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6:05:36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跨界对于所有企业而言,都是一个难题。无论是对于多么优秀的企业,都会是个难跨的槛。
曾经备受关注的顺丰嘿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顺丰和他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快递行业神一样的公司!王卫,是一个连马云都钦佩不已的人。
但是,这个中国民营快递公司中的“第一天团”,却在零售店上遭遇了滑铁卢,而且一亏就是16亿多!
快递行业中神一样的公司,输在哪?
这其中,有很多值得其它企业、营销人深思。特别是——企业跨界,对于新领域的专业、深度认知,对企业能否成功跨界至关重要!
▎中国快递业神一样的男人
在零售业却遭遇了滑铁卢
一个中国快递业,神一样的公司和创始人
顺丰快递、和他的创始人,绝对是中国快递业的一个传奇!
22岁创业,31岁打造了覆盖全国的直营快递网络,39岁时公司业绩过百亿,41岁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绝对大神一样的传奇!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媒体上连王卫的一张照片都很难找到,中国商界只有他所创立的顺丰各种惊人业绩、和众多让人同样吃惊的传说!
顺丰快递,曾占据全国快递行业18%比例,仅次于EMS的全国第二大快递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快递公司。
2009年底,民航总局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申请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购买两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
《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王卫榜上有名,排名第46位。
但是这样一位快递大佬,却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物,一度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屈指可数,网上也极难找其照片,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直到最近几年,顺丰走入资本市场,王卫露面才相对多了一些。
一度众多PE与VC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顺丰掌门人王卫共进一顿晚餐;他曾与电子商务保持距离,但王卫却令马云两次相约、并称为最佩服的人。
此前,媒体一度只能找到王卫这张很酷的照片,其它就没了
这两年,随着顺丰进入资本市场,才公开露面多了一些
这个神一样的快递大佬
却在零售业遭遇滑铁卢
不满足于物流业务
之前已尝试电子商务、并取得一定成绩
实际上,这个物流起家的公司很早就不再把自己局限于一家物流公司,正努力向线上、线下进军。
顺丰的创始人王卫是一个不断变革的人,有顺丰高管说王卫是那种很有危机感的人,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让他有危机四伏的感觉。而变革成就了顺丰在快递行业的传奇,而他的雄心显然不止于此。
不过顺丰,对物流之外的零售业务却一直在探索,由于顺丰的客户偏中高端,顺丰尝试了物流之外的销售,在2009年偶然卖出100多万的五芳斋粽子,2010年卖出500多万粽子,此后陆续卖大闸蟹、月饼等时令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其快递员也演变成“客户代表”,即做配送员又做推销员。
这也是顺丰最初尝试零售业务的雏形,这些零售销售业务的意外成绩一定程度上也给了顺丰信心!
在经过“顺丰E商圈”的尝试失利后,2012年,顺丰再次出击,2012年6月1日,上线了顺丰优选,还是和上面提到的粽子、大闸蟹等时令食品有关,商品主打还是吃的,只不过多了线上销售渠道,以售卖食品、水果和生鲜为主。
其后发展中,顺丰优选也曾取得过不错成绩,2014年双十一,单日业绩达到7000万。
尝试线下零售,却遭遇滑铁卢
遭遇16亿巨额亏损
在线上的电商业务顺丰优选取得突破、达到一定成绩的时刻,顺丰开始进入线下,谋划打造地网。
在此之前,顺丰曾与便利店进行过取、送件点合作,最后索性自己行动、自己开店了。
特别是,对其嘿客店内怪异风格——只能看不能买的方式,搞不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可能,不仅同行想不明白,顺丰自己恐怕也没想明白,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
从2014年5月份开业后,顺丰嘿客就争议不断,业内很多人不看好这种售卖方式,结果真的应验了。
虽然有中国民营快递“第一天团”打造,顺丰嘿客还是遭遇了滑铁卢,2015年,在经历一年失败之后,顺丰嘿客改成了顺丰家,但依然没有扭转局面,连续下来产生了巨额亏损。
据顺丰借壳上市的鼎泰新材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顺丰“已剥离业务商业板块”自2013年至2015年亏损分别是1.26亿元、6.14亿元、8.66亿元,相加亏损16.06亿元。而亏损的原因,报告中称“主要是因为顺丰商业自2014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
这也意味着,在2013—2015年,顺丰因为线下店的探索亏损已经达到16亿,如果再算上2016年的亏损,很明显将会超过16亿。
▎顺丰嘿客究竟败在哪?
反趋势、反体验、缺乏竞争优势
顺丰嘿客定义于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处于极为尴尬的状况。无论是与线上零售(电商)相比,还是与线下零售相比,都没有竞争优势,很尴尬!
嘿客昔日之败:反潮流、反体验
与线上、线下零售相比,均都缺乏竞争力
顺丰在快递行业,是绝对王者,它在快递业的积淀和技术的运用,都是极高、领先业内!
1)与线上零售相比、缺乏优势
——线上烧钱烧出的“价格优势”、“先发优势”“品牌影响力”,嘿客比不了
这种只看展示图片,无法现场购买,基本上就是类似线上电商的翻版,看图片、无法体验,下单再说。
它这种模式,线上电商已经通过烧钱大战烧了几年了,烧出了价格优势、时间先发优势、品牌优势!
某种层面,线上零售都是以价格战烧起来的,就如同家电连锁国美、苏宁等,通过价格大战把家电业态从百货中独立出来一样,同样,线上电商代表京东,以价格战烧出了自己的空间,而阿里系也是通过淘宝、天猫价格战烧出来的。
以京东为代表,为了烧出份额、烧出影响力来,连续多年巨额亏损,前后烧了数百亿资金。
2)与线下零售相比,同样缺乏优势
——线下大店体验优势、小店即时性购买优势,嘿客没法比
而与线下零售相比,嘿客同样缺乏优势。
线下的消费是大件需求体验感、小件需求即时性消费。这两种消费的区别就是低频、单价高与高频、单价低的特点,前者集中在大店、后者集中在便利店。
A、线下大店的体验优势,嘿客比不了
线下的大店的体验优势,算是能够帮助线下守住阵地的一个优势,特别是对于中端、中高端产品而言,成为重要的杀手锏,中端、中高端消费的相对价格敏感度不高,更注重体验,这是线上提供不了的,当然这两年,线下店也在搞线上、线下同价,避免沦为体验店的命运(线下体验、线上下单)。
而嘿客的图片模式,难以让客户体验,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B、线下小店的即时消费,嘿客同样比不了
——快,极为便利即时性的即时性购买,可以说快的不能再快了,就是京东的一日几送都没有可比性,很多人都是买包烟、买瓶饮料就办事走了,根本无法等待、等你一会送来,
同样,便利店的这个特点,嘿客也没法比。
作为零售业态之一,缺乏自己竞争力优势
位置尴尬、业绩也就变尴尬了
顺丰嘿客,就是线上的模式图片展示模式,位置却处于注重体验的线下,极为尴尬!
它的形态可以说是三不像:
一不像、图片展示不如线上展示更全、更详细、也没有线上电商巨头烧出的价格战;
二不像,没有线下大店的体验感;
三不像,没有便利店的即时性。
可以说,这个三不像,让顺丰嘿客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状况,与哪个相比都没有竞争力,于是,它的业绩也就自然尴尬了。
一位朋友曾说了一句话,去嘿客看了一下、既感受不到、也不知道买什么,甚至连包烟也买不了,还是出门去了附近便利店买了烟,这就是顺丰嘿客的尴尬。
这就是顺丰嘿客所面临的问题,它给客户创造的价值在哪里?或者说客户的买点、消费点在哪里?大件要么不如网上更全、更便宜,要么不如线下百货体验更好,小件不如便利店快,真不知道让客户买什么,而客户不知道买什么、消费什么,它又何来营业额?
顺丰嘿客是以一种颠覆传统的方式和想法横空出世的,但恰恰这种对传统商业逻辑的完全忽视使得它陷入定位尴尬的境地。
切记:轻视、忽视传统规律跨界必定失败
传统行业运作多年,有它的规律在里面,不可轻视这些长期所形成规律的特点、价值,一旦忽视这些规律特点,跨界必定失败。
顺丰嘿客亏损背后是跨界之痛
它也是一个跨界失败的典型案例
随着企业规模做大,很多大企业都会走向跨界(品类、行业扩张),但是跨界能否成功,对于它们而言却是很大的考验,有些企业在经历挫折后成功跨界,而更多企业则栽在了跨界之痛上。
对于顺丰嘿客而言,它也是一个典型的跨界失败案例。
虽然顺丰此前有过销售的经历,有一定的成绩,但是如何运作好零售,例如:如何经营好一个零售店、实现区域覆盖,实现盈利,对于顺丰是陌生和缺乏足够经验。
它的这种经历,和我们此前曾经解析过的恒大从地产跨界快消做恒大冰泉,以及微软从软件到做硬件卖手机,这种跨界都有相似之处。
跨界注定了付出代价,交一定的学费!顺丰也逃脱不了。
想做哪一个行,必须要对这一行具有足够深的认知、懂得操作,否则,就会面临失败!当然,这也是企业跨界必须面对的问题,甚至必须承受的代价,每个跨界企业都很难逃脱,只是代价大小、学费多少的区别。
一般企业确实没有这么多资金可交学费!
▎顺丰嘿客已经抛弃、改名、大调整
但探索仍需时间!
顺丰嘿客,与线上顺丰优选合体
顺丰嘿客正在和顺丰的线上电商顺丰优选进行整合,实现线上、线下的一体化。
顺丰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确认,“全国范围内的顺丰嘿客、顺丰家门店都在逐步改成顺丰优选,目前暂没有全部改造完成的时间表,”新店铺仍会以生鲜商品为主。而除了现有实体店统一更名外,顺丰新开的线下门店也会直接使用顺丰优选的名字。9月初,改名后的第一家顺丰优选实体店已在深圳方鼎华庭开业。
100多平方米的嘿客店,大多是进口食品,也有不少国内产地的直购商品,还有酒类、母婴用品等,比早期嘿客店的“只能看不能买”,商品种类丰富了不少。
对于这种调整,业内人士表示,顺丰出发点有两个,5首先是改名、装修后,线上线下的标准化程度更高了,“这跟便利店、洋快餐店有点类似,当标准化程度高的时候,就可以吸引加盟。”其次,顺丰本身物流便捷,是时候在社区盘活,“除服务、商品种类等因素,统一名字后,消费者对零售店的认知度会提升,加之有物流支持,预计还是会为顺丰带来实体店的销售增长。”
顺丰优选线下店,将采取加盟模式
收益分成上,顺丰优选实体店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商品销售分成收入,另一块是自快递自寄自取收入。
据悉,通过线上顺丰优选电商平台交易产生的业绩会跟线下分成,分成比例在15%-25%。
但是,顺丰嘿客调整后的探索,仍需时间
但是,顺丰嘿客调整后的探索,仍需要时间去完善。
虽然,顺丰优选线下店将会和线上商品进行对接,但是顺丰优选的产品目前看来,还是属于低频消费的产品,如南方都市报记者就曾表示,在记者逗留的过程中,店里只有一名客人在现场购物,其余进店客人都是收寄快件。“线上下单和现场购物的人其实都有,各一半的样子。”店员称。
这种状况表明,单纯通过店内现有物品的销售,由于低频,它所带来的客流量短期内,短期内撑起一个店的经营成本、并带来利润是有一定难度,顺丰优选点的盈利支点如何最大化,还需要探索。
顺丰嘿客最佳的业态
便利店+优选特色产品+快递点
或许相对而言,顺丰优选要打破自己以往三不像的尴尬,形成自己的竞争特点。
关键是:一定要让消费者有买的物品、消费的理由,频率越高越高,毕竟只有消费者的消费,店才有进项(收入),才能实现单店盈利的目的!
1、借鉴便利店(提供基础消费品)
按照顺丰店所设的面积而言,它不是百货店,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体验,它的面积和形态更接近于便利店,而且很多顺丰店开在了社区,可以借鉴一下社区便利店的特点——依靠高频、小件消费,带来足够的流水、承担起不少费用,目前虽说有电商、百货的存在,但是便利店的盈利依然很强。这一点都说明了便利店的盈利能力。
而这些产品,还能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形成高频消费,一方面,固定的成熟消费需求,产生一定销售业绩,实现养店;另一方面经常光顾、形成习惯,为店铺其它产品消费引流,便于其它产品增收。
2、优选特色产品(发挥特色优势)
在常规消费外,顺丰发挥自己优势的长处,优选一些特色产品,例如顺丰优选的优势产品(地方特色产品),这些产品属于高利润的品类,属于创收的产品,当然,这其中也可以选一些高频消费的,高频、消费均价大更有价值。
3、快递服务点(发挥快递优势)
快递的寄取,一方面也能创收,另一方面,某种层面,形成了习惯,也是导流,经常光顾,难免会看一下,也会创造消费的机会。
此外,在这些形成光顾频率和消费频次基础上,再延伸其它便民服务,不过那是后面的事情,首先要把前面的工作做好,把人气做起来,把习惯养成,才有后面的机会。
按照顺丰嘿客当时的业态面积而言,它更接近便利店,因此,建立在便利店基础上的综合业态(便利店+特色产品+快递等),更适合它的发展。
当然,如果改造后顺丰优选店选址面积更大,那么它所匹配的产品、服务,也会适当丰富。
零售店是靠客户和消费业务支撑起来的,没有足够的客流不行,没有足够的消费业务量也不行!
有一定的固定客流、有一定的固定消费,再通过服务进行稳定和延伸,慢慢的单店就可以自我造血、直至盈利,一旦单店盈利、意味着模式探索OK,就可以进行大规模复制了,否则,单店不能盈利,开的越多,意味着亏损越多。
所以,一定要通过足够的客户群、客户消费业务实现盈利!
这样下来,顺丰优选几个业务结合起来,就渐渐延伸出自己的竞争价值,综合的价值效应,也有了客户消费的理由,有了客户消费的理由,才有效益和收入,顺丰的社区地网才能盘活。
而顺丰嘿客前后的经历,很值得其它企业、营销人深思。特别是——企业跨界,对于新领域的专业、深度认知,对企业能否成功跨界至关重要!
作者:于建民——《中国专家
公众号:商业领军 ID:yingxiao360-com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