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4:50:34 来源:网络整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原标题:芯片超英特尔,盈利比肩苹果:三星现在是科技界”全民公敌“了)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三星的手机业务或者是电视业务时,它已静悄悄的拿下了芯片行业的第一,并且凭借着在芯片上的巨大获利让它的老对手们眼红。
2017年第二季度(4-6月)三星的营业利润达126.7亿美元,同比增长72.7%。净利润约合99.3亿美元。在分析师的预期中,这组数据将超过即将发布季报的苹果,实现三星在单季利润上的首次逆袭。
从起初日本企业背后的“好学生”,到垂直整合模式的“最佳代言人”,三星在半导体业务上蓄势已久,凭借着大规模精密制造而形成的绝对性价比优势,三星早在2011年就在存储芯片领域和闪存领域拿下了销售额利润的双料第一。而这种来自于供应链的优势也让三星成为科技行业的“全民公敌”。
三星季
去年第一季度,三星的芯片营收仅占英特尔的30%多,而利润上也与苹果差距了不止一个档位。而到了今年一季度,三星的芯片营收已与英特尔不相上下。而在最新的二季度财报中,三星半导体收入超过英特尔10亿美元。
对于这个结果,行业内并不意外。据IC Insights提供的数据报告指出,三星芯片销售强劲增长的关键在于DRAM和NAND闪存价格的攀升。IC Insights认为,这两种闪存价格在二季度可能会有降温,但是全年涨幅仍然较为客观,预计DRAM价格全年涨幅约39%,NAND则将上涨25%。在去年三季度全球移动DRAM内存市场上,三星电子的份额已经达到创纪录的64.5%。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三星的这一增长趋势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三星是那种对手,虽然知道很厉害,但真正等到它清晰地出现在雷达屏幕上时,却已经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与欧美大型半导体公司通过制定标准的模式来掌握市场不同,三星在半导体上的成功是通过整合能力来获得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从上世纪60年代起,它模仿着日本企业们开始这种搭建“整机+关键零组件”的垂直整合模式。不同的是,它最终做得更为彻底、更具效率,也提供了后来者如何突围传统巨头的成功典范。
芯片行业资深专家顾文军曾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战略来上讲,三星很成功,那就是先做周边的标准产品,比如存储器芯片,比如面板等等,因为这些都需要规模,拼的是金钱,拼的持续投资。而对一个后进入的高科技公司来讲,这是非常正确的。三星可以通过并购,购买IP等多种方式,通过自己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产业低潮的时候加大投资。
“从零做起,但持之以恒,终于拖垮了竞争对手,并且通过对存储芯片和面板以及Foundry和逻辑芯片的努力 逐渐掌控了整个电子产业链。”顾文军对记者说。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由于供应链掌握在自己身上,无论是成本还是产品周期都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以手机领域为例,三星不仅仅自己制造手机,还会设计制造手机芯片、内存、闪存、屏幕甚至手机外壳,尤其是CPU、屏幕和闪存这样的核心技术都有自己的设计生产技术,但价格上却比国内厂商还便宜。
全民公敌
财报的发布让三星对芯片业务有了更多的期待。
近期,三星高管公开表示,他们期待在未来5年内将其在芯片代工行业的市场份额增加2倍,从目前的7.9%提高到25%,这意味着它将从当前芯片代工老大台积电口里抢走部分市场,目前后者占有50.6%的市场份额。怪不得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要用“700磅大猩猩”来形容三星的实力。
从某种意义上看,庞大的业务分支,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已经让三星逐渐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全民公敌”,而它对各个领域的出击似乎并不客气。
曾经有评论人士称三星可以将日本、台湾地区的电子业者作为三星的“水库”:当供应链产能紧缩,三星放单吸量,狙击其他终端品牌对手,而当行业产能过剩时,三星则“开闸泄洪”,只收自家订单,将其他关键零组件业者抛于水深火热中。
在2008年,面板工业出货急缩,三星电视业务更多采购自家出产的面板,抛弃了台湾的面板业者,任由其自行挣扎;当2009年时,三星又突然向台湾面板业抛出大笔订单吸货,使得中国大陆整机厂商陷于面板缺货窘境。而最近的一个案例可能来自于华为手机的“闪存门”事件。虽然没有挑明,但华为在供应链上受制于三星的现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改善。
比起其他欧美厂商,三星快速的脚步也让对手常常猝不及防。
三星的学习、进步能力非常强,凭借庞大布局,接触各类外部合作者。以逻辑芯片领域为例,过去在很多领域,三星一直采取“中低端采用外部芯片,高端芯片自己做”的策略,而在和外部芯片供应商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向外部供应商学习,在具备了多核技术产品和IP后才选择进入,随后进行大笔投资。
但在市场风向快速切换的半导体行业,投资也可能意味着颗粒无收。
三星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于,芯片行业始终是一个投资规模较大的行业,多个产业布局也许从一定意义上也会分食三星的精力,并且在各个领域,三星的竞争对手也在增多。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表示:“虽然全球半导体市场今年增长非常强劲,但由于主要的增长驱动是存储器市场,中国目前无论在DRAM还是NAND产业方面的产出仍然基本是空白,所以相对而言并没有在内存芯片价格上涨的市场上获利。但由于内存芯片价格的提高而导致PC和智能手机厂商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这将会进一步加大中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投资的决心。”
Gartner预测在2020年前,来自中国的存储器芯片将会有机会进入目前韩国、日本和美国企业独占的市场,并掀起新的竞争。
并且,苹果和英特尔都是行业中的老牌企业,在新品iPhone8的助攻下以及数据流的爆发下,三星都有可能遭到这两家企业的回击。
■相关链接:10亿美元之差 芯片龙头英特尔二季度被三星超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原标题:10亿美元之差 芯片龙头英特尔二季度被三星超越)
对于英特尔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至少从短期来看,三星已经在芯片收入上实现超越。
根据英特尔二季度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英特尔第二季度净利润为28.08亿美元,从去年同期的13.30亿美元上升了111%;总营收为147.6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如果不考虑英特尔安全公司(Intel Security Group ),营收同比增加14%。营业利润为38亿美元,虽然同比大涨190%,但与三星相比,经营利润只有三星半导体业务的一半,整体收入也被后者赶超。
“英特尔的转型依然在进行,转型的一大特征应该是牺牲利润换来未来的发展新路。”Gartner芯片行业分析师、研究副总裁盛陵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到内存市场影响,三星在今年将会保持可持续的增长趋势,而英特尔卖出的每一块芯片都需要很多的memory。
不过对于未来的发展,盛陵海表示,英特尔和三星在各种的领域都有较强的竞争者,总体来看(未来谁是第一)还需要看各自的竞争能力。
芯片龙头被三星超越
英特尔自1992年以来一直就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半导体公司,但随着个人计算机销量下滑、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崛起,英特尔正在受到更多厂商的挑战。
二季度中,英特尔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
而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英特尔归功于客户计算部门(client computing group)及数据中心部门(data center group)增长强劲,创收益记录。本季度,客户计算部门仍贡献大头营收,占约56%,运营利润依旧最高,说明CPU产品的销售和操盘效率极高,尤其笔记本营收增幅达20%。数据中心部门有60%营收来自云和通讯服务提供商。
此外,物联网(IoTG)和非易失性存储部门(NSG)营收均同比增长,但百分点均未超过两位数,涵盖FPGA业务的可编程解决方案事业部(PSG),和其他业务部门则有下滑。
虽然营收超过分析师预期,但从数字上看,英特尔的确把桂冠拱手让给了三星。
27日,三星电子公布了今年飘红的二季报业绩。根据财报,二季度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销售额为17.58万亿韩元(约合157.3亿美元),同比增长46%,营业利润为8.03万亿韩元(约合7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4.2%。
三星电子表示,半导体业务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盈利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高密度存储器和固态硬盘的强劲需求,系统半导体业务增加了移动处理器和图像传感器的销售额。
三星在半导体的布局广泛,如发展移动芯片,研究拓展物联网芯片。此外,在NAND和RAM也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相比之下,英特尔一半的收入依然自于传统PC业务。
转型之路
“英特尔在转型依然在进行,从运营成本上看降低了不少,但营收增长还有不少空间。”盛陵海对记者说。
可以看到,随着PC时代的远去,英特尔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自我调整,在英特尔CEO科再奇上任后,英特尔已对产品路线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一方面,英特尔设立新设备和物联网部门,并在随后将其分别升级为事业部,提高在公司内部的地位;另一方面,起用老将,帮助公司内部适应组织架构的改变。
科再奇表示,“总的来说,我们已经特别地将英特尔定位于驱动云计算以及日益智能互联的世界。我们看到在这一良性循环的增长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云和数据中心、物联网、存储和FPGA,它们通过连接性而紧密相连,并通过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应而得到加强。”
但在新的商业机会中实现高速的利润增长,对于庞大的英特尔来说并不容易。
在物联网市场,英特尔仍将面对ARM的激烈竞争,类似高通等公司已推出了瞄准低功耗、低成本设备的芯片。此外,从长期来看,基于ARM的设计也将对英特尔的服务器业务造成威胁。
在PC市场,高通正在联合中国的手机产业链厂商进军PC。
老牌对手AMD也风头正盛。根据26日发布的财报显示,AMD二季度的营收为12.22亿美元,同比提高18.3%。利润方面,最新季度净亏损下降到1600万美元,而在2016二季度、2017一季度分别净亏损达6900万和7300万美元。
不过,英特尔的高层依然对未来发展表示乐观。“数据中心正在变成机遇中心。”在英特尔看来,他们是目前唯一能够提供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厂商,包括无人驾驶平台、5G传输技术以及背后的数据中心,这也是英特尔的新机会。
英特尔首席财务官鲍勃·斯旺(Bob Swan)称,“英特尔在第三季度会继续转型,我们期待完成对Mobileye的收购工作(一家专注于高级辅助驾驶的以色列技术公司)”。
科再奇则表示:“2017年二季度表现非常突出,营收和利润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除了发布新一代酷睿处理器、Xeon和内存产品外,“在AI和自动驾驶领域也激发了客户增长”。
由于上半年业绩增长良好,同时对下半年的PC业绩持有乐观态度,英特尔上调了业绩预期,预计2017财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57亿美元,上下浮动5亿美元;运营利润约为43亿美元。
英特尔预计2017财年全年营收约为613亿美元;运营利润约为164亿美元。
也许,三星在营收上超越了英特尔,但对于英特尔来说,实现自我的改革和超越才是目前更重要的问题。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