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6:30:22 来源:网络整理
小败局!清华总裁班34位同学众筹开餐厅
经营不善申请破产,3年亏损1000万
近日,北京市海淀法院发布的一则案件引起了社会的讨论。据北京市海淀法院披露,清华大学总裁班34名学员,通过众筹开的一家餐厅,因经营不善,经股东会决议向北京海淀法院申请破产。
据北京海淀法院公开信息可以了解到,债务人成立公司的想法最初是在微信群里发起的,群内成员有120人左右,均是清华大学总裁高级研修班2007年至2013年不同班级的同学。
据了解,申请破产的公司于2014年12月成立,是一家经微信群成员众筹设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其注册资金为680万元(34名股东、人均认缴20万,共计640万),但目前账户资金仅剩5000余元,仍负债300余万元。如果不考虑餐馆破产残值,3年实际亏了约1000万左右。
据每日经济报道称,该餐厅位于海淀区双清路88号华源世纪商务楼三层,距离清华东门和清华科技园仅100米。餐厅经营面积1166平米,拥有餐位216个,内设9个大小豪华包房,一个容纳100多人的宴会大厅,及一个饮茶休闲,举办展览及沙龙的展厅。
不过自2015年开业经营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期间虽多次调整经营模式,但仍未能扭亏为盈,目前已经停止经营,经股东会决议向法院申请破产。
小败局背后!
众筹解决资金问题,却解决不了经营问题
多位老板联合投资项目 商业培训常见现象
曾经很火众筹模式,让这些联合投资增多
这些年,总裁班、EMBA等各种商业培训班众多,引得众多企业老板、高管参与。
在这些商业培训班中,一些相互之间交流、沟通比较不错的老板,往往会有合作意向,进行资源整合,他们也会联合投资项目,如几个老板各投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更多,联合筹建、投资一些项目(公司)。
在前些年众筹概念比较火后,通过更多人联合投资、大家投资相对不多的资金投入的模式,更是让这种联合投资行为增多。
例如此次媒体报道的清华总裁班34位同学,人均20万,对于普通人而言不是小数字,但对于这些总裁班同学而言不是大数字。34名股东、人均认缴20万,加起来也是680万,一笔不小的数字。
但是,曾经很火的众筹模式存在软肋
众筹解决资金问题,却解决不了经营问题
前些年,众筹概念一度非常红火,但是这种众筹模式存在软肋——它虽然解决了资金问题,但没有解决经营问题。
商业运作从来都不是只有资金的问题,还有商业经营能力的问题。
但是,很明显,经营能力是众筹不来的,很多众筹项目在获得资金失败后,多数失败与此。
这些年众筹成功后却由于经营能力不够,而纷纷失败的案例基本都源于此。
因而,即使有了资金,如果运营有问题,最终还是失败结果,无论是曾经的国内众筹明星大可乐、还是国外备受瞩目的摩托车AR头盔品牌Skully,失败都与此有关。
此次众筹餐厅失败
更大可能是跨界经营失败
此次清华总裁班众筹失败,更大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众筹成功后的跨界经营失败。
与其他一般缺乏经验的普通人所进行的众筹不同,此次众筹对象是清华总裁班同学,众筹的对象相对层级高一些,相对拥有的企业老板、高管多一些,比一般普通人众筹具有更丰富的商业运作经验,相对比一般普通人众筹成功比例应该高一些。
此次失败,更大可能是众多企业联合投资失败中的常见现象——跨界投资、投资了他们都不熟悉的领域(或者缺乏新领域的运作高手)。
虽然他们相对普通人,具备更多的商业运作经验,甚至在某些商业细分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当他们投资一个新的领域时,如果团队中缺乏这个领域的运作高手时,项目要取得成功依然很难!
毕竟,每个商业细分行业要运作成功,都不是那么容易,要有一定的经验沉淀、能力沉淀。
餐饮业是一个被很多人认为似乎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但是要做好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做好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经营能力,否则还是很容易失败。
有句俗话说的好——“做熟不做生”,在熟悉的领域相对成功几率比较高,毕竟熟悉领域已经在沉淀多年、积累多年后相对熟悉了,陌生的新领域相对成功几率要低一些,因为新领域往往要重新沉淀积累、交出高昂的时间代价、学习代价、资金代价后才能成功。
正如国内著名企业家、投资家段永平,所推崇的巴菲特投资理念“不做不懂的东西”,段永平更是表示“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
在有众筹模式之前,一些商业培训班上认识的老板联合投资的一些企业、项目,失败也源于此,他们为了一个想法、联合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并进行了不菲的投资,但是由于不懂行、或缺乏新领域的运作高手,往往以失败告终,而在他们熟悉领域的资源整合、往往成功率相对较高!
切记,跨界经营往往要付出一定代价、摸索后,才能成功!
这次清华总裁班34位同学众筹失败的例子,再次给众筹模式的软肋提了个醒,也给跨界投资合作所需注意的问题提了个醒。
这些,都值得其它企业、营销人注意!
公众号:商业领军 ID:yingxiao360-com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