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4:09:18 来源:网络整理
老牌国产手机商纷纷倒下:夏新无人接盘 天语垂死挣扎
资本证券网(北京)
夏新无人接盘,天语垂死挣扎,国产老牌手机厂商纷纷倒下。一个个熟悉的手机品牌无奈倒下,让人深刻体会到市场的力量,跟不上市场变化的终究被淘汰。
(原标题:夏新无人接盘 天语垂死挣扎国产老牌手机厂商纷纷倒下)
回顾2015年的国产手机战场,华为小米称霸战打得难解难分,牢牢占住出货量前二的位置。而在他们身后,一个个曾经辉煌的老品牌纷纷倒下消失。
天语垂死挣扎
在非智能手机时代,一度涌现出很多耳熟能详的国内品牌,熊猫、波导、夏新等等,不过在智能手机时代,这些品牌逐渐离我们而去。这些曾代表第一代国产手机辉煌的品牌,目前只有历尽波折的波导仍还健在,但也已沦为三线小品牌。
2015年年末,一则关于天语手机员工放假、工资暂时停发,强制成立合资公司变相裁员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
天语手机崛起于我国山寨机时代,而后成功转为“正规军”。作为彼时的“山寨之王”,天语手机曾盛极一时,在2007年,天语手机的销量一度达到高峰,1700万部的年出货量直逼当时在中国市场称雄的诺基亚,成为国产手机销量冠军。
但进入智能机时代,靠销售起家的天语,由于技术先天不足、没有拿出一款热卖产品而逐渐被边缘化。
天语过去做入门级的手机尚有价格优势,但如今这种优势已荡然无存。自小米开创了“互联网手机”销售模式的先河之后,以超低的价格造成了一大批山寨企业的消亡。随后,其他国产手机企业纷纷加入千元机的战局,拼高配的同时,价格却不断下探。此时,由于缺乏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天语在国内市场排名早已退出前十。
2015年底,天语欲进行渠道改革,成立合资公司,引入“代理商、省级合伙人、员工”,从而将各方的利益捆绑。之前vivo、oppo也都是这种模式,厂商和渠道参股,再拓展到各个省,后来很多公司开始学习这种模式。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天语能否凭借此次改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仍然是个未知数。
夏新无人接盘
与尚在泥潭中挣扎的天语相比,国内最早进入手机生产领域的老牌企业之一——夏新手机的消失来得更彻底。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夏新手机官网的全部产品已下架,客服电话无人接听,官方微博荒芜,官方网站2014年就停止了更新。
据媒体引用的一份夏新内部文件称,公司正逐步进入全面停产,现进入寻求股权转让阶段,预计放假时间为三个月左右。周期结束后,如股权转让成功,将通知所有放假员工复工,由股权接收方确定最终岗位名单。
该公司有关人士否认了公司关门歇业的说法,但其表示,当前夏新科技正在寻找新的接盘人。而据知情人士近日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应该尚没有人接盘,“现在谁敢接手,又挣不到钱。”
夏新科技2002年曾经拿下单款手机盈利8亿元的辉煌成绩,在2005年曾经达到鼎盛时期。曾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前列,在2012年与360推出的“夏新大V”特供机曾名噪一时,成为当时的热门畅销手机品牌。
不过2009年由于连续三年亏损被象屿股份借壳上市。同年,夏新科技成立,继续从事通信手机领域,但回天乏术。
之后,夏新曾尝试跟360手机、阿里云手机等合作,并推动电商渠道,但现在看来,夏新虽然继续经营,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苦苦支撑。在随后几年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的浪潮中,换了东家的夏新手机仍然鲜有作为,最终跟上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的“离场”步伐,告别了手机市场。
有分析指出,在国内以小米、魅族、乐视等新兴互联网手机公司新模式的出现,以及华为、中兴等传统厂商的成功转型,都让在智能时代掉队的夏新等没有跟上智能机潮流的厂商被时代所淘汰。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年初时,中国的手机品牌有540多家,到2014年末,140家已经消失。2015年,夏新、天语又被曝状况堪忧。
夏新手机的倒下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随着行业的变化和中国科技产业的转型,未来还会有倒下的传统企业同时也会有新兴力量崛起。
█相关链接:天语手机陷停产困局 海外市场能成救命稻草?
(原标题:海外市场能成天语手机的救命稻草?)
曾崛起于山寨机时代的国产手机龙头,如今正面临倒闭。
日前,有媒体曝出,曾经的国产手机龙头天语手机面临倒闭,引起网友广泛热议。随后,“天语手机强制成立合资公司变相裁员”的消息,一时间在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既道出了天语近几年在市场巨变下遇到困境,也让人们不禁感叹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的迅速没落遭遇。
然而,天语官方2月18日向长江商报记者回应称,天语将通过创新变革推出新模式,并且会放弃低端市场。另外天语两款新产品K3、S1已研发测试完成,并在海外市场进入销售阶段。
而天语此番做出的战略调整在业内看来更像是垂死挣扎,“国外市场更成熟稳定,对于新品牌来说,成长的空间和余地其实更小。”电信行业分析师曾韬认为,“在价格和渠道还有性价比上没有优势的天语很难再生存下去了。”
天语手机2007年的销量一度达到高峰,1700万部的年出货量直逼当时在中国市场称雄的诺基亚,成为国产手机销量冠军。但进入智能机时代,靠销售起家的天语,由于技术先天不足、没有拿出一款热卖产品而逐渐被边缘化。当年与天语手机一起从山寨机中走出来的国产品牌,在近几年的手机市场上,许多老牌的手机厂商如今不是日渐衰落就是破产倒闭渐渐消失。
国产老牌手机天语陷停产困局
“天语基本上去年就下架了,因为没什么销量。”2月18日,湖北孝感安陆市手机卖场的工作人员向长江商报记者感叹,2015年以来,手机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像是天语这样的老牌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也逐步被侵蚀殆尽。
有媒体报道称,整个2015年,天语手机在中国区的业务基本停滞。在十月份启动线下渠道调整、分公司重组之前,天语从总公司到分公司,员工几乎一直在放假。而开始启动了调整后,其过程也并不顺利,部分地区甚至遭到了分公司经理们的抵制。
随后,天语发布官方声明,阐述了调整的方案,国内改革的模型最终确定为天语公司、代理商、省级合伙人、员工四位一体的合资方案,“省级合伙人若在新公司任总经理则投资不得少于10%,员工预留10%,合作伙伴投资60%,天语方面投资20%,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元。”
对于该方案,有分公司经理表示,这其实是公司在变相裁人,人事转移到合资公司就变成了自动离职,裁员的赔偿金便不再支付;而合资方案可行性低,因而基本只能选择接受离职。
对此,长江商报记者于2月18日下午拨通了在天语微信客服处获取的咨询电话,人工客服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仍在正常运作。
在之后的邮件采访中,天语方面并未对公司是否停产一事进行正面回复。天语方面称将通过创新变革推出新模式,并且会放弃低端市场。同时表示,已在贵州成立了贵州八仙云贸商贸有限公司,并推出八仙一品APP,欲将传统手机零售店变成综合商品百货,强化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服务;另外天语两款新产品K3、S1已研发测试完成,并在海外市场进入销售阶段。
事实上,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上,像天语这样陷入困境公司的比比皆是,整改只能视作一时续命,当年从山寨机走出来的国产品牌,在近年智能机高速发展之下,如今都难以为继。曾经盛极一时的波导已然转战境外,而曾有过辉煌成绩的夏新也在连年亏损中濒临倒闭。第一代国产手机在智能机兴起的大潮中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活跃于公众视野的是小米、魅族、乐视等新兴互联网手机公司。
对此,电信行业分析师曾韬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语无论是从渠道还是从品牌都没有及时转型,所以如今沦落至此也是很正常的。“现在每个品牌至少都要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否则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
战略失误导致没落之路
回顾天语的发展之路,曾崛起于山寨机时代的天语还一举被冠上“山寨机之王”的称号,在从众多山寨机脱颖而出之后,成功上岸洗白的天语手机在2007年一度成为了国产手机年度销量冠军,出货量逼近当年雄踞中国市场的诺基亚。
在此辉煌的关口,天语面对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过渡,在操作系统选择上却押错了宝,从而走上了一步错步步错的没落之路。
天语过去做入门级的手机尚有价格优势,但如今这种优势已荡然无存。自小米开创了“互联网手机”销售模式的先河之后,以超低的价格造成了一大批山寨企业的消亡。随后,其他国产手机企业纷纷加入千元机的战局,拼高配的同时,价格不断下降。此时,由于缺乏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天语在国内市场排名早已退出前十。
记者梳理发现,天语推出的几款智能手机都是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与微软的合作使天语错过了当时的市场主流。2010年,幡然醒悟的天语开始转向Android操作系统,而市场的蛋糕此时已被先到者瓜分殆尽。
随后,天语又做出了一些尝试,如与阿里云达成合作,推出了基于YunOS(阿里旗下的操作系统)的手机,然而效果仍不理想。之后推出的电商品牌也没能获得足够的市场反响。一再错过时机的天语手机,终于走入了如今的困局当中。
在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的2015年,手机厂商依靠低端智能机走量抢占市场的行为,彻底将天语等一批老牌子挤到了市场边缘。小米与魅族以拼低价、拼性价比来占领高地的方式让各大手机厂商在中低端手机市场上几乎无利可图。
天语也在其回应中称,“近几年国产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大家都处于血战红海的时期,利润降至冰点,赔本赚吆喝”,天语手机想要从红海进入蓝海,改变势在必行。
而天语所做出的改变并不能让业内人士看到卷土重来的迹象,反而更像是在垂死挣扎。“天语一开始也应该意识到手机从山寨到品牌是大势所趋,产品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利润才能做大,但可能也是受限于之前的一个整体环境和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没有再进一步发展。虽然之前它在互联网等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一直没有找准自己的方向,导致其一直在三四线的市场上挣扎,”曾韬在谈到天语今年的发展历程时说道,“在价格和渠道还有性价比上没有优势的天语很难再生存下去了。”
除了产品竞争力下降,天语在服务方面也遭受诟病。天语手机用户卢先生向记者表示,自己在保修期内出故障的手机在送至维修点时,维修点与官方客服曾互相推诿责任拒绝保修,在向工商局进行投诉后才得以维权,期间维修点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并不太好。此类情况虽可视作为个例,但也可以反映出天语手机在售后服务上仍有不足。
种种问题之中,天语手机最终辉煌不再,甚至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已是岌岌可危。
与时俱进方为生存之道
国内手机市场已成红海,国外市场则看上去“有机可乘”。
不只天语,许多国产品牌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面对着逐渐下降的市场份额,虽有心做出变革,却无力挽回颓势。因此,不少手机品牌开启了国外市场拓展之路。
2014年,国际手机市场大范围由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在诺基亚等国际巨头衰落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区域的中低端手机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无主之地,部分于国内竞争吃力的手机厂商看准了时机,加大了对境外的出口。曾以“手机中的战斗机”广告打得火热的波导手机,也通过这条路径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有消息称,在国内业务停滞的情况下,天语或会转移重心至海外;也有天语的员工表示,天语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销量尚可。
“转战海外市场其实也就是说明在国内做得不好,而且在国外也并不一定能做得更好。国外市场更成熟稳定,对于新品牌来说,成长的空间和余地其实更小。”曾韬对转战国外市场看法并不乐观,“发达市场主要是一些运营商渠道;而在非洲、东南亚市场,一个新的品牌,没有渠道和知名度的优势,成功率也不高。”
在曾韬看来,手机行业从鼎盛的高速发展时期到现在的成熟时期,已经慢慢有了下滑的趋势,市场已经无法像之前那样扩张。从技术层面来说,如今的手机产品也很难产生新的亮点,如果没有特别的积累就很难吸引客户的注意。而在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下,品牌再缺少渠道关系的话,被一二线品牌挤到边缘甚至挤垮则成必然。
“因此,老牌国产手机想要逆袭重生,一定要与时俱进。”曾韬说,“没有哪个行业能靠着成绩和空洞的品牌生存下去。再者技术的更新换代一定要及时,如之前诺基亚这样品牌的倒下,原因正是在此。”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