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中国电影票房疯狂生长背后:操作模式的更新换代?

营销资讯 2020/03/15 11:59:07  来源:网络整理

电影票房疯狂生长背后:操作模式的更新换代?

核心提示:进入2013年,《泰》就曾创下12亿元的票房奇迹,《北京遇见西雅图》的5亿元票房之后,《致青春》的票房成绩也已超过7亿元。中小成本影片也从单片票房过亿的成功标准走到了5亿元票房的基础起步价,中国电影也进入疯狂生长的青春期。

票房疯狂生长的9大因素

1.城市化带动商业地产,10年院线铺设价值释放

2.政策扶持与调控

3.进口片和国产片此消彼长

在今年上半年的档期安排中,国产片方面,《一代宗师》这部原属于去年年末的国产影片推后到今年年初上映,《西游降魔篇》也挤入漫长的春节贺岁档,《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等中等成本国产片也在今年春季扎堆上映。

4.导演更新换代,大片模式魅力消减

然而从《金陵十三钗》到《一九四二》,观众对于张艺谋、冯小刚等导演的大片模式产生明显的审美疲劳,而徐峥、薛晓璐、赵薇等青年导演与观众有相似的经历,观众也更愿意为贴近自己生活的故事买单。换句话说,导演的个人品牌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决定观众是否走进影院的更重要的因素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而不是哪个导演的作品。

p72-dypf3

5.导演和制片人的话语权归位

电影制片人是一部电影作品的项目经理,他们比导演了解市场对于影片的需求,也需要为投资人负责,但上一代导演对于电影项目的强势介入中,以制片人为中心的项目操作模式一直都未形成,电影票房表现很多时候只能听从市场安排。

6.网络营销目标精准,效果明显

国产影片类型定位和目标观众不明确,营销不够精准一直是国产电影的顽疾,然而随着国产类型片的逐渐成形,面对都市爱情片和喜剧片所针对的年轻观众群,电影的网络营销方案更为精准,微博和社交媒体等数字营销手段准确覆盖到他们的生活圈,对于影片的宣传效果也更加明显。

7.电影消费心态改变,观影频次增加

去年创造了票房奇迹的《泰》或许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它像一个市场引爆点,曾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更多的潜在观众,现在的年轻人也更多的选择电影作为社交和娱乐的方式,年轻一代观众正在更频繁的走进电影院。

8.院线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新观众群口味改变

9.购票渠道多元,电影票更平价

被改变的市场格局

中国的电影观众正在拿自己手里的电影票对市场做出选择,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电影人和类型明确的中小成本影片,现在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时代。

但电影市场正在变得更加残酷,在《中国合伙人》、《致青春》等少数几部影片票房奇迹遮盖的阴影区,同期上映的《同谋》、《百家乐翻天》、《石器时代之百万大侦探》等甚至出现了几十万票房的最低成绩。

因此对于电影投资者,在美丽浪花掩盖下或许是更多的暗礁。而随着演员片酬飞涨,电影的制作成本也将无限放大,中国电影市场在未来是否也会遇到与韩国电影市场同样的行业瓶颈也尚属未知。

将在年底上映的冯小刚《私人定制》将回归他本人擅长的贺岁喜剧,姜文的新作《一步之遥》也已经开拍。因此在市场容量足够大的当下,谁能为观众提供足够认同感的故事,这个市场就会属于谁。

从明星到导演,再到当下以故事为中心,中国电影市场也开始走进以观众为本的制作年代。但中国电影的病症和弊端依然在自己身上,《北京遇上西雅图》抑或《致青春》影片本身的缺陷和争议依旧存在,国内电影生产操作的成熟度离工业化模式依旧很远。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