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54:58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微众危局:为什么腾讯做不好金融?)
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聚光灯下。从最初惊艳的豪华团队,到多位核心高管离职,这个国内第一家开业的互联网银行,最近又陷入了融资失败的风波。作为腾讯对互联网金融布局的重头戏,微众的经历集中放大了腾讯在金融业务上的尴尬。
微众怎么了?
随后,证券日报新媒体推送了疑似微众内部高管的回应,称融资顺利正在报批,资金方面并没有问题。但一位行业人士表示该回应其实没有什么力度,最终出资的可能都是原有股东。
另外有多个信源表示,微众近期的员工流失也很严重。距离公众期待中的未来独角兽形象,微众似乎又远了一步。
用户数量不实?
不止如此。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实际上微众的统计口径是有点问题的。
事实上,此前有用户爆出此事的时候,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尽管微众方面试图说明这个举动的合理性,但仍旧难以消除公众两方面的质疑。一是部分用户认为有侵犯隐私权的嫌疑,同时,也引起了公众对腾讯互联网征信水平的怀疑。
这也再次验证了腾讯在金融业务上的最大限制,社交数据的信用化,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腾讯为什么做不好金融?
腾讯在金融业务上的破局,始于微信支付。在此之前,财付通曾有漫漫几年存在感微弱的时间。以至于微信成了整个腾讯金融的救命稻草,理财通等诸多业务都开始依赖微信入口。
从信用链条来看,尽管在民间征信开闸时,腾讯也是轰轰烈烈的第一批尝鲜者,但至今为止似乎没有什么动静。另外,腾讯旗下也没有其他相关的信用产品,可以与微粒贷形成交叉验证。
另一方面,微粒贷所倚重的大数据,基本是以社交数据为主。但社交数据的信用化,从金融角度来说,其实是补充信息,而非支撑信息。
所以,社交数据的信用化,即使在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也没能真正落实。在现阶段的国内来讲,也依然只是个美好的故事。从本质上来看,腾讯依然面对着财付通时代的难题,就是金融基金的缺乏。在这个角度下,微粒贷需要在给出额度时去调取央行征信数据,也就变的可以理解了。
本文作者:杨舒芳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