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0:35:20 来源:网络整理
蒙牛换帅一个月孙伊萍改革阻力大
来源:投资者
核心提示:虽然在重塑蒙牛品牌上中粮已经提出了一系列举措,然而中粮系蒙牛孙伊萍改革面临的阻力也同样不小。
,蒙牛乳业高调换帅,杨文俊不再担任蒙牛乳业总裁,改由来自中粮集团的孙伊萍接任。这意味着,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十大创业元老已全部淡出管理层。
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真正接管一个“生猛”的民营企业,两者如何结合,未来的蒙牛将会是什么样子,一时间引起各方关注。
而如今中粮系蒙牛已经在孙伊萍的手下度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官上任的火头似乎还没有烧起来。在分析人士看来,虽然在重塑蒙牛品牌上中粮已经提出了一系列举措,然而孙伊萍改革面临的阻力也同样不小。
国企味道渐渐凸显
“换帅后,蒙牛内部人员调整并不大,这是由于孙伊萍并未多带一人入驻蒙牛,因此将继续倚靠蒙牛原有团队,这是出于保持组织管理层稳定性的考虑。”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确实,在管理架构上,宁高宁曾表示,希望孙伊萍保持蒙牛市场化运作方式,按市场的需求来运作,避免剧烈的改造,以维持原蒙牛团队的稳定。中粮连同蒙牛,对于此类人事变动、组织架构调整都极为低调。
不过,在乳业专家陈渝看来,蒙牛不再像以前“生猛”,渐渐有了些国企的味道。“我总觉得和他们接触时,感觉不到以前蒙牛那种冲劲。”此前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他如此表示。
或许这在要做出改变的中粮看来是一件好事,毕竟要接手蒙牛,面对的不仅是前期负面的食品安全风波而导致品牌价值受损,如何着力解决,并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是较为紧迫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内部文化的整合,中粮作为国企身份和民营起家的蒙牛在企业文化、运营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双方在这些环节的良好衔接是提高效率的途径。
而在陈渝看来却有些无奈,毕竟发展是要有好的改变。
孙伊萍曾对媒体表示,在蒙牛的工作基于两个原则,第一,任何人不会因为改革失去位子;第二,在改革过程中,不会让各个利益方利益受损。可见未来的蒙牛,人事上并不会大换血。
不过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据一位接近蒙牛管理层的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近期中粮可能只来一两个人,但对蒙牛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更换都在逐步进行,中粮还从别的企业挖了一些人去蒙牛,这些人会被培养成大股东中粮的新势力,要掌握在人财物方面的话语权。
规范奶源前路漫漫
蒙牛人雄风渐弱或许也说明了一个无论业界、中粮还是蒙牛都意识到了的现实:乳业拼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粮管理层认为,在管理架构虽将继续保持蒙牛市场化运作方式,而在品牌推广方面需要进行变革,这需要重塑品牌,“深耕奶源是重塑品牌的一个环节。”孙伊萍曾表示。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改革不现实。“即使关掉小奶站之后,中间依然存在奶贩子,虽然不通过散户收取牛奶,但是奶贩子收集了还可以交给企业,这是换汤不换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道:“蒙牛应该加强的是奶站的管理,直接对奶农和生产设备进行投入,甚至采用视频监控、批批检查和建立追溯。”
此外,蒙牛这些年来奶源的缺口是一大问题。据《投资者报》此前的报道,蒙牛每年都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奶源缺口,如果取消这些小奶站的供奶,那么就难以保证蒙牛每年巨大的销售量。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型牧场的弊端是存在疾病控制和环保问题。一旦疫病出现,规模大的牧场损失会更大,而且大型牧场的环保问题难以解决。目前,大型牧场周边区域已有多次反映大型牧场造成的污染问题。
从目前来看,自建牧场短时间难以满足奶源缺口。因此中粮改造蒙牛奶源短期难见其效。
改革被指未涉及核心
不过在业内人士来看,自建奶源也好,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也好,都未直指蒙牛改革的核心。
“如果蒙牛真想改革,应该请业内的专家,比如乳品加工专家、人事专家、市场专家、奶业管理专家和风险投资预防专家,每个环节每条线都派驻专家,然后拿出相应的对策,该放弃什么,该坚持什么。”一位业内专家这样说道。
不过,从目前来看,孙伊萍的改革阻力还是很大。
“孙伊萍现在是如履薄冰,因为蒙牛是一个烂摊子,而且蒙牛的暗中势力很大。”一位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杨文俊在蒙牛做了十年,有多少亲信势力。中粮如果不管的话,这样一直走下去也很成问题。”
■相关链接:孙伊萍空降蒙牛——温柔总裁柔性进攻微创战术
蒙牛是行业“异数”,如果再被“国企化”情况会更糟,这也是三年来中粮一直“控而不管”的原因。然而,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让中粮感到作壁上观等于引火上身。宁高宁再三思考之后,决定派一位执行力强、攻击性弱的柔性总裁空降。
蒙牛新帅与旧将第一次大规模的呼应演练,显得很有气势。听到蒙牛中高层洪亮的声音,台上的孙伊萍点了点头。“这句问候来自中粮集团,今后它将作为蒙牛公司内部新的企业文化,传承下去。”
此刻,在这间大会议室里,孙伊萍揭晓了答案:“新蒙牛的目标是从品质到管理对标国际,成为中国质量最好、最专业的乳品企业。”类似的话,百余名蒙牛旧将听了若干年了,新意何在?
孙氏“三套车”
平静的湖面下暗藏激流。
会议开始,孙伊萍在台上讲述了如何实现蒙牛新目标的三条途径—“人、系统和文化”。这是孙对自己多年管理经验的总结,接手蒙牛之前,她曾在中粮集团旗下的不同产业系统中担任高管职务。
“人”的因素不必多说,在解释如何建立“系统”时,会场上所有人的表情都凝重起来了。许多关注中粮掌门宁高宁的人都知道,近来他很看重一个词“建系统”,果然孙伊萍在建系统上下了一番功夫。
说完系统,孙又讲了“文化”上的改进,孙伊萍觉得蒙牛人要变得更“高尚、阳光、责任、透明”起来,“新蒙牛”旨在重塑价值观的行动被命名为“阳光行动”。这时她也没忘带上一句,“中粮的司歌也叫‘阳光’,其中有一句是‘蓝蓝的天空下有个家园,风雨来时我们肩并肩’。”
这是当天孙伊萍第四次提及中粮。未来,蒙牛身上必然会出现更多中粮的影子。
柔性进攻
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回到两个月前,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对接手蒙牛很是抗拒的孙伊萍。对公司质疑、被动加入、然后高兴、到兴奋—孙伊萍喜欢这样表述自己对蒙牛态度的转变。
留给孙伊萍考虑的时间只有两周。期间,宁高宁找来多名“说客”做她的工作,她也带着女儿去超市看了蒙牛的产品。一直拖到最后一天,孙伊萍才点了头,“也是翻来覆去地想,从毕业就一直在中粮,主要是出于一种责任。”
在中粮集团新闻发言人殷建豪看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是宁高宁较看重的。
孙伊萍被寄予厚望。到北京后,宁高宁亲自嘱咐人为她操办吃、住、行在内的一应事宜。工作上,中粮上下也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
改进“易碎品”
这些问题孙伊萍并非懵然不知,但作为“空降兵”她必须考虑蒙牛员工的感受。拯救这家个性十足的公司,孙伊萍选择了“温柔疗法”,发掘其优点,鼓励为主,辅以变革。
孙伊萍的父母都是南方人,她也自小在江苏长大,本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女子,身上却有一种独特的坚毅气质,也因为说话直爽、行事雷厉风行,常被人误以为是东北人。这种性格有利于她和“阳气”十足的蒙牛团队沟通。经过这些天的草原暴晒,孙伊萍黑了不少,现在她逢人便说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内蒙人了。这些都拉近了她与员工的距离。接触到的许多员工都会向孙伊萍诉苦,表示很多问题都是行业问题。孙伊萍愿意倾听这些声音,同时也引导员工重视公司自身的问题。比起掩盖问题,她更愿意借机解决问题。
随着对蒙牛了解的日益深入,孙伊萍梳理出了改造蒙牛的方向和思路。“蒙牛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些人的价值观慢慢培养得优秀一点,懂得怎么做人、做事,怎么考虑得更长远点,他们现在是短期行为。”理清了方向,孙伊萍越发兴奋起来。
按照宁高宁所希望的那样,孙伊萍打算在稳定蒙牛股价和蒙牛团队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市场化运作和改进。
微创战术
为避免造成内部剧烈波动,孙伊萍尽力维护各方利益的平衡,“在过程中不让任何高管因为改革失去位置,不让各个利益方利益受损。”
从重塑品牌形象入手,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亟待解决,而且不会触动太多关联利益。实际上,关于此的动作,早在质量规划大会前就已经展开,同步从系统规划产品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奶源建设等多个环节推进。
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奥美刚与蒙牛达成协议,为后者重新构建品牌形象。“蒙牛的品牌形象要变得更加温和,令人有去拥抱它、贴近它的感觉。”孙伊萍说。这也代表了宁高宁的想法。宁的要求甚至更高,除去公司层面的形象再造,他还希望孙伊萍的形象也与其匹配,“照片重拍,发型也换一下”,好增加些亲和力。
此外,产品品类单一,以低利润常温奶为绝对主力的现状,也亟待解决。孙伊萍表示,解决上游奶源问题后,蒙牛将布局巴氏奶。另一方面,孙伊萍已经在与合作伙伴阿拉协商,解决双方合作的排他协议,调整产品结构,解开在奶粉市场的困局。
弥补蒙牛短板,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中粮需要适当调低对蒙牛增长速度的预期,减轻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压力,让蒙牛自身获得弥补短板的机会。
然而,孙伊萍还没有接到董事会关于放慢增长速度的任何消息,她明白“一边要兼顾股市的反应,一边要调整内部的结构,其实不容易,所以要掌握尺度。”
“我觉得,未来蒙牛最糟糕的情况是,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外来的、所谓的‘聪明’领导身上,那样蒙牛肯定要失败的。成功的最核心是要调动每一层次的员工的智慧和想法。”
第一赢销网.
发表评论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人气排行
热门标签
客户服务: 010-52899818 第一赢销网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08012258号
营销网门户—第一赢销网,汇聚领导力管理商学院、广告品牌策划、终端销售促销、招商创业加盟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