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2:27:48 来源:网络整理
来源:创业邦
真正能在创业失败后拥有自知之明,选择不再创业,加入大公司,沉下心来,反思自我的年轻人在今天反而成为了一种可贵的稀缺。
他曾经羡慕余佳文,也希望能像“脸萌”的郭列一样做一款“现象级”产品,获得千万投资,实现“一夜暴富”。直到上周末,他才告诉笔者,他已经以一名产品实习生的身份进入百度贴吧事业部,他希望沉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
罗勇林的故事,可能是这个所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中国大地上最朴素的大学生创业教材,其中的逻辑和教训可能值得所有怀揣一夜暴富梦想的大学生去深刻反思。
豪情万丈,一学期连续三次败北
罗勇林自认为是一位“骨子里的创业者”。当笔者问及何为“骨子里的创业者”时,满怀豪情的他似乎仍有些支支吾吾。
思考再三后,罗勇林告诉笔者,早在高中阶段,他就下定了创业的决心。这一决心并非来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而是高中应试教育一板一眼的压迫。或许,“创业”二字可以给他带来“叛逆者”的标签,让他对应试教育做出反抗。
无疾而终,短短三月就陷入绝境
这次创业,无论是从影响范围还是复杂程度来看,都达到了罗勇林团队挑战的高峰。
三大反思,直面万众创业的泡沫浪潮
1、疯狂浮躁,每日想着一夜暴富
罗勇林最初深受媒体的影响真的以为靠想法就能出去融资,最后经过失败清醒了,明白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罗勇林说,“我承认我也疯狂过浮躁过,甚至曾经每天想着如何超越扎克伯格,余佳文以及温成辉,但事实并没有。”
2、无商业化,现象产品终要失败
3、保持清醒,不可为创业而创业
罗勇林最后的教训则是,互联网浮躁浪潮下,不要为创业而创业。这种创业思维只能称作是“瞎创业”。
他从来不反对创业,因为在这种浮躁中总会有成功走出去的,但是要做好当炮灰的准备,不管怎样都会有很多收获的,切记控制风险。不要总喊着创业却不创业,要创业就去创业,以最小的成本去试错去验证是否靠谱,要么就老实上班积累沉淀。
后记:
这次的创业,无论是争取融资、产品管理、团队管理、战略判断各方面都让罗勇林有了全方位的提升。一直以来的创业经历也弥补了罗勇林的学历缺憾,让他成功进入百度贴吧事业部实习。
我和大家决定一起等待几年后的下一次的创业,在互联网热度顶峰的时候我和我的团队选择了沉淀,不想为了融资而创业。或许下一个项目可能做的不是互联网,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和我的团队在一起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