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格瓦斯饮料“不行了”!大佬隐退 提前入冬

营销资讯 2020/03/15 12:37:24  来源:网络整理

 

格瓦斯提前入冬:热度不再销量下滑

来源:新金融观察

  

    两年前红极一时的格瓦斯之战,如今多少有些偃旗息鼓。虽然有关市场份额的争夺依旧存在,但不论是传承者还是后来者,都不得不放慢脚步。

  表现平平

  “死了。”从去年夏末以来,就娃哈哈格瓦斯的未来,不断有业内人士做出这样的预判。

  “一般,增速放缓,部分渠道有临期产品。”近日,哈尔滨一饮料企业的销售主管对新金融观察记者介绍说,秋林格瓦斯在其“根据地”的哈尔滨,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可见一斑。而娃哈哈格瓦斯,在哈尔滨市场上已经较少看到了。

  彼时,有关格瓦斯的争夺战在二者之间展开。从隔空挑衅所谓“正宗”、“山寨”开始,到纷纷斥巨资投入,当时的二者,均表现出了势在必得的决心。

  可如今,前者的步伐已然变慢,而后者的市场表现则取决于经销商——“如果经销商愿意售卖,则其所负责的市场就能买到娃哈哈格瓦斯,否则就看不到。”娃哈哈一销售人员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即便如此,“不好卖”、“难做”……提及娃哈哈格瓦斯,来自一线市场的反馈,大多如此。基于该销售人员对娃哈哈集团操作新产品套路的了解,他认为,“集团基本上不会再在格瓦斯饮料上投入太多财力和人力,会顺其自然,或者说放任,有订单就生产、销售;没有,或者订单量减少到一定程度,该产品就有可能和早年娃哈哈的啤儿茶爽一样,淡出市场。”

  “‘死了’的说法虽然夸张,但对娃哈哈这家新产品不断更替的公司来说,格瓦斯也着实不会有太大起色了。”他说。

  无独有偶,秋林格瓦斯的现状也并不乐观。

  当然,不好,不仅仅如此。

  “我们公司的格瓦斯业务,已经外包出去了,现在,我们只负责生产,销量很少了。”前述企业主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另外,被称作格瓦斯“东北军团”的得莫利、华威、地佰益、完达山等品牌,也都没什么亮眼的表现,甚至有些凑热闹的品牌,都已经不生产了,“上得快,撤得也快。”

  天津样本

  市场表现不佳,但故事还得继续。这是曾被媒体誉为“桥头堡”的天津秋林正在经历的。

  该职业经理人拒绝透露该厂秋林格瓦斯的产能。他说,这涉及商业机密,何况真实的数据只有厂家知道。

  “这样一来,不仅不用费心去消化临期产品,还可以向消费者传递该饮品‘畅销’的‘正能量’。”前述职业经理人说。

  事实上,渠道才是秋林格瓦斯真正的软肋。

  然而,几年过去了,天津秋林的招商工作还在进行中。换言之,经历了几年的布局,作为其扩张的首个布局城市,天津的经销商团队还没有搭建完善。

  “目前天津市仍有一些空白区域在等待经销商的加盟,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早先的经销商贪大、跨区域运作造成的。今年,天津秋林对渠道也略微做了一些调整,我们希望把渠道做得更加细化一些,也会在特殊渠道有所突破。但同时,因为人员减少等原因,秋林格瓦斯在一些商超渠道的铺货率也有所降低。”天津秋林一销售人员称。

  据一名促销员介绍,这样的活动在过去两年间或进行。而试饮活动只是希望通过消费者的品尝从而了解产品并最终达到购买的目的。只是,相较而言,今年的效果并不好。

  “除了大环境不好,格瓦斯产品本身较为小众。它不像一般的大众饮品,推广起来难度较大,再者,随着广告投放的减少,销量自然会受影响。”前述职业经理人表示,可以预判的是,诸如此类的变化以及应对,秋林格瓦斯在其有所布局的一些南方城市同样需要面对。毕竟,天津是秋林格瓦斯走出东北的第一步,相对趋好。

  有待重塑

  很多时候,风口突如其来,又转瞬即逝,在变化多端的饮料市场尤其如此。

  “近两年来,格瓦斯的发展轨迹,虽有些不尽如人意,但细究起来也是必然。”前述职业经理人表示。

  “事实上,解渴是消费者对饮料产品的第一个诉求,再言其他。但随着消费升级和饮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大企业在产品的口感、种类方面不断延伸,以至于消费者对饮料的口感愈发挑剔,且忠诚度逐年降低。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口感的饮料被认为是大众饮品,而诸如格瓦斯一类则被认为是小众饮品。”前述企业主称。

  在他看来,格瓦斯的市场份额之所以日趋下滑,与口感有着莫大的关系。

  “真正的格瓦斯是用面包做出来的,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格瓦斯饮料,其配料表中,都会出现柠檬酸、食用香精、焦糖色、乳酸,甚至苹果酸……这些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格瓦斯是‘勾兑’出来的。换句话说,企业为了达到规模化生产并降低成本,使得产品变样了。”该企业主称。

  另一个悖论是,他所外包出去的格瓦斯业务,恰恰采用了格瓦斯的传统工艺,保证了格瓦斯天然酸的口感,但依旧没能大卖。

  和市场上较为普遍的格瓦斯一样,在娃哈哈旗下的格瓦斯充斥整个哈尔滨市场的时候,他的产品也跟着好卖起来,彼时,他信心满满。认为有着传统工艺且正宗口感的格瓦斯,必定会分得这轮“风口”的一杯羹。

  “有些消费者不求甚解,认为只要叫格瓦斯,均是一样的。”该企业主坦言,另外,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格瓦斯保质期最多三四个月,这让他在很多时候不得不赔本出售。久而久之,也就放弃这个业务,转投其他。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损失了口感,而口感不好导致了消费者购买频次的下降,而这又间接导致了促销、搭售。

  “就格瓦斯的口感而言,不是全国的消费者都能接受的,娃哈哈格瓦斯是根据消费者的口感分市场售卖的,目前不存在停产情况。”在新金融观察记者向娃哈哈方面了解其格瓦斯饮料市场表现较差的原因时,一工作人员表示。

  但对于其他诸如推广逐渐式微,以及娃哈哈格瓦斯今后的市场策略,其表示,因具体负责人不在,而无法给出准确回复。

  更多的业界人士将娃哈哈格瓦斯放在了搅局者的席位上。回头再看,两年前,娃哈哈的强势介入,多少有些“催熟”的效果。

  在饮料行业,秋林集团与娃哈哈集团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对于多年来想要走出东北的秋林格瓦斯而言,当娃哈哈的格瓦斯强势来袭时,他们生怕自己跟不上强者的步伐而错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于是,提产能、扩队伍、南下拓展销售区域、搭建销售渠道、推出升级版的罐装产品……野蛮生长之下,必然产生隐患。”前述职业经理人说。在他看来,当娃哈哈大规模的市场投入告一段落后,秋林格瓦斯就没法再借势了。同时,前期的大笔投入和实际的产出无法匹配,而秋林集团又不能继续用广告“轰炸”时,格瓦斯难免陷入困境。

  “退守东北是必然”,业界对秋林格瓦斯不乏这样的评价。前述企业主称,原本,秋林集团可以慢慢做,但娃哈哈的介入,打乱了秋林格瓦斯原来的步伐。试想,加多宝运作凉茶,这个从南向北的过程,长达近二十年之久,其北方市场依旧只是“虚火”。更何况在团队、产品和渠道方面多少有些先天不足的秋林格瓦斯了。

  有关秋林格瓦斯的市场表现、销售额以及盈利情况,截至发稿,秋林格瓦斯方面没能作出相应回复。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