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食品业内谈上海福喜:篡改生产日期是行业潜规则

营销资讯 2020/03/15 11:15:06  来源:网络整理

 

食品业内谈上海福喜:篡改生产日期是行业潜规则

来源: 网易财经

核心提示: 食品业内人士表示,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掺回食品原料的做法,在行业内属于“潜规则”,只不是过程违法,结果却难发现。

日前,上海媒体记者卧底两个多月曝光了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及蔬菜加工集团美国福喜集团旗下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福喜)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

虽然该事件仍在进一步的调查处理中,但社会舆论逐渐出现了分化,部分人力挺福喜称外企的工厂车间干净得不像话,而暗访记者是吹毛求疵。对此,食品业内人士表示,此类言论较为偏激,而实际上,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掺回食品原料的做法,在行业内属于潜规则,只不是过程违法,结果却难发现。

据悉,暗访记者偷拍的上海福喜生产车间场景显示,过期半个月的冰鲜鸡皮和鸡胸肉被掺入原料当中,制成黄灿灿的麦乐鸡;已经发霉发绿、过期7个多月的冷冻小牛排,经过处理后再重新包装,并更改延长了保质期。

因上海福喜生产加工的食品供应的品牌涵盖了多数知名洋快餐品牌,一时间,该新闻震惊国内消费者。

事后上海食药监局初步查明,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棒约翰、德克士、7-11等连锁企业及中外运普菲斯冷冻仓储有限公司、上海昌优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上海真兴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等9家企业,使用了上海福喜的产品。

另外,上海食药监局最新调查显示,福喜公司涉嫌存在利用回收食品生产经营食品、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违法行为。

虽然该事件仍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但从上海福喜事件曝出的第一天开始,微博被认证为著名经济学家、拥有超过30万微博粉丝的王福重(微博)就频频在微博放炮力挺福喜,我没看到国内企业的污水横流苍蝇乱飞臭气熏天,我看到的是,干净的不像话的车间和生产流程。我敢说中国不可能有比福喜更可靠的食品企业

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内食品企业都老实了很多,以前是什么都敢干。我们视频上看到的上海福喜的生产车间很干净,这是必然的。中国稍微上规模的食品企业车间也很干净,你去现场看绝对看不到什么污水横流,曾有过多家食品加工生产企业任职经历的华师(化名)对网易财经表示。

在上海福喜事件曝光后,有媒体指责福喜集团在中外实行双重标准,其在美国用X光检测食物。

“X光检测只能检测金属等异物,不能检测食品和原料是不是过期,华师直言,中国的大食品企业也有这种设备,外国大食品企业和中国小食品企业实际上没有可比性,虽然中国的食品生产流程、标准等很多都是借鉴国外的,但是,有的中国大企业比国外的还要严格,比如有视频监控,什么时间点工人在干什么都会有视频拍下来

另一位资深外企食品采购人员刘成刚(化名)对网易财经表示,王福重的言论较为偏激,事实上,王福重提出的大企业和小作坊没有可比性,毕竟实力差的太大了,小作坊没有大投资,但事实上市场也会认可,这是因为对两者的监控标准是一样的。

他指出,大型外企的确对产品控制规定比较详细,细致到上游供应商不允许使用木门,因为可能产生木屑掉入食品,还有灯管外面必须有防护罩,随时防止爆掉,大企业看得比较细,而小企业不故意添加一些有害物,不违反食品安全要求就行。

但是这些无法保证食品企业不违法生产。华师指出,上海福喜所做的改日期、掺回过剩原料是行业潜规则总会有用剩的时候,这时就按十比一、五比一或一定的比例掺回去(回锅重做)但是他(上海福喜)把发霉发绿的也掺进去就过分了,华师表示。

从采购的角度、内部流程控制角度来讲,肯德基、麦当劳是没有办法监控到福喜的。对上游供应商尤其是原料生产商来讲,下游只能看到你提供给我的东西是符合中国卫生要求和企业内部卫生要求,包括要有下游企业认可的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刘成刚从食品上下游供应流程解读说。

这个检测不是由上游生产商出具,也不是下游企业出具,而是第三方,就算没有报告,之后下游企业也会找第三方检测的,刘成刚表示,这个检测是抽样检测,如果上游供应商不给你看整个生产流程,你是不会知道他掺回料的

掺回料是正常的,但是过期的就不应该,刘成刚指出。

值得说明的是,过去上海市质监和食药监部门在针对福喜的检查中均没有发现问题,而过去福喜供应下游时的检测报告也均未暴露出问题。较为讽刺的是,2007年上海福喜获得了所在区安监局等部门颁发的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称号。且就在今年,它还被评为嘉定新城(马陆镇)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

国家对食品的标准是允许一定的菌落指数的,只要控制好掺回的比例,产品能达标就可以了,华师称,第三方检测和供应商自己的检测,不能检测出是否存在掺回料的情况。

刘成刚也表示,虽然有第三方检测,但是过期回料也不是完全能测出来的,一般而言,某种细菌超标,供应商发现内部监测和外部检测都不合格,就不会继续把产品送到下游。

华师表示,食品企业改日期、掺回料的做法需要改报表配合,一般监管部门检查是按仓库里的原料和产品批号来对账,但是报表都是做过手脚的,不是厂里的高层基本看不出来问题

对于食品企业篡改日期、掺回料的原因,华师表示,一方面是食品企业面临的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抬升,近年来利润水平下降,另一方面这是业内较为常见的做法。

他指出,要发现食品企业的这些违法行为需要企业内部人士曝料,而监管部门一般在检查前会打招呼,这就空出了时间来改报表,监管部门难以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新闻曝出当天晚上,上海食药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达到上海福喜所在的厂外,却被保安挡在门外近一个半小时。而这段时间一度被媒体质疑为上海福喜销毁证据。

华师对此表示,上海福喜销毁证据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突击检查才可能会发现问题,提前知道了,就会有时间准备,就算是进厂例行换工作服这段时间,企业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过程是违法的,但是结果并不违法,华师指出,后期针对福喜产品的检测报告肯定也检测不出问题,检测报告一定会很漂亮

■相关链接 福喜的食品安全隐患:中国规范比欧美少很多

来源: 腾讯财经

核心提示: 福喜集团的食品安全管理在不同地区有较大差异,美国和欧洲地区所执行的标准和规范数量最多,中国所执行的相关规范和措施则少之又少。

福喜集团的食品安全管理在不同地区有较大差异,美国和欧洲地区所执行的标准和规范数量最多,中国所执行的相关规范和措施则少之又少。

麦当劳等洋快餐品牌使用过期食品原料被曝光后,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在美国的母公司福喜集团(OSI Group)逐渐走入公众关注的视野。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食品巨头,是全球最大的肉类及蔬菜加工集团,其提供的半成品、成品食品每天源源不断地流向众多知名餐饮公司的门店。

事件发生后,福喜集团通过其中国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对事件感到震惊,并表示已成立调查小组,并将全力配合相关监督管理政府部门的调查,并同时进行内部调查。

腾讯财经随后通过电话联系该公司总部,其负责媒体公关事务的总监Alison Kovaleski表示,目前该声明是公司唯一可以对外公布的信息,在调查有进展后会及时对外公布新的消息。

作为一家年收入近60亿美元、连续多年上榜福布斯美国最大私营公司榜单的全球性集团公司,福喜集团此前不可谓不低调。除了食品行业自身,外界几乎对其一无所知。

腾讯财经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作为一家生产工厂遍布全球的大型食品供应商,福喜在具体生产流程和业务规范方面分地区来执行,各国家或地区所执行的标准和措施参差不齐,但以美国和欧洲地区所执行的标准和规范数量最多。而公开资料中,在中国所执行的相关规范和措施则少之又少。

该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谢尔顿莱文(Sheldon Lavin)曾强调,该公司并不同于其他普通类似规模的公司那样依照上级指令管理,而是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运作,并认为是该集团开展业务最为有效的办法,并将之称为OSI集团的企业文化。

但也许正是这样缺乏上级统一指令,相对散乱和地域性强的经营管理模式,才给在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埋下了隐患。

供应链遍布全球 年收入近60亿美元

此次被曝光的向麦当劳、肯德基等提供肉类食品原料的是一家名为上海福喜食品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美国福喜集团(OSI)在上海的分公司。

腾讯财经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上海福喜食品目前拥有5条生产流水线以及肉类、蔬菜水果、面粉类加工车间,产品包括猪肉、牛肉、鸡肉、蔬菜水果、面食类等制品,并拥有出口香港、日本的资质,年生产能力为2.5万吨,员工500名左右。

该公司生产的食品原料源源不断地供应给了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品牌,而此次被曝光的过期食品,正是在这家公司的生产车间被发现。

OSI集团是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奥罗拉的一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服务于零售和大型食品公司,消费者所熟知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均是OSI集团的大客户。

该集团1909年成立于芝加哥,最早是一家家族式肉制品公司,经过100多年的发展,OSI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性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商,拥有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三个区域中心,在17个国家拥有57个食品加工厂。

该集团生产产品包括牛肉、鸡肉(生鲜和成品)、猪肉、蛋液、即使蔬菜和面食类等,2011年,OSI集团以30亿美元的年收入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美国最大的私营企业榜单,位列第136位。2013年,OSI集团实现年收入59亿美元,在福布斯该榜单的排名进一步上升至第62位。

OSI集团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1991年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食品加工厂,随后通过投资和合资等方式,不断扩展其区域性工厂,并于2011年在上海成立了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作为福喜在中国的投资性地区总部,欧喜负责福喜集团在中国的投资经营决策、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研究开发和技术支持、并对集团内部的员工进行培训与管理。

目前,OSI集团在中国共有9个食品生产加工工厂和1个总部。

生产标准规范分地区执行 管理缺乏统一或埋隐患

OSI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谢尔顿莱文(Sheldon Lavin)曾表示,集团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社会责任、供应链(经济)责任和环境责任,并认为这三方面的责任使得集团成长为更强大的公司

作为一家食品加工企业,OSI集团处于食品行业产业链的中游,对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都负有责任。

在其官方网站上,OSI详细列举出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公司所承担的多重责任。腾讯财经发现,这些在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措施是分地区来执行的,各地区所执行的标准和措施参差不齐,但以美国和欧洲地区所执行的标准和规范数量最多。

例如在社会责任方面,OSI在美国和西班牙执行一系列措施,如在美国的食品安全计划,通过X射线检测食物中的异物,在西班牙的雇员安全计划,用于培训车间工人在工作时避免遭受意外事故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等。这部分责任中,并没有和中国相关的内容。

在经济责任方面,主要包含动物福利、化学和农药用品安全使用等方面,主要包含美国、菲律宾、欧洲、印度等地区和国家,这部分也没有和中国相关的内容。

在环境责任方面,主要是水资源、能源和废物处理等循环利用,这部分与中国相关的是水循环处理装置,根据该集团的这份声明,OSI集团在上海安装了水循环系统,使得水资源可以循环使用,而非像过去那样一次性用水,声明称,该装置每天能够节约用水250吨,节约能源消耗890千瓦时。该份声明并没有标注日期,因此无法确知该装置的安装使用时间。

根据以上资料不难发现,OSI集团在中国所执行的相应环保、食品安全等措施还极为欠缺,在OSI集团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工厂能够执行的一些标准或措施,例如在美国执行的X光射线和在西班牙执行的工人安全生产培训等,在中国的工厂或许并没有得到执行。

莱文曾表示,该公司并不同于其他普通类似规模的公司那样依照上级指令管理,而是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运作,并认为是该集团开展业务最为有效的办法,并将之称为OSI集团的企业文化。

但也许正是这样缺乏上级统一指令,相对散乱的经营管理,才使得其在中国的分公司在食品安全措施执行方面的疏漏和隐患。作为一家跨国性的食品供应企业,本地化固然重要,但在本地化的同时,如何保证食品安全规范不打折扣,则是需要各方深思的问题。(腾讯财经 纪振宇 发自纽约)

■相关链接:发布会打太极福喜众叛亲离

第一财经日报 张静 何天骄

核心提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没有站出来说话,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发声机会,等了这么久发表的声明还是无关痛痒,这样很难令市场信服。”有养殖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过期肉丑闻曝光8天后,美国福喜集团(OSI)昨天下午在上海首次直面媒体。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福喜集团发布丑闻曝光后的第三份声明,表示将在中国组建全新的管理团队,并将其直接置于总部管理之下,并针对相关人员进行内部调查。

原定于下午两点半开始的发布会延迟近半小时,在回答完5名记者的提问后,福喜高管匆匆离场,却未就具体不当行为、牵涉高管层级和赔偿事宜作出解释。

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没有站出来说话,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发声机会,等了这么久发表的声明还是无关痛痒,这样很难令市场信服。有养殖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几乎就在福喜集团发布声明的同时,麦当劳亦步百胜后尘割舍福喜,其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麦当劳中国已全面停止采购福喜原料。

在舆论炮轰不断、小伙伴离场的背景下,有市场营销专家对本报表示,福喜众叛亲离下恐将退出中国市场。

姗姗来迟的发布会

福喜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谢尔顿·拉文(Sheldon Lavin)前天率队抵沪,处理其子公司上海福喜的过期肉丑闻。

下午2点,这是福喜集团的公关团队通知媒体参加发布会签到的时间。然而此时,整场已座无虚席。闻讯而来的记者远比通知的多,门口原本安排的签到也免了。

由于上海福喜产品远播海外,所以这场发布会不仅吸引了上海及境内媒体,还有不少日本媒体和中国香港媒体参会。

但预定时间已过,发布会仍未开始,福喜公关团队突然告知在场媒体临时被通知延时15分钟。大约在晚开25分钟后,拉文姗姗来迟,在一片记者的闪光灯中,拎着一个黑色皮包慢慢走上主席台。

整场发布会,拉文除了按稿念了一份致辞后,一直坐在座位上,拉长了脸。他在致辞中一再地重复着道歉:我希望大家能接受来自我个人的、诚挚的道歉——真的非常非常抱歉。

除了道歉,拉文更强调了企业文化,强调价值观与企业成功经营的关联。

但对于过期肉丑闻,福喜集团显然无法再用价值观来解释。取而代之,福喜集团一再表示震惊和不解

这是集团第一起这样的事件,这让我们非常震惊。福喜集团总裁兼首席营运官麦大卫说,截至目前,调查结果发现所出现的问题与公司内部所要求达到的最高标准、生产流程以及公司政策完全背道而驰。

我们不知道怎么发生的、谁做的、动机是什么。麦大卫反复表述着福喜集团现在的状态,同时称已经停止上海福喜的运营,在市场上收回所有由上海福喜生产的产品,针对现任以及前任高管人员可能存在的不尽职行为进行彻底的内部调查。

这些回答并不能让人满意。包括《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内,媒体提问一直围绕母公司何以对子公司的丑闻毫不知情展开。麦大卫回应称,福喜集团的架构相对分散,各区域相对独立运营,并不独是上海福喜如此。

此次过期肉事件后,福喜集团将打破以往一贯的地区独立运营方式,在中国彻底重建全新的管理和组织结构。

中国的运营团队将会正式纳入OSI集团国际管理团队的一部分,直接嵌入到我们集团的组织结构中,而不是作为单独运营的个体存在。麦大卫说。新的组织机构将被命名为“OSI国际中国公司

福喜还表示将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资助一项食品安全教育项目,为期3年。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福喜此次可能会被罚到倾家荡产。昨日,亦有记者询问上海福喜目前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赔偿事宜,身为主持人的福喜集团中国区首席财务官吕勇并未透露账目,仅表示当务之急仍是调查。

对于未来,福喜集团仍想在上海滩一搏。福喜集团未来将在上海建立一个全新的亚洲质量控制中心,为福喜国际中国公司的各个中心提供质量保障,也会为其他中国食品企业提供支持。

麦大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之所以选址上海而非亚洲其他城市,是因为中国市场对福喜集团非常重要,并且福喜对中国非常有信心,我们认为中国终有一天会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供应基地

福麦”60年姻缘亮红灯

昨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召开干部大会,强调要求认真执行五个最严,落实依法从严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专项执法工作。要鼓励企业内部人员举报食品安全问题,落实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投诉举报首接责任制。

拉文昨日表示,福喜集团将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配合上海有关部门调查,并愿全面承担后续责任。对此,上海市食药监局负责人指出,必须积极配合办案部门调查取证,尽快查明福喜事件发生的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确保食品生产销售安全。

针对福喜的调查仍在继续,一些小伙伴已经开始抛弃福喜,至少是其中国公司。

福喜在中国最大的采购商麦当劳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外界对麦当劳使用福喜的产品存在担忧,从725日(上周五)起,麦当劳已在全国的餐厅全面暂停使用所有福喜中国(包括其合资公司)的食品原料。中国部分餐厅因此出现部分产品断货现象。

在上海福喜过期肉丑闻曝光之初,麦当劳最初仅仅暂停了与上海福喜的合作,并转而与河南福喜合作,引发舆论广泛质疑换汤不换药

在全球范围内,麦当劳是福喜集团最大的采购商之一。福喜集团称,其为麦当劳全球85%的餐厅提供产品和服务。福麦合作始于1955年,再过一年,这段姻缘就将历时一个甲子,最终却因发生在中国的过期肉丑闻戛然而止。

小伙伴集体变脸

在中国市场,麦当劳并非第一个中止与福喜合作的企业。此前,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的百胜集团已经发布声明,宣布全面停止向中国福喜(包括上海福喜)的采购。

去年9月已经与上海福喜解除合约的宜家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则对本报表示:宜家中国未来应该不会再与福喜合作。至于在海外市场上是否与福喜集团有合作,目前尚不清楚。

提及福喜,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也急于撇清关系。圣农发展是与上海福喜公司的母公司OSI集团合作建设牧场,而且我们拥有控股权,OSI集团对我们没有干涉。傅光明对本报称,受到上海福喜事件的影响,圣农发展旗下从事日本出口业务的公司可能会受影响。

与此同时,尽管福喜集团至今没有提供上海福喜的详细客户名单,但汉堡王、德克士、全家以及日本和中国香港的麦当劳均已表示停止或暂停从中国福喜进口食品。此外,一些在全球与福喜有合作的品牌,如赛百味、棒约翰、宜家、吉野家、达乐美等也回应称,自己和上海福喜并无关系或关系已断。

随着福喜集团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停止合作,福喜很难在中国市场挽回信心,福喜集团的高层甚至可以考虑是否还有继续加大在中国投入的必要。上述市场营销专家对本报表示,随着时间累积,跟福喜中国停止合作的公司可能会越来越多,福喜集团可能会面临退出中国市场的风险。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