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富士康困局:跳楼仍频发 以及流水线上迷茫的工人

营销资讯 2020/03/15 10:07:23  来源:网络整理

来源:新京报

核心提示:富士康也曾尝试通过加薪、建立工会等行为,舒缓员工的生存状况。但在这种努力,未能完全奏效。

流水线上的迷茫

走过场的生命承诺

富士康也曾尝试通过加薪、建立工会等行为,舒缓员工的生存状况。但在这种努力,未能完全奏效。

厌倦并依赖着

厌倦却又依赖,这或许就是当代中国工人之于富士康以及如它一样的中国工厂的复杂感情。

流水线上的打工者

接受心理咨询期间,热线响起,廊坊富士康有人跳楼了。尽管经心理咨询师及宿管等人的干预挽救了一条生命,但关于跳楼的话题在富士康一直未曾停歇。

一个床位一个月换了三人

廊坊富士康园区占地约千亩,东西走向,繁盛时期员工曾达七八万。

记者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一起,手持大包小箱,列队在富士康园区,去往公寓楼。

机械、压抑的流水线生活

凌晨三时,记者的双腿已经失去知觉,机械地从操机台,不断打滑,滑向测量间。

423730分,廊坊富士康的一个厂房车间,记者和其他三十多名新员工一起,在流水线上通宵作业。

进入车间,迎面扑来浓厚的化工气味,地面上绿色的地板沾满油渍,走在上面不时打滑。

操作间机器轰鸣,上百人在数百台飞速运转的操机台前忙碌着。

工友们站在流水作业的操作台前生产一款畅销手机金属框架。该框架边沿被机器切割成薄片,十分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划伤手指。

新员工中,多数男工被分配在操机台手持喷枪,经老员工简单指点,开始流水作业;女工则对所生产出的产品精度进行测量,超出误差范围的将判定为废品。

记者负责对二十余台机器生产出来的每一个流程产品拿到测量台测量。然后再拿着流程产品返回测量台,并反馈给操机台前的工友。

记者的这个活儿在不少站在操机台前作业的工友眼中再轻松不过了,可以来回走动,可以和女工搭话聊天。

实际上这个工作并不轻松。记者需要将二十多台机器生产出的每一个产品样本分别送到距离记者二十余米远的测量中心。

你要跑起来,否则检测不完,良率会降低。在油滑的地面上,一个工友向记者叮嘱。

从晚上8点到凌晨11点,二十米远的跑道,记者不间断跑了三个小时。

夜晚11点,是吃饭时间。我们在食堂匆匆饭毕,短暂歇息后,又匆匆返回车间。

12点到凌晨起,一刻不停地沿着二十米长的跑道来回行走。其间,几位操机台工友操机时,闭着眼睛,趁线长不在,休息几秒钟。

凌晨三时,记者的双腿已经失去知觉,机械地从操机台,不断打滑,滑向测量间。

记者的身上星星点点沾着油渍,大脑已空白,重复着机械劳作。

凌晨四点多,因为良率低,线长将质检人员组合到一起,昨天的废品情况30多个,今天是60多个,你们在干什么……”

你们是否用心做了,我咋向上面交待,线长表情痛苦。

凌晨五点,8小时工作完成。新员工可以休息,老员工则多选择再延长2个小时,以便赚取加班费。

机器轰鸣声中,厂区领导召集新员工训话,一个管理人员说,如果对我有意见,可以拨打关爱热线,但你们要知道,别人拨打了那么多次,工作人员没有一次找过我事儿,你们自己掂量。

无法提供帮助的关爱热线

关爱热线告诉想调岗的王二猛,你需要自行先和目前的车间沟通,声明要调岗;然后找好愿意接收你的车间,声明愿意接收。

王二猛最近几日情绪低落,经常晚上独自饮酒。

身材高大、相貌憨厚的河北人王二猛半年前,在河北地方县政府的鼓励下,和其他数十名老乡一起,坐上政府安排的大巴,来到廊坊富士康园区。

这个壮汉,一进入车间,就经常加班加点

他做的是抛光的工作,每天要抛光29筐手机后盖,一筐36个,累计要抛光千余个。

辛苦的工作没有换来管理者的赞许。王二猛说,他的直接上司——线长,尤其看重良品,但因多种原因,王二猛所生产的良品率并不高。

他解释称,手机后盖抛光是流水线上最后一道工序,他无法左右流水线上的其他人——如果手机后盖的不好,如果承载抛光液的桶不干净……都会导致良品率降低。

如果良率低,线长会直接劈头盖脸说,你今晚别回去了,直接面圣吧。王二猛称,这里的圣上,是富士康线长的直接领导:一位科长。

巨大的良品压力导致王二猛经常失眠,甚至靠药物安神。

每逢夜班时,最难熬的是凌晨。刚开始,一到凌晨五点,王二猛养成了一个习惯,偷偷站着睡觉十分钟。

最近,王二猛不敢睡觉了。

一个月前,王二猛去其他车间支援,车间的机器手咔嚓咔嚓上下摆动,凌晨5点左右,一个小伙子操作中打瞌睡,不小心一低头,机器手猛地抓住头向下按。我看到他满头是血……亏得瞬间躲开。不然可能没命。

他当时惊得一身冷汗,瞬间清醒。随后,他越来越怕上工。

他厌烦了操机台上的工作,想换一个环境。

在室友的建议下,423日晚,他拨打富士康员工关爱热线78585(请帮我帮我),咨询是否可以调岗。

关爱人员答复称,无法提供帮助,你需要自行先和目前的车间沟通,声明要调岗;然后找好愿意接收你的车间,声明愿意接收……”

挂了电话,王二猛一脸迷茫。

423,记者来到心理咨询中心,称自己压力大,看到工友们陆续离开,心里难受,并且工友们说像机器人,不知道该怎么调节。

心理咨询师说: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而要看自己是否适应环境,这也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你选择富士康,富士康也要对你做出选择。

记者接受心理咨询期间,热线响起,廊坊富士康有人跳楼了。

尽管经心理咨询师及宿管等人的干预挽救了一条生命,但关于跳楼的话题在富士康一直未曾停歇。

走进富士康的年轻人

一些打工者对流水线的枯燥和单调显得不以为意,相比之前的漂泊,富士康是他们人生规划中,重要的一站

因为不一样的缘由,他们的打工轨迹重合到一起——坐到了富士康的流水线前。不过,没有人愿意在此长干。他们想趁青春流逝前,追逐自己并不宏大的梦想,比如找个对象,比如开个小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与打工、漂泊和富士康有关。

16岁那年,出身农家的张顺地开始在太原扛水泥,扛一袋100斤的水泥爬一层楼赚5毛钱;范振鸣在16岁时离开大山,到县城一家汽修厂做学徒,中秋节一个人煮着饭号啕大哭。

因为不一样的缘由,他们的打工轨迹在去年的111日重合到一起——坐到了富士康的流水线前。这些吃苦惯了的打工者,对流水线的枯燥和单调显得不以为意。有人甚至想,有规律地吃饭、睡觉就是一种幸福。

不过,少有人愿在此长。他们想趁青春流逝前,追逐自己并不宏大的梦想,比如找个对象,比如开个小店。

只是想想而已。离开富士康后,没找到太好出路的张顺地回到了建筑工地打工——那是他16岁时的第一份工作。

打工始于16

来富士康打工,什么人都有,却都是些没出路的人。张顺地觉得,但凡还有点别的办法,就不会来富士康遭罪了。

28岁的李国春是在去年1030日的深夜到达太原的。这位原煤矿工人下火车后有些狼狈,他口袋里只剩了8块钱。

他本来打算到太原后,即刻奔赴富士康报名的,当天进厂花不了多少钱

深夜已经没有了公交,而8块钱既不够打车,更不用提住宿了。他钻进路边的网吧,找张椅子眯了一晚。第二天,他花15上了一个小时的网,给远在四川打工的女朋友留言,200块钱过来

之后,李国春挤公交赶在8点之前到了太原富士康的北一门。这时,28岁的张顺地、20岁的范振鸣等人也提着窝了被褥的编织袋,等待进厂。

他们之前素昧平生,但却已在打工或者漂泊中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岁月。

李国春此前一直在煤矿下井;张顺地在一个小铸造厂待了10年;范振鸣则一直辗转在汽修店和餐馆,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与他们同行的,有做了几年小买卖赔本欠下债务的前老板,有在北京摆了十数载大排档无以为继后的返乡青年,还有原来跟着团伙摸黑从工地顺钢筋的问题少年”……

什么人都有,却都是些没出路的人。张顺地觉得,但凡还有点别的办法,就不会来富士康遭罪了。

16岁时,也就是2000年前后,张顺地走出了吕梁山区。嗜赌的父亲败光了家里曾一度拥有的宽裕生活,而家中本已贫瘠的土地,也因为政府征用越来越少。打工是生活的唯一出路。

范振鸣也在大山里度过了自己的中小学时代。辟于山上的地产不了多少粮食。

近些年来,跑到外面世界去打工渐成了村里青壮年间的风气。留守村子的只剩下老人和儿童。

村子以外三四十里是另一幅光景。范振鸣说,那边有些村子的地下发现了埋藏较浅的煤矿。煤矿公司给这些村子里的村民每人四五十万的补偿款。范振鸣常常幻想着,自己能被那样的幸运馅饼砸中。

2008年时,范振鸣离开村子外出打工。第一站是县城里的小汽修店。

比起他们,戴着眼镜的李国春多读了3年高中。高考时,他的成绩离第一志愿山西大学的录取线差了七八十分。他想再复读一年,可母亲跟他说,托人在煤矿找了份差事,你下井去吧。

走南闯北的岁月

那年的中秋节,他和同事蹲在汽修店煮米饭。煮着煮着,米饭煳了。掀锅看着黑乎乎的米饭,16岁的他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李国春在煤矿里一待就是五六年。他每天坐1个多小时的小火车下到地下几百米处,扛几百斤的机器在巷道里行进。一个月下来,他能拿到五六千,甚至更多的工资。

李国春觉得这份工作还算不错。但不幸的是,2011年他走着路,被一辆车撞成骨折。车主赔了他9万块钱。

伤愈后,他没法干重活,只好在煤矿办了个停薪留职。那9万块钱被他存到存折里,一分钱没动。对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的他来说,这9万块就是下半辈子的指望。

2008年奥运会前后,16岁的范振鸣到了县城一个汽修店做学徒。身高162的他每天抡着大锤,一锤一锤地把被撞坏的汽车保险杠或者车壳砸平整。

活儿很累。瘦小的少年常常感到胳膊麻木。赶上旺季,他还得加班抡锤到很晚。

两个月下来,老板扔给他90块钱。那年的中秋节,他和同村一起出来的同事,蹲在汽修店煮米饭。煮着煮着,米饭煳了。掀锅看着黑乎乎的米饭,16岁的他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突然就想家了。范振鸣第一次觉得还是家里好

那位曾经走南闯北的前老板,到富士康只带了一条暗黑色的裤子。几周后,他开口问上铺的室友,能不能先借一条裤穿。他想换洗下,但舍不得花钱再去买条裤。

范振鸣后来又跑到煤矿学着铺设电线。老板给他的学徒工资是三千,并承诺出师后涨到六七千。收入可观了。但是,没到矿井几天,他看到一块落下的煤块贴着前面两个工人耳边擦了过去。

他害怕极了,于是选择了离开。

范振鸣又到了一家餐馆后厨煲汤,月薪1500元。餐馆的经历同样不算愉快。

在像现在的范振鸣一样20岁的时候,张顺地已在一家铸造厂找到了自己的第三份工作。在这之前的16岁,他曾在工地上扛水泥。扛着100斤的水泥上一层楼赚5毛钱,出大力的活

扛了3个月水泥后,他去了一家石膏厂。那段日子给他留下记忆最深的片段是:初冬,他跟工友去火车站接货。货物迟迟没来,夜里气温跌到了零下,他们围着一个小火堆,躺在马路上睡了一夜。

铸造厂给的工资比前两份工作都高得多,一个月四五千元。这钱并不好挣。他和一个工友合作,拖一辆装有半吨铁水的小车。他弯着腰拖了近十年,落下个腰椎间盘突出。

2009年时,当时还在铸造厂上班的张顺地,萌生了做生意的想法。看到村里一下添了五六辆运煤的半挂车后,他与朋友合伙也买了一辆。他为此掏出了打工以来攒的积蓄,又贷了点款,累计投入了10万多元。

运营了不到一年,短途运输不景气起来——运费从高点时每吨130多元,跌到了每吨70多。扣除油费、过路费、司机工资等各项成本后,运输一趟只能赚五六百块钱。

这点钱还不能稳稳地落入车主张顺地的口袋。半挂曾经蹿到路边的沟里坏过一次,张顺地四处借了3万多块钱修车。不久后车再次大修,他又扔进去1万多块钱。

跑车路上,频频被碰瓷让张顺地烦恼。有一次夜里,一辆QQ把他的半挂逼停,5彪形大汉打着手电找到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划痕说,半挂溅起的石子把QQ车划了。

他担心藏在坐垫下的一万五千块钱被这伙人发现,于是痛快地拿出500元,说兄弟们拿这点钱去买几盒烟吧

再后来的一天,司机打电话给张顺地,惊慌失措地告诉他,半挂撞了辆载着七八个人的面包车。张顺地吓得够呛,当时就想如果出了人命赶紧跑路。还好只有一个人受伤,他举债三四万赔偿了伤者。

一个跑车的朋友遭遇车祸之死,让张顺地产生了卖车的念头。卖车后,跟合伙人一算账,他分到了2万多块钱。这意味着,2年的跑车之旅耗尽了他打工以来大部分的积蓄。

有关爱情和理想

范振鸣的富士康之行关乎着爱情与事业,但流水线上挨着的大姐提醒他说,找对象可是要先买房子的。

那辆半挂车并不是只给张顺地的生活平添烦恼。它帮助漂泊中的张顺地得到了生命中可贵的东西——爱情。

2010年底,他跟老家一个水产店老板的女儿结婚了。在这之前,因为家里穷讨不上媳妇,他没少被村里的人戳脊梁骨

张顺地说,媒人提亲前,未来的丈母娘就对整天开着半挂打水产店前经过的他有了不错的印象——“这么年轻就开上了半挂,这个后生肯定很不错

结婚后,张顺地和老婆商量,把村子里的老宅翻盖成新房。当时,张顺地的全部存款只剩了一万五千块钱。他咬牙说,盖吧,啥时候没钱了再想办法。

盖着盖着,到用钢筋的时候,一分钱也没了。他在老丈人的水产店门口徘徊了很久,没好意思开口。老丈人看出了他的窘迫,塞给他一沓钱。

来富士康之前,张顺地家里就剩了几百块钱。他经常夜里躺在床上想,自己过得苦也就算了,何苦还要连累上老婆。

正值青春的范振鸣,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一份爱情的降临。

这次来富士康打工,范振鸣的一个目的就是看看能否找个女朋友

单调而机械的流水线生活压抑了青春,爱情是再好不过的调味剂。七八万人规模的太原富士康被戏称为婚姻介绍所

的启动资金。

流水线上挨着的大姐提醒他说,找对象可是要先买房子的。

李国春也把这次来富士康打工作为一个短暂停留的驿站。他想上三个月班后,攒上一万块钱的路费,到四川同女朋友再图长久打算。

张顺地则计划用这几个月在富士康打工赚的钱,过年时还下债——他现在负债三四万元。

那些块八毛的事儿

李国春到超市转了一圈,发现超市卫生纸2块钱一卷,贵得很

他们珍视每一分钱。厂牌里的400块钱被细致地分拆到每一顿饭上。早饭3块,午饭和晚饭各5块。一个不到20岁的小男工吃早饭时计算说,如此400块钱正够一个月。

他们盖的被子大多是花35块钱从厂外面的小店铺里买的。被子很薄、掉色,而且散着一股莫名的味道。即便这样,有的工人还舍不得花这个钱——被子花15块钱买二手的,枕头是从那些没人住的, , 宿舍里捡的。

张顺地的老婆来看他,两人去富士康外面找了间一晚40块的旅馆。张的老婆嫌太贵了。李国春到超市转了一圈,发现超市卫生纸2块钱一卷,贵得很

至于那位曾经走南闯北的前老板,他到富士康只带了一条暗黑色的裤子。几周后,他开口问上铺的室友,能不能先借一条裤穿。他想换洗下,但舍不得花钱再去买条裤。

至于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作,李国春和张顺地都觉得,比起下煤矿和拖铁水,流水线的工作算不上太累。

一个“90的小老乡抱怨流水线太累欲离职而去时,张顺地跑过去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这点苦都吃不了,你还能做什么?

只是,有时候,张顺地自己也发牢骚说,跟个机器人一样,只有不停地磨啊磨。刚入职的前几天,几个夜班上下来,负责收料的范振鸣,感觉自己的胳膊没有了

去年11月,张顺地没有想到,他的未来是老家吕梁的一处建筑工地。今年开春,富士康极少加班。没了加班,就意味着月收入只有1800块的底薪。一宿舍10个人走了8个,只剩四川之行出现变故的李国春和另一个两出两进富士康的工友还在坚持。

与水泥和砖头打交道的一天,从天亮开始,至晚上七点甚至更晚结束。一天的工钱是200多块。腰不好的张顺地觉得这活儿还不错,能赚着钱

只是,从16岁到29岁,颠沛流离13载,兜兜转转了一圈,打工仔张顺地又站到了刚出发时的原点。

第一赢销网

.
  • 上一篇:杨元庆的三级跳:从员工到打工皇帝
  • 下一篇:凉茶大王陈鸿道:出逃的加多宝控制人
  • TAG: 富士康

     


  • 查看所有富士康困局:跳楼仍频发 以及流水线上迷茫的工人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人气排行

    热门标签

     

     

    客户服务: 010-52899818 第一赢销网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08012258号

     

    营销网门户—第一赢销网,汇聚领导力管理商学院、广告品牌策划、终端销售促销、招商创业加盟等知识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