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5:49:06 来源:网络整理
说起海底捞,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成功企业、变态到极致的服务。在自媒体行业津津乐道的也是极致服务温暖人心,独家管理模式让员工甜到心底,心甘情愿为企业卖命。
01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员工?
▼
稍微熟悉海底捞的人都知道,海底捞是一个特别注重培训的企业,从初级员工、中级员工到领班、大堂经理,每个级别都有培训,而且还成立了海底捞大学。
那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很多老板会说当然是教会员工怎么做!叫他往东不能往西,让他打狗不得撵鸡。总之一句话——“听话照做跟着走”。
对于培训的目的,施永宏是这么说的:
培训有两个好处,一是优化员工的沟通能力,二是让上级发现最有潜力成为管理者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培训并不是教会大家做什么,因为教是教不会的,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顽固的,短时间想改变他是很难的。
那为什么要培训呢?是为了告诉你应该这么做,可以这么做。但每个人学出来都是不一样的。
大多数人认为,餐厅服务员不就是端端茶、跑跑腿吗?然而并不是,有做餐饮企业培训的人说“服务员不是谁都能做的,最好的服务员是天生的——天生会微笑、天生会来事儿,天生有眼力见儿,这样的人是天生的服务员,要把他们挑出来。”
这样看来,海底捞做企业培训就是为了挑人,找那个适合做服务员的员工。
2
海底捞的绩效考核是怎么制定的?
▼
可能令很多中小型企业头疼的问题就是:制度挂在墙上,办法活跃在口头上,落到实处就相当困难。
特别是绩效考核,很容易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打拉锯战,说到做不到,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
在施永宏看来,这可能就是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
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其关键是:考核点一定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一致同意的,肯定不是领导坐在办公室或者在网络上搬抄出来的。不在一线工作的领导直接出考核方案,是执行不到位的。
施永宏说“最开始我们做绩效考核的时候,我在办公室写两个字就写不下去了,不知道怎么考。我把收台员叫了过来,让他来说他的标准是什么,我问这样考核行不行,他说没问题——考核办法一定要符合业务实际,大家才认可你的标准,否则员工一定说执行不了。”
在研究海底捞的绩效考核时发现:海底捞不考核利润指标,也不考核营业额和餐饮业经常用的一些KPI ,比如单客消费额等。
按照海底捞自己的说法,“利润只是做事的结果,事做不好,利润不可能高;事做好了,利润不可能低。”海底捞不考核利润,原因有三:
“
一是利润是很多部门工作的综合结果,每个部门的作用不一样,很难合理地分清楚;
二是利润具有偶然因素,比如店面选址如果不好,不论店长和员工怎么努力,也做不过管理一般、位置好的店;
三是考核利润把员工的关注点引导到短期业绩上来,该给客人的服务做不到位,出现因降低成本而导致免费给客人吃的西瓜也不甜了,给客人的擦手纸巾也出现漏洞等现象。
”
但不考核不等于不关注。海底捞自己总结到,“稍有商业常识的干部和员工,不会不关心成本和利润。你不考核,仅仅是核算,大家都已经很关注了;你再考核,关注必然会过度”。
在《国家工信部经理人高级研修班》课程上也常提到:餐饮业要在关注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间取得平衡。
过分追求短期业绩数字,采取各类措施降低成本,但忽略了服务品质,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海底捞关注长期业绩,不考虑当期利润,但其企业文化却让员工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生意忙时累人,生意淡时累心”,海底捞店长对门店业绩高度负责任的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3
在海底捞,谁来考核,具体考核什么?
▼
在考核中,为了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合理性,谁来考核、考核什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很多企业采用的方法是人力资源部考核,直白的说就是管理者穿着区别于员工的衣服挑挑毛病、指点江山。
施永宏直言,这也是一大误区。“考核者一定得是懂业务的人。我们以前也是人力资源部来考核,后来发现职能部门的人坐在办公室,哪有资格考核业务部门?”
在海底捞,考核者并非一定是领导,却一定是深入现场接触顾客的,一定是在给客人的服务的过程中,来考核一个员工或者一个门店,而不是晃来晃去在店里东看看西看看来做所谓的巡场。
施永宏举例说,假如在店里发现一个客人杯子里没有水,如果是巡场考核肯定是先扣分。但有这样一个情况,服务员主动去给客人倒水,客人说不要了,这种情况考核人直接扣员工分合适吗?
前文说到海底捞不考核利润指标,那到底考核什么呢?
“
一是顾客满意度,二是员工积极性,三是干部培养。
”
所有这些指标,都是围绕海底捞的战略来进行设置的。即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客户满意度,海底捞相信“客人是一桌一桌抓来的”,而唯有满意的员工,才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只有符合海底捞要求的干部,才能带出能提供令客户满意服务的员工。
在海底捞,这三个指标不仅决定了店长的奖金,甚至提升和降职也根据这三个指标。比如:海底捞的店长只是业绩做得好还不行,还要看你能不能培养干部。“能下蛋的母鸡最值绩效管理钱”,在海底捞,能培养干部的干部晋升的最快。如果你只能自己干,不会用人和培养人,说明你是“公鸡”,人家跟着你,没有大出息。2010年,海底捞就一口气免了3名这样兢兢业业的“公鸡”店长。
海底捞告诉我们,任何好的绩效制度与政策,要想执行的好,必须基于人性。
4
工资为什么涨不上去?
▼
一个餐饮门店,留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人少,高峰时忙不过来,如按高峰期配置,不忙又会出现人力浪费。钱少,留不住人;钱多,企业吃不消。
这表面上是多寡问题,实质上是效率问题。施永宏直率的回答。
在门店人员配置上,门店当然想人越多越好(干活轻松),总部一定是希望人越少越好(要控制成本),所以这就形成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矛盾。
关于工资,施永宏说“我们想给员工涨工资,又往往涨不起来,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员工的效率提高。”
为了提高效率,海底捞在西安第一个店试点计件工资时,108张桌子,人员编制224人,日均翻台率6.1,这意味着一天要做700桌左右。传菜组每天都在飞奔,才收一筐碗进去马上又端菜出来,平时要6个人,周末还加两个钟点工。
店长说总部定的人太少了,240个才够用。结果实行计件工资后,从224个变成了190个。工资一下就提上去了。
这一测试过程海底捞花了14个月,投入了大量管理者来做计件工资。
企业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员工想提高自身的薪酬,这样所有的服务要求才会落实。不然2000元的工资怎么能落地?你说对客人好一点,他说累死了怎么对客人好?往往问题就出在这里,效率低下导致服务水平低下。”
目前,海底捞初级
5
海底捞看不上自己的人,总是找空降兵?
▼
很多企业急于扩张,不惜高薪聘请空降兵任高管,在自己企业还是小奔马的时候,就配置了劳斯莱斯级别的发动机,结果并不好用。
施永宏曾和一家企业聊,“老板说有俩店长不行,我说不行就换掉啊,他说自己的人不行,这俩人是费了好大劲挖来的,换掉就更不行!”
于是我们聊起了7个不放过:
用这“七个不放过”分析后,这家老板发现人员培养有问题,根本没有培养体制来执行。后来他果断把那两个人下掉了,自己来当店长,然后就理顺了。
干餐饮,规模小的时候,老板一定是店长。小店想请职业经理人,自己做甩手掌柜,那是不可能的。而规模大了以后,店长肯定是老板。
最后这家老板自己在店里带了一段队伍后,提了两个副手来当店长,过了一年后他说,自己培养出来的这两个店长太优秀了。
“很多时候不是管理层不行,而是体系和组织不行,是老板不行。不要轻易去说底下人不行。现在的年轻人太厉害了,只要你有体系培养他,他什么办法都能想得到。”
结语:
制定考核时考虑人性,执行考核时顾及人性。海底捞对客户满意的高标准,对员工服务的高要求,对激励员工的高信任是一体化的。海底捞不以利润为考核指标,不以利润为终极导向,但在服务客户过程中却收获到利润。海底捞如此,我们所有企业也应当根据自身战略目标与经营重点,设计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考核指标。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达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产品定价的五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