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外卖O2O全线危机?“大师之味”后又一批餐饮人倒血泊里

营销资讯 2020/03/15 13:47:53  来源:网络整理

 

几轮疯狂补贴烧钱结束后,曾经火爆一时的纯外卖模式面临全线崩溃?

1

大师之味后,又一批外卖品牌倒下

曾经火爆一时的纯外卖模式,似乎迎来寒冬。

在外卖和堂食的缝隙之间求生存的自动售饭服务平台乐栈、悠米盒子等,默默退出。……

2

倒闭潮下危机涌动

外卖品牌相继倒闭只是我们看到表象,浪潮之下,危机已开始暴露。

核心商家平台销量下滑

销量最能说明问题。

要知道,平台核心位置上的纯外卖商家,曾经每月能做到近万单量,如今在情况好时也只能达到三四千单,不好时只有几百单。

焦耳外卖

以焦耳外卖为例:从去年年底已有下滑趋势,到今年年初,其各区域单量开始急剧下滑,区域单量下落到一个月一两千单,意味着每天只有三五十单,而高峰时期为现在的好几倍。

焦耳外卖租用美食广场的摊位或利用其他品牌的闲置厨房,所以天生有产品不够精致、品质一般、价格不高的问题。前期依靠疯狂补贴迅速扩大规模,但补贴结束后,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时,没有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必然销量下滑。
安全存疑,执照缺失

外卖商家普遍重视自己的产品包装:没有堂食,包装就是品牌线下传播的载体。通过一个高逼格的包装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但里面的饭菜,常常与漂亮包装有天壤差距。

在北京,中关村是除了国贸以外,餐饮创业者的必争之地。一方面是看中这里的市场消费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里离资本较近。

内参君曾在一位餐饮老板的带领下前往这些外卖品牌的后厨参观:饭菜随意摆放,外人可以随便进入,卫生无法保障,食品安全也存在风险。

挂靠别人厨房,利用闲置产能的商业模式,决定其必然存在先天缺陷。

赢利艰难

现在这种外卖为生的商家几乎都面临的一个困境是:不上平台补贴就没流量,上平台补贴有了流量就没有利润。

算这样一笔账:👇

某家店参加满二十五减十几的活动,一个月卖了将近二十万,最后纯利润只有一万五左右。包装成本一万,加上人员工资,最后还是赔的。

3

路在何方?

在内参君看来,纯外卖O2O走出行业困境,有三条出路。

1线上线下两套菜单:纯外卖模式走不通,不妨在线下扎根,堂食相对于外卖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设计线上线下两套菜单,其典型代表就是杨国福和张亮,他们在平台上的价钱比实体店要贵;或者设计一个专门的外卖菜单,或者设计菜单组合,做产品组合,就算打折做活动也能保证不至于赔钱。

3做高客单价:以达美乐为例。达美乐的客单价较高,足够保证毛利率,而且折扣吝啬。但消费者愿意接受这样的客单价,说明选择产品品类非常重要。同理还有小龙虾。另一种提高客单价的方法是走匠心路线,以贵手工、定制化、高逼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O2O的浪潮涌来时,弄潮儿们一窝蜂上,充满想象力的商业模式都可能是伪命题。如今浪潮退去,会发现外卖市场的蛋糕并不那么好吃。外卖依然要遵从餐饮的基本逻辑。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