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4 11:00:14 来源:网络整理
商界导读:饮食会改变一个人关于城市的记忆。对于重庆本地人而言,小面是生活,而在漂泊他乡的重庆崽儿看来,小面意味着故乡。可是,小面,这么多人捧着你,为啥子你就是不争气?
重庆,不是森林,是江湖。
解读重庆,必须借助两个符号:一是火锅,二是小面。
火锅中翻滚着重庆人的“情义”,小面里则埋藏着重庆人的“根”。
小面,你为啥子不争气!
就算在重庆,也没有人能天天吃火锅,但是却有不少人每日需要靠小面“醒胃”。火红的汤汁,金黄的面,绿油油的藤藤菜,一勺最爱的浇头淋下,麻、辣、鲜、香,一天的激情就此燃起。
饮食,是会改变一个人关于城市的记忆。
对于安居山城的本地人而言,小面就是生活,而在漂泊他乡的重庆崽儿看来,小面意味着故乡。
无外乎孟非在微博多次提起:“重庆最让我魂牵梦萦的不是川菜,不是火锅,而是路边摊上的小面。”
外地人绝想不到,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南方城市,竟然有如此多的人认可小面。然而,也正是这令无数重庆人须臾难离的小面,却像裹脚小媳妇般长久地躲在背街小巷。
重庆小面,这么多人捧着你,可为啥子你就是不争气?
小面,你为啥子不争气?
因为小面生意不赚钱吗?
比起火锅,小面一样既美味又赚钱,甚至比火锅有着更低的门槛、更久远的底蕴,可为什么重庆火锅驰名全国,小面却不温不火不争气?
作坊式粗暴经营,这是你不争气的原因?
在重庆,火爆的小面馆不在少数,却鲜有人做大做强。
接受《重庆日报》采访时,“老太婆牛肉面”老板就曾说,做得越大,成本就越高,风险也越大,她不想冒这个险。
持有这样想法的小面老板不在少数。还有一些面摊老板认为,吃小面的多是回头客,一旦小面做出了名气,最好不要变来变去。
小富即安,缺乏品牌化经营意识,这是你不争气的原因?
更多小面摊主担心的是,一旦扩大规模,小面的口味就不好掌控。
储奇门眼镜面虽然有一家分店,但却分别由两兄弟经营,两兄弟亲自上阵打佐料。老板蒋树林坦言,生意规模要扩大,意味着要把“秘方”教给他人。对于这个门槛并不高的行当,这相当于把立身之本拱手交出。
口味标准化掣肘,制约规模化扩张,这是你不争气的原因?
当小面落选“中国十大面条”,重庆人所忿忿的是家乡特色在全国形成不了品牌,自己认可的得不到更多人、更大范围的认可。对小面“怒其不争”的背后源自中国对重庆集体认可感的一种缺失。
小面,你做啥子才争气?
有一些逻辑需要我们理清:做生意与做产业不同。
产业的发展靠的是行业里的企业合力,行业里企业合力的强弱,在于行业是否繁荣、正规化,而决定这些因素则有:准入门槛的高低、从业者的多寡、行业标准是否完备、市场的认可性与持续性等等因素。
重庆小面“不争气”在于没有形成企业合力,大家各自为战,行业依然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粗放经营,口味难以标准化造成准入门槛难以降低。
行业发展靠“术”,是可以学来,但品牌缔造却要靠“道”,这个实则受限于创始人自身。
能在全国开花,靠小面就造就几十位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原因。
然而,并不是所有重庆面馆都愿意搞连锁,老重庆人自有一派骄傲,他们不愿意轻易改动岁月变迁中难得的一份安逸,在人来人往中坚守着最得意的“独家味道”。
如同重庆朝天门码头两江交汇,重庆小面的发展同样需要凝聚两股力量:传统的面摊、面馆传承着重庆小面的历史记忆与丰富口味,而现代化的小面品牌运作则担负着重庆小面影响力的提升与产业化的形成。
重庆小面若要争气,需要从传统走向现代,在这一点上,需要做的还很多。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周鸿祎和360“沉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