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4 11:10:16 来源:网络整理
社群原指在某些地区或领域内发生联系的一切社会关系,也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联结的网络。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自媒体可以自由的对外发声,信息通过体育场式社会进行网状传播,不同地区领域内有某些共同特质的群体也可以轻易的集中到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互联网社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睡觉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浏览朋友圈,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也是刷微信,甚至朋友之间已经不再交换电话号码而只保留微信号了,微信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旦当微信出现系统问题无法发送消息的时候,整个社会都陷入社群焦虑和恐慌之中。
微信作为人们连接彼此的一个通道和平台,滋生出许许多多的群体,也就是微信社群。微信现在的五百人群甚至千人大群本身就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人集合到一起产生的,它本身就可以算做是一个社群,由于信息流通的便捷性,这些社群里的人很容易互相影响并产生强大的舆论传播力。
除了各种似是而非的传言,微信朋友圈还大量充斥着类似“首富马云曾经说过的话”“张爱玲说女人不仅要长得漂亮还要活的漂亮”之类的心灵鸡汤。这些文章和语录有很多都是粉丝假托和杜撰出来的赝品。而假托的主角就是网民心中的“男神”和“女神”,在网络社会中,这些像神一样的偶像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微信朋友圈是由相互联结的熟人构成的,是社交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化的桥梁。在微信的社群传播中,谣言不再止于智者;人们会选择性失明,不仅对谣言失去鉴别力,而且还会推波助澜。所以说,微信会造就低智商社群。
微信和微博的区别在于:微信是强关系,微博是弱关系。
朋友的朋友亦是朋友。在微信转发谣言的人比微博更加不可理喻,原因是他的行为基于朋友间的信任,微信把社交群体命名为朋友圈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三人成虎讲的是弱关系之间的重复传播都可以摧毁强关系的信心,熟人间的以讹传讹则更具病毒传播的力量。
个体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屏蔽部分个人属性,取而代之的最重要部分就是集体无意识。
勒庞描述的传统社会的信徒和网络社群中的脑残粉并无二致:
第一,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第四,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第五,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马航飞机失联还是钓鱼岛争端都无法引起网民的持续关注,吸引网民眼球的是娱乐新闻,互联网时代造神更加容易,新神偶像层出不穷,娱乐正在改变中国。
微信作为一个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已基本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快餐式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懒得思考,也没有时间思考。
移动互联时代,社交方式不断出新,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将会越来越容易。未来将会将会经历一个社群爆发的时期——机构、团体甚至公司都会向虚拟化倾斜。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辨别真伪、独立思考,不被低智商社群淹没,是对互联网移民最大的考验。
本文为李光斗独家授权网易财经《亦观察》专栏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为著名机构创始人,中国品牌第一人、央视品牌顾问。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