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5:16:46 来源:网络整理
北京)
(原标题:阿里影业再吞合一影业 频繁收购为何难稳业绩)
在业绩一直被阿里影业拖后腿的现实下,马云似乎真的有些坐不住了,最终不得不拆掉两条腿走路的思路,选择彻底的整合,抱团取暖。
3月14日,阿里影业与控股股东阿里巴巴订立了3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建立文化娱乐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通过员工信宣布,原优酷土豆旗下合一影业团队将整合加入阿里影业。
再整合大文娱板块
经过俞永福近三个的梳理,阿里巴巴大文娱与阿里影业的第一步业务联动方案出炉。
整合方案显示,双方将就各自所拥有的影视内容的衍生权力开发业务进行深度合作。阿里巴巴旗下的优酷、阿里文学、阿里游戏等所拥有版权的作品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授予阿里影业,以便其进行院线电影的内容开发、投资、制作与发行。
除此之外,原优酷土豆旗下合一影业团队将整合加入阿里影业。与此同时,阿里影业也将成立电影业务中心同时,俞永福、张强和原合一影业负责人刘开珞将组成班委,刘开珞向俞永福汇报。
“阿里此种做法整合了集团内部的同业竞争问题,也使得大文娱板块得到了具体的处理。”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评价,相比以前,有了阿里巴巴支持的合一影业,未来在IP资源方面,相比同类影视公司将更具有优势。
此前,阿里影业和合一影业一直是独立运作的方式。根据资料显示,虽然近两年合一影业虽然参与投资和发行的影片将近40部,其中包括《捉妖记》、《匆匆那年》这种票房佳作,还参与了《少年班》等3部影片的发行,但并未主控过成熟IP的项目开发。
而同样表现不温不火的阿里影业却更惨。资料显示,阿里影业在成立两年多以来也参投了多部作品,虽然在《碟中谍5》中获得6870万元的票房分成,但主控作品方面仅仅只有一部《摆渡人》,但观众观后却在网上吐槽声一片。
时至今日,仅一部《一条狗的使命》口碑爆棚,成立两年来的阿里影业并无其他可数得上的作品。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阿里文娱板块的调整,其实也跟其文娱板块运营模式有关,因为阿里现有的文娱模式已经过时,看是一张合同,但其实是马云口中的“新资源”落地。
业绩难题
虽然上市后阿里影业频频传来收购声音,但扩大收购似乎并没有带来稳定的业绩。
根据其相关财报显示,阿里影业2014年其亏损4.15亿元;2015年盈利4.66亿元;2016年预计亏损超过9亿元。
“虽然阿里影业在公告中一再称,巨额亏损主要因为在线售票平台 淘票票 票补太过烧钱,但这始终不能让投资者信服。”业内分析称。
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阿里影业“借壳”文化中国在港股上市时,当时赵薇也是股东之一,但后来赵薇获利后退场。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阿里影业的股价从2015年巅峰时期的4.9港元一路下滑到3月15日的收盘价1.39港元。
即使如此,但阿里影业的收购速度并没有减,而是不断的加速。
记者了解到,继阿里影业上市之后先后收购了票务系统供应商粤科软件、注入淘宝电影和娱乐宝等之后,在2016年10月,阿里影业又投资了斯皮尔伯格的公司AmblinPartners。
即使如此,阿里影业还认为不够,当年还约定参与对方每年6-9部电影,以及电视剧、短视频等多种数字内容的投资、发行;同年11月,阿里影业战略投资和和影业,获得和和影业30%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频频并购的阿里影业,紧靠短短三个月的整合能否逆转业绩现状吗?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相关链接:阿里影业组建艺人公司俞永福交出大文娱整合方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原标题:阿里影业组建艺人公司 俞永福交出大文娱整合方案)
自去年11月出任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兼CEO后,俞永福时隔4个月终于交出一份“大文娱”业务整合方案。这意味着阿里此前针对影业、UC、优酷的数次并购,现在到了买齐化学试剂开始做实验的时候。正是俞永福此前已被推至大文娱领导小组实际负责人的位置,他才有资源调配能力在影业、“大优土”、UC、文学、音乐等平级业务间做整合。
这个方案以港交所3月14日的一份公告以及俞永福的内部信形式确定。大致可以概括为,阿里影业与控股股东阿里巴巴之间签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方向包括内容与IP的共享、影视作品营销发行共享、涉水艺人经纪这三块。方向很明确,但路能否走通仍是未知。
最近,同样是电商起家的亚马逊已凭借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在奥斯卡上小试牛刀,但中美电影市场和两家公司内部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阿里影业的整合没有任何参照物可寻。
仔细分析该公告背后的意图,互联网影视公司的短板与优势已跃然纸上。
首先是艺人经纪。具体表述为,优酷将与阿里影业合资成立一家艺人公司,为双方的影视剧提供人才。这本是公告中不起眼的一条,却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背后所反映的国内电影市场片酬现状,就像一位影视圈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感慨的那样,“头部艺人(大牌明星)太贵了。”
年初由Angelababy和钟汉良主演的新剧《孤芳不自赏》被吐槽一事,反映了明星片酬与后期制作成本之间的尴尬。该剧被指后期合成粗糙失真、“大量抠图PS”,两位主演的片酬加在一起过亿,难说作品后期处理手头拮据与此无关。电影同样面临电视剧行业的这种现象。
互联网公司总给传统行业的人一种财大气粗、简单粗暴的刻板印象。尽管背靠有钱的大股东,但阿里影业眼下要分心于在线票补激战。预计将在3月底发布的年报已经出现10亿美元的亏损预警(主要是淘票票市场推广与票补所致),但淘票票仍要继续砸钱与猫眼电影、微票儿、百度糯米这三家拼市场份额。因为淘票票承担着重要的宣发与大数据收集任务,在影业上下游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淘票票立,阿里影业产业链条才能转起来。
“我们现在不缺项目,缺艺人。”一位阿里影业内部员工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明星供不应求,身价自然水涨船高。阿里影业先后在2015年10月和2016年11月推出3年投入10亿的电影人才培养“A计划”,以及与上戏合作的电影人培养方案。但这些毕竟是停留在松散合作层面的尝试,新成立实体的艺人经纪公司将让这些计划有一个落地空间,也给这些年轻导演和演员一个更规范化的作品出口(比如优酷的剧、阿里影业投拍的电影等)。
对此,杨幂的“带新人”做法似乎给影视行业启发。在大红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女二号迪丽热巴,以及高伟光、张彬彬等人气飙升,他们都属于新三板公司嘉行传媒(杨幂旗下)的签约艺人。新人上位背后一来节省了片酬开支,二来带动了经纪公司市值与收益的增长。
阿里影业与优酷成立的这家艺人公司,目前看也将锁定在挖掘、培养新人的方向上,至于新人级别是影视学院毕业生还是小有名气的演员和导演,对方表示现在并没有范围限定。
其次是内容饥渴。年初《摆渡人》的惨淡票房与被吐槽已经给初出茅庐的阿里影业上了一课。在阿里影业现有的内容制作、互联网宣发、国际化、娱乐电商这四块业务中,内容制作仍是一个短板,也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影视公司的通病。在国内观影人群逐渐表现出品味分化的趋势下,观众需要的始终是一个好故事。
俞永福寄希望于“大优土”的联合。在上述协议中没有披露的一项重要整合是将合一影业并入阿里影业中,并由此成立电影业务中心(国内),俞永福、张强和原合一影业负责人刘开珞组成小班委。但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其中不涉及资本层面,更多是团队与业务的整合。
目前,成立两年多时间的合一影业已经投资了近40部电影,包括《捉妖记》、《唐人街探案》、《万万没想到》等票房大片,它在内容上积累的经验对阿里影业而言是一个补充与加分项。同时,优酷、阿里文学将和阿里影业共同投资开发网络大电影项目。
刚刚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奖项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让亚马逊一鸣惊人。这部影片属于亚马逊在电影节上买来的现成影片,亚马逊主要做宣发,而非自制,它从更偏传统院线方式的发行切入电影。
但贝佐斯在电影领域的积累已有7、8年时间,从2010年成立电影制作网站Amazon Studios,以开放姿态募集来自草根群体的剧本,到2015年组建原创电影工作室(Amazon Original Movies),签约伍迪·艾伦、斯派克·李等知名导演,一边在各类电影节上买小成本电影做发行,一边自制。两部原创剧《透明人生》和《丛林中的莫扎特》,以及自制电影《芝拉克》给人留下印象,它在电影内容上的试水也给予互联网公司以信心。
最后是影业地位提升。成立近三年来,阿里影业一直是瞄着电影全产业链在“查漏补缺”,俞永福的掌舵也仍在延续这个基本思路。这次整合背后反映出阿里影业在大文娱板块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以内容和艺人储备中心与内容端出口的双重角色去整合集团的娱乐资源。
俞永福的内部信中提到“拼专业、拼耐力、拼实业生态”,实业被这个新掌门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在积累了大数据、互联网宣发等经验后,阿里影业在整合中走向线下,这毕竟是全产业链中不可短缺的一环。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