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中国鞋厂撑起出口“半边天”背后:林毅夫牵线

营销资讯 2020/03/15 11:33:22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鞋厂撑起出口“半边天”背后:林毅夫牵线

核心提示:华坚成为中国制鞋业第一个走进非洲的企业。正如远古人类逐水草而居,如今中国制造业逐渐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华坚成为中国制鞋业第一个走进非洲的企业。正如远古人类逐水草而居,如今中国制造业逐渐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而华坚的发展路径或许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的共同轨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正在非洲访问。他在参观位于埃塞的一家中资工业园时说,中国愿优先向非洲转移适宜和所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优势产能,增强当地自我发展能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中非实现互利共赢。这家中资工业园的招商负责人认为,李克强总理的此次访问对国内的产业转移很有意义。

这是一个令中非都感到高兴的局面: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过剩产能和因劳动力成本上涨而生存空间缩小的传统制造企业,目前正是非洲举双手所欢迎的。

一家工厂顶起半边天

在大多数鞋企赴内地及东南亚设厂的大背景下,华坚舍近求远的步子迈得足够大胆。华坚为何选择非洲?在华坚进入非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如此解答:越南的雇佣劳动力相对较少,转移到越南,很快就会拉高越南的劳动成本,成本优势很快会消失,发展的后劲不足。而非洲人口众多,现代制造业非常落后,还处于农业主导的社会。同时埃塞的工资水平非常低,因此竞争力极强,发展的条件非常好。

中国,中国,还是中国

非洲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意味着辽阔的大草原和奔腾的猎豹,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需要,非洲因其在产业上的诸多空白,被认为是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和化解过剩产能的上佳选择。

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向国际市场转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撰文指出,通过瀑布效应,把国内过剩但全球不过剩的产能转移到产业链比中国稍低一些的地方,如近年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不断发现新油气矿产资源,但该地区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从而形成了其能源出口的增长瓶颈,中国应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对这些地区能源、运输、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消化中国过剩的产能。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由于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在全球具有一定技术、装备、规模优势,可以积极推动优势企业进行海外转移。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产业实际情况看,传统过剩行业中的纺织、鞋帽、汽车和机械行业,以及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海外转移可能性。

曾长期在非洲定居的学者陶短房认为,现代制造业必须建立在交通、城建、水电、社会服务等必要的基础设施,成熟配套的司法体系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稳定的政局之上。

陶短房说,南部非洲各国基础设施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但交通、能源等方面的问题仍旧很多。虽然非洲劳动力成本低廉,但劳动效率差、技术含量低,且大多数非洲劳工是文盲、半文盲,职业培训往往要从扫盲抓起。而政局不稳、腐败成风、效率低下也是投资的阻碍因素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