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5:58:36 来源:网络整理
马化腾三年规划:将员工人数发展至18人
来源:每日科技快报
那个时候,腾讯里面加上马化腾也仅有五六个人。如今,腾讯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员工人数超过四万人的庞然大物。
想爬上墙头看,可以先把帽子扔上去
腾讯五虎
互联网是一堵高墙,而马化腾是最早到达墙角下的游客之一,墙上的涂鸦与画作让他心动不已。当时的互联网已经有了张树新的“瀛海威”、杨致远的雅虎、王志东(新浪网创始人)的“四通利方”还有张朝阳的爱特信(搜狐) 。但是这些不过是令当时在润迅的技术主管“小马”感到心动以及艳羡。
真正刺激到马化腾的是如今与腾讯在互联网游戏以及音乐方面相碰撞的网易。当时,丁磊凭借着中文邮箱系统,成为第一个吃到互联网金钱收益螃蟹的人。
而丁磊为什么会刺激到马化腾呢?
一是丁磊与马化腾早就通过“惠多网”相识,那个时候,两人都不过是互联网世界中同样不起眼的一位。
二是因为在润迅的时候,马化腾已经有过开发邮箱系统的想法,苦于当时的“小马”势单力薄,并未能如愿。
现在,他知道原来自己的想法在互联网上有着如此难以预料的机会,所以他决定吧帽子扔上互联网高墙,然后逼迫自己爬上去,并且拉上了自己多年的好友张志东。
帽子扔错了地方,看到的风景并不美丽
早年马化腾在赛格科技创业园办公室
在创业的路上,难免的走错路子,有人能从逆境突破,有人却直步深渊。
现在的腾讯如日中天,但在其创办初期却同样走了一条弯路。当时马化腾认为人们还会接着使用寻呼机,于是腾讯的第一款产品“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出世了。但是这个产品在刚开发出来就已经注定满是荆棘。
马化腾自己曾经说过:“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能活下去而苦恼不已。”
帽子无意间扔到的地方,或许有着更美丽的日出
马化腾早期名片
早期的中国模仿天王”之称的腾讯也不例外。QQ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模仿国外的ICQ诞生的,那时候腾讯给它命名为OICQ。
不得不说当时的QQ是众多模仿者中最为成功的一个,由于带宽的限制,其他的ICQ软件下载下来需要几十分钟甚至一小时,而腾讯的OICQ却只要五分钟,这就是为什么OICQ可以在众多ICQ软件中鹤立的原因。除此之外,OICQ还加入将好友列表同步到服务器的功能,避免了其他ICQ软件换一台机器之后好友列表清零的尴尬。
这体现出马化腾“中国第一产品经理”的职业素质:以用户的体验为第一。
而对于腾讯来说,QQ也只是一个意外,甚至是一个竞标失败的产品。但是马化腾本着反正做出来了也应该养得起,不如养着先的想法,将它推向了市场。
但是,马化腾这个想法又与事实有所偏颇,腾讯根本养不起这个饿死鬼投胎又滴滴叫唤的小精灵。如果不是从IDG和盈科(李泽楷)找到风险投资,腾讯在这初期就会被这个喂不饱且甩不掉的QQ吃到破产。
幸运的是马化腾带着腾讯熬过了这场浩劫,并且借此成为第一个在上市前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而QQ用户也在2002年四月突破一个亿的小目标。
在墙头看风景的时候,别忘了有人会从你的背后推你一把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创业,无论处于何种时期,都应当有危机意识。
如果提起腾讯,再提起360,那么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2010年腾讯与奇虎360的一场历史性互联网斗争。
奇虎360从舆论入手,指责腾讯借着庞大的用户群,挤压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生存空间,然后在从技术层面上指责腾讯窃取用户隐私并借此推出了QQ保镖。短短几天内,近2000万QQ用户被360以保护隐私的名义劫持了客户端,这个数量占到当时QQ同时在线人数的五分之一,如果腾讯不能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这才有了腾讯后来“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而这个句式也成为了当年的一个网络热词。
腾讯的做法虽然咋舆论上备受谴责,但从根本上保护了公司及用户避免受到威胁。
共享的风景,或许是最美丽的
腾讯与京东合作
在经历了“3Q”大战之后,马化腾给内部员工发了一封邮件。
里面写道:“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过去,我们在追求用户价值的同时,也享受奔向成功的速度和激情。但是现在,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腾讯对外的投资渐渐多了起来。而不再像是之前那般,然后凭借自己庞大的用户群让别人无路可走。或许在以后,腾讯的产业会融入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中,并且是一种更加健康而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
或许,这样的互联网行业生态,是每个互联网人都心有期待的。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