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并购狂人”紫光系赵伟国:5年扫荡16家公司

营销资讯 2020/03/15 14:25:25  来源:网络整理

  并购狂人紫光系赵伟国:5年扫荡16家公司

来源:新京报(北京)

(原标题:并购狂人赵伟国:5扫荡”16家公司)

   

在放慢并购脚步后,赵伟国掌舵的“紫光系”,以举牌联想控股的方式再次回归。虽然旗下的上市公司紫光控股称,以后会低频交易,但在短短4天的时间,紫光集团还是举牌了联想控股和中芯国际两家上市公司。

赵伟国掌舵紫光集团后,自2013年以来,就以大规模的并购闻名。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到目前,紫光系共投资16家(不包括后期暂停或终止的),斥资近千亿元。其中,芯片领域就有11家,先后十多次举牌上市公司。

赵伟国其人也成为资本市场上,大学企业的一个异类,除了在资本市场上纵横驰骋之外,其还掌握着一家国有企业紫光集团,串联起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

低频扫货

标的从实业到投资公司

紫光系的收购标的从芯片公司等实业上发生转移,举牌大型投资公司联想控股。

在放慢并购脚步后,赵伟国一出手就引发了整个资本市场的侧目,而这一次,赵伟国举牌的并非实业公司,而是一家以投资为主业的大型企业。

去年12月底,紫光集团在海外控股的上市公司紫光控股耗资1.354亿港元购入联想控股451万股,同时购入中芯国际,已达到举牌线,再次引发人们对赵伟国买买买的关注。

紫光控股披露的收购理由是公司认为购入联想控股股份属一项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有助于提升本公司投资回报。赵伟国随后回应称入股联想首先是基于财务考虑,我们认为联想控股被低估了,并表示暂未考虑战略投资方面。

在这之前,紫光集团的上一次对外并购还是2016年末。紫光控股在其公告中解释称,本集团对于其金融投资已制定及执行低频交易策略。

该策略相对于此前的高频率并购而言,仅2016年一季度,紫光集团就突击潜伏进入14家上市公司的名单。

有芯片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自己看不懂紫光收购联想的逻辑:此次究竟是作为垂直产业的整合还是只是财务投资,我觉得现在不好说。从联想的盘子来讲,紫光购入当然有好处,但是需要这样做吗?

一名雪球投资专栏柳叶刀的作者、紫光系投资者告诉新京报记者,紫光控股举牌联想控股就是纯财务投资,认可联想控股的价格而已,不会有过多的业务牵扯。他表示,联想控股旗下的一些上市公司或者准上市公司与紫光目前的布局有很大的区别,紫光专注于云、芯片等;而联想控股则是一个多元化投资的控股公司。此外,联想控股从2015年在香港上市以后,股价跌幅巨大,跌出了机会。

而在人们关注赵伟国收购标的转移的背后,赵伟国对紫光芯片+云网的部署仍在进行。他向媒体披露的2018年新年展望就包括紫光以移动芯片和存储芯片为突破口,形成从芯到云的产业链

赵伟国从芯到云的产业构想借鉴了三星的发展经验。20155月,紫光集团与惠普达成合作,旗下紫光股份以不低于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51%股权。新华三除提供IT解决方案外,还发力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方向。紫光的主营业务自此从芯片拓展到云。

紫光集团的行业布局很宏伟,只是目前还处在布局期,尚未直接介入竞争,各项业务的发展需要假以时日。但从国家层面来看,紫光的存在对于中国芯片行业来说还是很有希望的。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前秘书长蔡锦江告诉记者。

遭遇挫折

800亿定增方案夭折

号称买的企业一个都没卖的紫光系,去年相继减持中芯国际、中兴通讯H和山东金泰股份等公司。

通过举牌联想控股,赵伟国又一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赵伟国到底是不是资本玩家?面对外界质疑,赵伟国回应媒体称,买的企业一个都没有卖的,不断加大投入

新京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紫光集团入股上市公司后,曾有过减持。

紫光控股曾于去年10月公布,109日至11日期间,于公开市场出售共517.75万股中芯国际股份,每股作价介于9.9210.3元,套回5247.62万元。但去年12月,其又再次购入中芯国际股票。

20172月,紫光集团曾以平均每股12.6港元的价格,出售了314万股中兴通讯H股,套现3956.4万港元。

20178月,紫光集团还因为买卖山东金泰的股票而被山东证监局出示警示函。20172月至7月期间,紫光集团和其一致行动人健坤投资合计买入山东金泰838.9万股,卖出78.9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5.13%

当持股超过5%后,紫光集团并未停止交易行为,而是继续买卖山东金泰股份,直到721日才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

紫光集团13日承诺,截至20181029日的一年之内,其及一致行动人承诺不减持山东金泰的股份。

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2017年三季度,紫光系累计涉足的 A 股上市公司达20余家,包括山东金泰、*ST紫学、*ST京城、华兰生物、宁波富邦、浪莎股份等。

赵伟国在资本市场上也曾遭遇过挫折。201511月,赵伟国旗下的紫光系公司(紫光国芯)曾抛出800亿元的定增方案,当时引发了市场震动。不过,该定增因为证监会2017年推出的再融资新规而被迫终止。

20177月,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国芯拟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买入长江存储的方案也以失败告终。

原始积累

自称来自于投资房地产

2004年,赵伟国带着100万去新疆,进入房地产行业,归来已是亿万富翁。

这位2009年回归清华体系的亿万富豪,积累财富的速度和其并购的速度一样迅疾。

2009年,紫光集团准备引入民营企业赵伟国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新股东;同年6月,赵伟国被清华校方任命为紫光集团总裁。媒体报道,2009年,赵伟国抓住了清华大学进行混合所有制试点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健坤集团成功进入清华大学旗下的紫光集团。

不同于其他地产大王们对财富的爆发式增长讳莫如深的首富,赵伟国将房地产行业形容成印钱

赵伟国公开表示“2003-2008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几年。在房地产行业,那几年看起来不像我们在赚钱,更像我们在印钱。

成为紫光集团总裁的赵伟国,当时已经是亿万富翁,据媒体报道,当时,赵伟国的财富已经达45亿。对于财富的积累,赵伟国归结于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

讲起自己的发家故事时,赵伟国曾描述他的童年生涯:1967年,赵伟国出生在新疆一个山村,我从小喂猪、牧羊,还吃不饱。

赵伟国和清华大学的渊源要追溯到其求学期间。1985年,赵伟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后,其在IT行业做了10年工程师,其间参与创立同方国芯。清华的经历,对后来赵伟国的发展助力很大。

2004年之后便是让赵伟国身价暴涨的新疆之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赵伟国称,2004年,他带着100万去新疆,进入房地产行业。

公开报道显示,赵伟国曾在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担任高管,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由乌鲁木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同方投资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为国有控股企业。

2005年,赵伟国和李义、李禄媛共同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健坤集团),该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赵伟国持股70%;李义和李禄媛分别持股15%

除此之外,对于赵伟国的公开报道很少,当其2009年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前时,其已成为紫光集团的决策人。

灵活投资

掌控国企的亿万富翁

作为一个亿万富翁,赵伟国还掌握着一家国有企业紫光集团。

成为亿万富翁之后,赵伟国又回到了清华,不过这一次其是以改制的名义归来。

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成立最早的校办企业之一,2009年时,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和20多家非上市公司。

在引入赵伟国之后,紫光集团的股东变为清华控股持股51%,赵伟国控股的健坤集团持股49%

成为紫光集团的掌门人之后,2013年,赵伟国开始在资本市场上扫货,短短几年时间,收购规模已经近千亿元,引发海内外的侧目。

20165月,赵伟国接受新京报记者的书面采访时表示:并购行为是紫光集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个正常现象,没什么太特别,我们是新来者,所以有点引人注目,慢慢大家会习惯的。

除了大手笔的并购之外,赵伟国还是一个特例:作为一个亿万富翁,其还掌握着国有企业紫光集团,并在其间游刃有余。在此期间,赵伟国的健坤集团也一步步壮大。

天眼查显示,健坤集团对外投资、并成立于2014年之后的企业超过10家。

这些公司注册资本从1000万到3000万不等,行业涉及通信科技技术开发、推广、投资,股权投资、茶叶茶具生产销售等,除了北京外,在西藏等地也设有公司。

新京报记者进一步查询资料发现,健坤集团的这些公司中也有部分公司被注销,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济南展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被注销,该公司还因为未按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教育部体制下的资产管理有其特殊性,和大环境有所不同,只能说他是一种完全特例。国企改制重组专家、上海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祝波善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是在严格的国资监管体系下,很难出现的特例。

自主研发

板凳要坐十年冷

去年赵伟国表示,(紫光)工作重点已经完全转向自主研发

商场如战场,赵伟国以打滩头战建桥头堡等词形容紫光在芯片业内的竞争与收购,认为并购最接近战争形态。据报道,赵伟国的办公室中挂有一张条幅,上书惶者生存四字。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身为华为掌舵人的任正非数次立于船头疾呼唯惶者能生存

赵伟国曾在多个场合以提及榜样的口吻提到过任正非和华为。较近一次是在201711月作客央视财经《对话》节目,赵伟国回应玩资本质疑时表示,有争议是正常的,其实在紫光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质疑远远少于当年的华为、阿里、小米这些企业

赵伟国对华为研发能力的评价很高,如果说中国只有一个优秀的研发型公司,那一定是华为,紫光要学习华为的创新、学习华为的勤奋

紫光依靠收购找到了专利的弯道超车机会。但并购不能解决一切技术问题。在近两年的采访中,赵伟国勾勒出了紫光的发展蓝图一二三,其中指两条路径,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并购)。去年赵伟国就表示,(紫光)工作重点已经完全转向自主研发

一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紫光系在芯片行业跟中国整个行业在世界的水平是大致相当的,具体来说,紫光旗下的展讯和锐迪科目前算是跟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紫光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紫光国芯20178月发布的半年报显示,紫光国芯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2.27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

但对紫光和赵伟国来说,自主研发将是一场持久战,研发完成后到制造落地又将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支持。赵伟国在2017年底给紫光定下的是两个五年计划:我想有五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站稳脚跟,再有五年,应该有相当的成就,所以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理准备和战略耐力。

半导体行业需要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要有耐心等待它慢慢成熟,一些行业门槛不是靠砸钱就可以跨过去的。半导体行业分析师王树一告诉记者。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朱星 朱玥怡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