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中国为何造得出高铁大飞机却造不好马桶盖?

营销资讯 2020/03/15 12:21:19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为何造得出高铁大飞机却造不好马桶盖

  【中国经济论坛】为何造得出高铁、大飞机,却造不好马桶盖?

  “中国制造”需要重塑“人力基因”

  人社部与财政部共推“新型学徒制试点”

  为何造得出高铁、大飞机,却造不好马桶盖?

  中国制造“重点领域领先,但系统性落后”

  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中国技工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披金摘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一个国人在海外疯抢的马桶盖?

  这既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谈到的问题,也是普通民众看到的中国制造的尴尬所在。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认为,“圆珠笔不好用”背后还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一个国家最顶级的产品有一批高端人才去生产,但是更大众化、更常用、进入家庭或者说我们经常用的笔,则需要靠更多的劳动者尤其是技能劳动者在日常生产当中提高质量。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高文书认为,这是中国制造“重点领域领先,但系统性落后”现状的写照。“中国在很多高精尖领域其实是领先的,但是在一些领域,比如圆珠笔,它是依靠人和机器设备共同作业的结果。人也许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如果我们的设备、机械体系达不到,有时候也确实比较困难。”

  在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助理刘井宏看来,将设计转化为产品,再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整个过程需要技术转化和转移的畅通机制、优良的工艺保障、成熟的人才市场、诚信的市场环境等等,而这些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短板。

  汤涛坦言,中国虽然已经有一大批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大师级工匠,但能否让这些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后继有人”,是当下中国制造需要认真面对的考题。“在军工等特殊行业,中国的大国工匠更多一些,在一些传统行业,我们的高级技师、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还是少了一些。”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严重,需要重塑中国制造“人力基因”,提高“蓝领工人”地位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高文书认为,世界技术浪潮的更新极为快速,而企业对技术的跟进和研发、对人才的培养有一个滞后期,对中国来讲表现更为突出,就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

  而在技能人才的“用人大户”——制造企业里,相应的探索从未停步。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