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1:12:48 来源:网络整理
余承东 超低端手机没未来 华为没兴趣玩下去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本报记者 施建 深圳报道
今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3400万部,同比增长62%,位列全球第三,也是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增速最快的一个。而在余承东看来,作为转型的结果,定位中高端的华为P7两个月内销售超200万部,而PK小米的电商品牌荣耀“也已经杀出来了”。
不过,因率真本性而被外界誉为“余大嘴”的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CEO余承东,风格依旧。
“三年来,噪音非常多,对我的投诉也非常多。”8月6日,余承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承,华为手机业务的转型与大平台B2B业务的思维惯性难免冲突,“有人说我老余好大喜功,外界也多次传言我要下课”。
余承东回忆说,异议面前,为了表明自己的坚持,曾多次在内部放话:“在我手里,华为终端要么做没了,要么做上去,没有第三条路。”
如今,捷报传来,不仅华为内部的“噪音”渐趋平息,而且也更坚定了余承东对手机趋势的判断。“超低端手机没有未来,华为没兴趣玩下去。”余承东说。
不再跟运营商玩超低端机
“运营商3个月换一代机器,经常推出超低端手机。”余承东认为,单纯倚靠运营商渠道大量推超低端手机注定是一条不归路,“华为以前在欧洲一度卖了很多手机,都是低端白牌,开始还挣一点,后来参与的厂商多起来,就不挣钱了”。
余承东表示,就手机业务来看,跟着运营商做B2B生意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按照终端用户的导向来做,不是用户喜欢什么做什么,而是运营商喜欢什么做什么,结果就是没有精品,一年下来款式繁多,利润率低,还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
运营商导向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为了降低成本,一家海外运营商要求华为去掉手机上的闪光灯功能,但消费者对这样的产品根本不接受,因为这个地方经常停电,用户经常拿闪光灯来做手电筒用。“想都不用想,卖不出去的产品,为什么还要做?”余承东说,当地团队给自己的回答是,“运营商要求这么做”。
余承东说,华为的手机产品在中国市场尽管有品牌,但以前都是在超低端,运营商只要便宜的产品,对华为的定位就是中低端供应商,至于中高端,有苹果、三星。
另外,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运营商对定制产品预装了很多自己的应用。
出于“超低端手机是条不归路”的预判,三年前,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业务就提出转型思路,一方面就是产品从超低端向中高端走,减少机型的同时做精致的产品;另一方面就是在销售渠道上,降低对运营商的依赖,发展电商和公开渠道。
拿什么平息噪音?
“小米是以批发价做零售,成本结构上就省了至少30%。”余承东回忆说,在小米刚推出第一代产品还面临不少瑕疵的时候,他就很看好小米的模式,“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看好你为什么不做”?
“我老余又不是傻瓜。”面对自己的设问,余承东解释说,华为手机的转型确实慢了点,但需要强调的是,手机终端业务只是华为巨无霸体系中的一部分,做事情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限制。
在余承东看来,华为过去在运营商系统设备业务上的B2B思维、习惯,与作为消费品的手机业务要求的B2C运作要求,有很大的差别,需要转变员工的思维习惯,核心就是要真正面对终端消费者。
“消费者喜欢的是精致的产品。”余承东说,但现实是,团队习惯了运营商的B2B操作模式,放弃了海外的OEM业务,又不会卖自己的品牌,“生意一下子就没了,很可怕的事情,那时候,内部有支持,有反对,但总体上噪音非常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又不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余承东回忆说,中国区直到去年反对声音还非常大,“比如说P2,产品很好,但中国区根本就没卖”。
余承东还透露,华为在两年前就做了一个全铝合金的手机,整个手机没有一条缝,一个奢侈品品牌看了后觉得非常好,但由于成本增加了二三十美元(相对P6),最终销售不愿意卖,只能躺在实验室里。
“后来P6强行卖,结果卖得很好。”余承东说,去年中国区P6卖了接近300万台,为中国区创造了70%-80%的利润,“今年P7也卖得非常好,两个月销售200多万部,噪音终于平息”。
平息噪音的另一把“倚天剑”则是荣耀品牌。余承东对记者表示,荣耀是华为手机的“特区”,用来在电商渠道上PK小米,“现在来看荣耀杀出来了”。
余承东向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华为电商渠道出货量在中国区的占比已经超过30%,销售额占比超过40%,预计到下半年电商渠道占比将超过50%,“荣耀是真正可以与小米抗衡的电商品牌”。
“荣耀从去年年底才开始做,半年多的时间有这个成绩不容易。”余承东表示,将来电商渠道和公开渠道的占比还将进一步提高,与之相比较,运营商渠道的占比将缩减至20%左右。
“UI只是小花小朵的点缀”
“中国历史上搞了很多改革、变法,从结果来看,搞得太激,就会变成先烈。”余承东对记者表示,即使到现在,华为终端业务还是与大平台捆绑得很紧,因此转型或者变革的步伐不可能走得太快,要一步一步来。
余承东调侃地说,转型要有节奏感,“过去几年,如果终端业务亏损了,或者哪怕有一年没完成指标,我就下课了”。
“我每一年述职的第一张PPT内容就是‘对消费品的认识’。”余承东表示,在华为内部,一直有人持手机PC化的观点,认为智能手机今后比拼的核心是成本、供应链,“我的观点是要按消费品的规律来做事,即使是PC,也不仅仅是比成本。我看今天现场四台电脑有三台是苹果,价钱不便宜吧?”
“B2B和B2C要求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要求也不一样。”余承东说。他又透露,以前一线销售的考核由终端BG负责,现在被划入地区部了。
对于手机业务未来的战略,余承东表示,一是要继续做有震撼力的产品,并随手掏出了一台蓝宝石屏幕的P7手机,并让记者拿刀尽管划;二是要进一步在电商渠道和公开渠道拓展,提高品牌知名度。
“华为手机不会单纯追求量,也不会谋求短期内赚取很多利润。”余承东表示,华为是一个长跑型的选手,在保证一定业绩的基础上,会倾向于为未来的发展而投资,“打个比方,我们品牌的目标不会是大众集团中的大众,至少要是奥迪,或者成为保时捷”。
“未来是大数据、云服务的时代。”余承东认为,大数据和云服务将让手机变得更聪明、更智能,华为正在这些方面进行大量投入,比如芯片、算法等,“目前终端仅软件团队就有1000多人,还有华为2012实验室(指华为面向未来的中央研发平台)也在投”。
至于目前一些厂商热衷的UI设计层面的研发,余承东评价说,尽管华为的Emotion UI在业内做得很不错,本地化体验超过三星等,但强调UI不会是未来手机业务的核心战略控制点,“最多是小花小朵的点缀,属于装修层面的东西”。(编辑 卢爱芳)
(原标题:“超低端手机是条不归路”余承东复盘华为转型)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链接:华为下半年手机机型 将减少80% 告别圈地时代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作者:李娜
“不断奶的孩子长不大,过去华为主要跟着运营商跑,但是低端机的路线走起来非常吃力。”余承东对记者表示,过去低端、超低端、更低端,华为都会去做,但是走这条路是牺牲用户导向来做的,是条“不归路”,走下去是没有未来的。
[ “但这个决定已经做得很晚了,用了三年时间才砍掉这些超低端机型。”在余承东看来,过去华为是运营商的“乖孩子”,但是断不了奶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
华为正式宣布告别过去手机行业所信奉的“圈地时代”的规模战。
“下半年我们手机的机型数量将会减少80%以上,只有几款手机,本来的计划是五六十款。”华为消费者BG的CEO余承东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华为未来将更专注手机的品牌和利润,对于一些运营商渠道的超低端产品将会放弃。
“不断奶的孩子长不大,过去华为主要跟着运营商跑,但是低端机的路线走起来非常吃力。”余承东对记者表示,过去低端、超低端、更低端,华为都会去做,但是走这条路是牺牲用户导向来做的,是条“不归路”,走下去是没有未来的。
前不久,终端对外发布上半年业绩情况,余承东表示,上半年华为终端利润目标过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0%,海外市场整体增长良好。而据IDC的统计报告,今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发货量超过3400万部,同比增长62%,市场份额上升至6.9%,居全球第三位。
告别规模战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运营商与手机厂商之间的利益博弈一直存在。而在很多厂商心目中,如果不想在智能手机爆发浪潮中掉队,紧跟运营商是较好的思路。
“不仅仅是低配置的市场,高配置的市场也一样,在卖第50万部手机前,我们一款四核5英寸的定制手机都是不赚钱的,利润已经被压到最低。”此前,曾经有国内品牌厂商对记者如此解释自身与运营商之间的关系。
华为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问题。
过去,由于华为长期以来实行的是捆绑运营商的进行定制或者捆绑,通过零售渠道完成分销的只有35%,并且随着竞争者增多,利润情况也并不理想。
很长时间内,对于如何平衡运营商渠道和社会渠道的关系,也是华为内部争论的焦点之一。
“这几年我经历的道路,几个转变都很艰难,内部的阻力和不同的声音很多。”余承东对记者表示,运营商为了发展用户,只希望华为做超低端的产品,平均3个月换一款产品,并且产品有时候并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而在华为决定投入做电商的时候,运营商以及华为负责相关市场的兄弟都表示了不满。
“但这个决定已经做得很晚了,用了三年时间才砍掉这些超低端机型。”在余承东看来,过去华为是运营商的“乖孩子”,但是断不了奶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余承东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海外,有运营商因为成本价格因素,把闪光灯等设置砍掉,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欲望却因此大大降低,最终导致产品滞销,但团队依然认同客户的这种做法。“显然,以前做B2B的生意,大家思维和市场观念还是有很多需要改变的。”余承东说。
除了上述原因以及运营商利润的逐渐摊薄,促使余承东作出大幅缩减机型的原因或者说底气,来源于电商渠道的增长以及以P6、P7为代表的中高端手机的试水成功。
据余承东透露,上半年华为手机中国区运营商渠道和传统渠道的出货在60%左右,电商渠道30%左右,但从7月份开始,电商渠道已经与运营商、传统渠道打了一个平手,电商渠道的出货量增长迅猛。
“荣耀去年年底才开始干,目前带动电商销量占比接近五成,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样的成绩是不错的。”余承东说。而被认为是华为目前最赚钱的手机P6,在中国区的销售超过了300万部,单款产品的利润占了中国区的70%~80%。
“即便是缩减这么多的机型,我们的供应链也没有问题,因为电商和旗舰机型的量都在上来。”余承东说。
活下来的只有少数
两年前,余承东曾对媒体表示,在手机这个行业中,只有少数厂家能活下来,而当时华为消费者终端销售约75亿美元,手机发货量5200万部。
主政三年后,余承东带领的华为消费者业务2013年营收首次突破90亿美元,仅仅是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就达到5200万部,居全球第三位,盈利能力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时期。而在最新的财报中,2014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发货量为3427万部,同比增长62%。
看上去,一切数据向好,而面对这样的成绩,余承东昨日依然对记者表示压力不小,如果达不到利润增长指标可能就下课了。
的确,手机行业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在面对全球手机行业大洗牌、国内市场陷入价格混战的背景下,以利润而非规模进行的布局转型实际上并不容易。
过去,华为终端一路的成长只能用“摸爬滚打”或者“吃一堑,长一智”来形容,甚至过犹不及。谈及去年华为终端的经验和教训时,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无奈地说:“太多了,现在记得的全是教训和批评。”
而从运营商市场转型开放市场,从白牌厂商转型自有品牌厂商,华为的弱势在品牌、市场以及渠道。成长过程中,华为终端交了不少学费。
“不过我们有自己的优势,20多年通讯技术的积累,我们有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余承东对记者表示,从电商渠道上来说,可能不如小米,在公开社会渠道可能不如OPPO,但是综合起来华为是领先的。“而且,华为是长跑型选手,不是短跑型选手。”在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这一观点。
在余承东看来,华为并没有到爆发期。“我们的投资都是投给未来,两三年之后才能看得到成果。”余承东向记者表示,华为终端正走在正确崛起的路上,如果华为不自己“犯浑”的话,将有很大机会。
他表示,华为近日将发布搭载“蓝宝石”玻璃屏幕的新款手机,有望抢先iPhone,提前尝鲜“蓝宝石”屏幕。
经过几年的摸索,余承东已经认识到,华为不可能成为苹果,也不可能成为三星,华为需要在两种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一方面做好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另一方面做好软硬一体化。
“在大数据和云端上,华为的研发团队超过了1000人,并且每年终端的研发投资也在10亿美元。”余承东表示,目前华为已经进入手机品牌行业全球前三,未来将会继续赶超。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