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干货!阿里前副总裁:我在阿里巴巴学到的10堂课

营销资讯 2020/03/15 13:52:48  来源:网络整理

 

阿里前副总裁:我在阿里巴巴学到的 10 堂课

作者:波特·埃里斯曼 来源:创业邦杂志

在阿里巴巴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乎企业,关乎人生。这段经历颠覆了我对个人潜能的看法,让我认识到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只要在合适的环境里工作也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教会我怎样才能实现梦想,让我知道儿时我们听到的一些心灵鸡汤在商业当中居然也能适用。

只要马云让经理们为公司设定目标,我们都会拿出最乐观的估计。马云往往会把最终目标提高到预计的 3~4 倍。刚开始,经理们自然是不太情愿,马云告诉他们要有梦想,他对所有人都说:如果你都不去想象,它就不会发生。而到了年底,我们几乎每次都完成甚至超出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当年在马云的公寓里开始做淘宝网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被 eBay 这个强大的对手吓倒。那时,eBay 是行业老大和媒体宠儿,比我们的资源多得多。然而,尽管大公司把自己塑造成外表很强大的样子,但是很可能是外强中干。就像我们永远不能低估自己一样,我们也永远不能高估对手。

马云常常拒绝阅读关于竞争对手的书,这点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他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简单地把一种商业模式从一个市场复制到另一个市场算不上创新。我们可以向竞争对手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服务好自己的顾客,为顾客提供新颖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简单地抄袭。一旦你详细地了解他人的做法,难免会先入为主。就像马云说的:向竞争对手学习,但不要照搬。照搬他们,你就会死掉。

马云还总爱说一句话:如果你是一只追逐兔子的狼,那么就盯住一只兔子不放。你可以为了抓住兔子而改变自己,但是不能更换目标。一旦一家公司忘记了自己的核心使命,这家公司很快会迷失方向。虽然阿里巴巴也改变着自己的商业模式,进入全新的领域当中,但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核心使命——让做生意变得更容易。

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抱怨问题,另外一种人解决问题。当然,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抱怨,宣泄情绪。但是,在建设团队的时候,必须要把爱抱怨的人从团队中清除出去。爱抱怨的人不明白他们其实可以解决自己所抱怨的问题。即便侥幸通过面试,爱抱怨的人在阿里巴巴也待不长。解决问题是创业的内核。创业企业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

马云经常开玩笑说,如果他以后要写一本关于阿里巴巴经验的书,书名应该是《阿里巴巴和一千零一个错误》。在马云身边工作,我发现了每个企业家身上都应该具备的两个重要特质:坚韧和健忘。在困难面前,马云总是坚韧无比。我经常会为犯错而懊恼,而马云总是向前看,他经常完全忘记了犯错这回事。要想成功就必须犯错,错误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纠结的。

不少传统管理者,尤其是亚洲的管理者,都喜欢自上而下的管理风格。老板负责发号施令,员工把精力都放在取悦老板上面。往往老板还很喜欢这种状态。但是,在阿里巴巴,马云选择设置一个很高的目标,并鼓励团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做,大家都能集中精力做业务,同时也能大大减少公司内斗。在员工花大部分时间取悦老板的公司,这种内斗屡见不鲜。

早在 2000 年,为了最终完成阿里巴巴国际上市的目标,阿里巴巴组建了堪称梦之队的管理人团队,他们中有的来自常青藤学校,有的供职于顶尖跨国企业和咨询公司。他们的简历放在公司招股书上会很好看,但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并不顺利。每个人都很自我,导致公司迅速偏离航向,濒临破产。后来,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接替他们,再次成为公司的管理层。虽然这个团队里并没有全明星选手,但他们合作得很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如果仅看他们的个人简历是无法想象的。

阿里巴巴和我所知道的其他创业公司有一点显著的不同,那就是马云让员工能够通过股票和期权分享公司的所有权,而且不是只有管理层才有资格。一般来说,投资者和公司创始人只会把股权激励留给公司高管。然而,马云从最开始就和 17 位创始人一起共享股份,在公司的发展中,马云做到了让各层级的员工都能够得到股份,即便没能得到股份,员工至少可以通过绩效获得期权。实际上,2007 年阿里巴巴国际上市的时候,公司不得不租下一个室内运动场才能容纳下全部拥有公司期权的员工,为他们讲解行使期权的步骤。

我坚信阿里巴巴的团队动力来自他们的梦想,那就是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创造一个平台,为他们提供机会。不过,毋庸置疑,这种作为公司股东的感觉也帮助员工们凝聚在一起,共同渡过难关。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为客户做好服务,我们也能够分享到其中的经济利益。员工中的这种主人翁精神可以让团队更加团结。

把公司的价值观挂在墙上容易,但是把价值观作为绩效考核规则的一部分却不简单。在阿里巴巴,员工奖金和晋升的 50% 都和公司价值观挂钩,另外 50% 由绩效决定。因此,阿里巴巴始终保持着湖畔文化,从创业之初湖畔公寓里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 25000 名员工,这种价值观从未改变。

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 8 年,才完全认识到中西方创业者管理方式的不同。我在商学院里学会,要做一个长期的计划,先要搜集所有相关的数据,再进行缜密的框架分析。但是,在阿里巴巴我发现这与我同事的做法完全不同,为了适应环境,我不得不调整自己。一段时间以后,我逐渐具备了预判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公司经常改变的战略快速调整自己,学会了顺其自然。

我刚加入阿里巴巴的时候,有人批评马云,因为他公开说:在阿里巴巴,我们不做计划。时间久了,我发现马云做出的多数重要决定都是依据他的直觉而不是深入的分析。这种以直觉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会让任何一个 MBA 毕业生疯掉。从公司早期西方同事的高离职率来看,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我离开阿里巴巴之后,我才意识到这种管理风格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或者说,道家思想影响着我的同事和阿里巴巴。根据道家的思想,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争,即是无为。例如,水的流动有其自然的趋势,遇到坚硬的岩石,水会绕过去,而不会改变原来的行进方向。

和西方的管理方式相比,中国的管理风格像水,而西方的管理风格更像岩石。阿里巴巴的发展受到两股强大力量的影响中国和互联网。因此,我们必须快速行动并适应互联网行业以及中国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创新的市场当中,学会像水一样顺其自然,要好过像岩石那样在水中一动不动。

谈恋爱,但不要给他们

处理政府关系有时会很棘手,有人认为要想让政府官员合作,只能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实际上,政府官员还看重很多东西,其中一条就是想他们的选民或上级证明自己为所在的城市、省份乃至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阿里巴巴认识到了这一点,从最初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我们所在的城市——杭州打造成中国电子商务的创新中心。为此,我们在杭州举办了很多高层论坛,邀请全球著名的政商界人士参加,把杭州打造成了天堂中的硅谷。媒体越关注,杭州越出名,杭州越出名就越受关注,形成了良性循环。没过多久,阿里巴巴就成了杭州市的模范。这可以说是一石二鸟,一方面让政府官员很满意,另一方面也保护我们不受腐败官员的要挟。

和政府恋爱不代表喜欢政府所有的政策。以现在的环境来说,很难想象西方的企业会喜欢并拥护中国的所有政策。更重要的是不要嫁给政府,和政府走得太近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有风险的。处理和政府关系的最好方式就是正确对待顾客、员工和社区,并让他们知道你所做的好事。

90 年代,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员工经常探讨怎样和当地政府官员沟通。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变得更像精英体制。

最早进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外国公司常常会夸耀自己和高层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多好。 eBay 当初把中国业务交给香港大亨李嘉诚旗下企业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以为关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能打开门走进来很重要,但是走进来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

和其他地方一样,中国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对于企业未来而言,最重要的关系是和顾客之间的关系。

| 本文由中信出版社授权创业邦独家发表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