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33:38 来源:网络整理
融资额同比下降近一半在线教育转入持久战
营销成本过高、师资压力过大,教育投资周期过长,这些都成了制约在线教育盈利的障碍。
在线教育资本的寒夜里,远处透出了黎明将至的曙光。
【现状】
寒冬来袭,融资额同比下降近一半
突然的爆发后却又走入了刹车般的骤停。资本市场为何突然对在线教育开始踌躇?一位投资人介绍,上半年的在线教育的遇冷与迟迟无法盈利不无关系。除整体资本环境外,在线教育似乎走入了盈利困顿的怪圈。长期无法回血,投资方难免对项目进行更多的周期性考量。
【探因】
获客成本占客单价六成
经纬中国的投资经理牛立雄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称,在线教育盈利困难,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营销成本、获客成本高。
从营销花费来看,在线教育营销大都依赖于电话及互联网,手段较为单一。现在似乎仍未找到适合在线教育的营销渠道。
与电商不同,在现有情况下,互联网批量复制优质的教育资源几乎无法实现。从多家在线教育机构的反馈来看,起初推进的录播网课效果并不好。以师资为主的在线教育平台如今都在进行直播、小班教学甚至一对一教学的尝试。这在师资数量和师资成本两方面增大了在线教育机构的压力。
事实上,在开放了小班、一对一教学后,只是将传统教育流程的一部分搬到了线上,并没有完成互联网复制资源的优势,而且对老师的数量、水平要求也很高。之前一家在线英语一对一培训公司的公关总监甚至提到,如今并不想做太多的宣传动作,就是担心供不应求,教师资源无法及时匹配。
【反响】
家长买单谨慎
丰厚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吴智勇认为,在线教育平台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师资能力的限制。不单是线上,即使复制能力之强如线下的新东方,在各个城市都有培训机构,但由于教师水平不一,各地的声誉也是有褒有贬。
家长们普遍认为,如果在线上找到的教师水平不如本地的老师,那不如直接让孩子在线下机构上课。但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会直接影响成本,挖掘人才和留住人才都需要高额的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在线教育的盈利。
黄静净表示,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属性,譬如周期长,见效慢,重结果。一家刚刚兴起的在线培训机构鼓吹得再好,家长也大多会采取观望的态度。如果其他同学经过了半学期甚至一学期的学习,学习成绩得到了提升,家长才会纷纷入市。
但这段周期也给了在线教育公司很大压力。所以一开始很多机构都在打免费试听牌。但这反过来又增加了获客成本。而家长等到线上教育有一定口碑后再采取投资,且等待周期至少为半学期,这相当于也拖后了盈利周期。
因此,很多公司也在努力让家长从单纯的付款方变成在线教育中参与的一环,以便尽快获得家长的认可,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分析
在线教育进入商业模式验证期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现在的在线教育进入了商业模式的验证阶段。按照常规投资逻辑,任何行业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在线教育也不例外。证明可以产生收入和盈利,才会被投资人继续认可。这期间资本遇冷是正常现象。
吴智勇表示,教育陪伴人的一生,升学、求职、各种兴趣爱好都离不开教育。这个产业不可能衰落。而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走到线上也很自然,只是现在仍处于探索期,这其中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方式。
多位从业人士认为,除却内容、学习方式的评价外,在线教育带来最大的优势就是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新京报记者从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后台获取的用户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来自二、三、四线城市,比例远高于一线城市。
尽管融资的热度和额度均在下降,但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认为,在线教育市场依然很广阔。
对于未来的突破点,从业者们认为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大领域中的细分场景,找寻最先有可能盈利的渠道;二是借力科技手段,完善产品,提供线下教育没有的服务,以此引流用户。
【市场】
“领路者”K12期待变现
K12:跑得最快,盈利待考
职业培训:“刚需”拉动融资
报告认为,由于如今民办幼儿园增速较慢,扩大辐射面是幼儿园市场和早教机构的大趋势。并且,儿童早教中将有一批由线下拓展为线上。
【技术】
搭上直播VR 在线教育的“转型捷径”?
黄静净认为,教育和医疗本质是相似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无法将全产业链的场景完全搬到线上。
传统线下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到线上时,发现要么是环节缺失,要么是互动效果太差。即使在线一对一,也要时刻面临网络不稳定、延迟的挑战。产品如果做不好,盈利更无可能。
直播:复制线下教学
据悉,疯狂老师还属于试水较晚的一家。好未来、学而思等平台也纷纷在直播领域发力。
VR:沉浸式场景丰富线上教学
大数据:蓄力个性化推送
大数据也是近两年来的热词。在教育领域,大数据的概念则来自于用户数据的长期积累,积累一定数据后可以实现个性化推送。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