐是典型的跟风创业作死类型。所谓跟风创业,就是当下哪个行业热就去做哪行,不管自己团队、技术、产品是否擅长于此,先忽悠来投资人的钱再说。相比大可乐出彩的众筹式营销模式,其硬件设计、产品质量、交互体验、售后服务等核心指标都乏善可陈,同时由于体量小,与供应商无议价能力,导致其产能严重不足。在后期,关于大可乐手机质量的井喷式客诉足以反映以上问题。与其说大可乐手机死在了资本寒冬下的融资受阻,不如说其是死在了自己在没有核心优势情况下,便贸然进入手机制造业。

作死类型四:失信造假

作死类型五:烧钱补贴

作死类型六:创始人贪图享乐

这个作死类型,我认为是最狗血,也是最现实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心怀改变世界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想做个项目,获得融资,然后被大公司收购,最终实现财物自由。

创业者要找回两大创业本源

现在很多人都在为创业者如何过冬而出谋划策,但很多都没有说出问题的实质。我觉得创业者们需要找回自己的两大创业本源,才能避免以上作死案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本源一:回归商业本质

为了活下去,可以先不管是否盈利,迅速抢占市场、高频曝光品牌才是王道;为了活下去,可以再开拓几条新业务线、给产品附加几个新功能、对外虚报融资额、包装甚至造假业务运营数据。借此获得新一轮的融资,才能让企业活下去。但,这还是饮鸩止渴。

有很多生活消费类企业都在效仿无印良品,包括小米在内。但绝大多数只停留在对其理念和价值观的表层模仿,甚至本末倒置。殊不知,无印良品的成功实是源于其能给消费者提供便利+质优的产品,而后才是其价值观的输出。

现在很多的创业企业,忽视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够好,是否足够便利,足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没有回归本质的商业怎能创造出回归本质的商品的呢?

本源二:懂得断舍离

我认为,创业和做人一样,不能贪多求大。尤其在公司核心业务和产品上,一定要聚焦。在创业初期,团队、资金、产品都不成熟完备的时候,创业者先要想着如何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而在一些非核心的问题上断舍离。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