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2:40:41 来源:网络整理
BAT第二季度财报对比:阿里收益反超腾讯 业务增速普遍放缓
来源:Techweb
TechWeb 8月13日报道 文/王鑫
并称BAT的国内互联网三大巨头百度、阿里、腾讯均已揭晓2015年第二季度业绩。从各家财报数据来看,三家企业增速不再激进。其中,百度营收增长38.5%属BAT最高,净利增长率仅为3.3%不如营收抢眼;腾讯营收规模最大达239亿元,但增速较慢不失平稳;阿里则凭借高收益扭转Q1颓势。
百度营收增长快:规模不及腾讯阿里
图:BAT营收额走势图(2014Q1-2015Q2)
百度2015年Q2总营收为人民币165.75亿元,同比增长38.3%;阿里2015年Q2总营收202.45亿元,同比增长28%;腾讯201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234.29亿元,同比增长19%。
本季百度营收增长率最高,而阿里受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和佣金收入增长推动,在第二季度的中国零售平台收入增长至157.12亿元,但两者营收规模仍不及腾讯。近一年半以来,腾讯增长最为平稳且规模普遍高于另外两家。
Q2收益走势反转:阿里依靠影业反超腾讯
图:BAT净利润走势图(2014Q1-2015Q2)
百度净利润为人民币36.62亿元,同比增长3.3%;阿里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94.96亿元,同比增长30%;腾讯净利为人民币73.96亿元,同比增长27%。
腾讯收益虽被阿里反超,但在视频广告收入及社交网络收入分别增速100%和18%的情况下,仍远高于百度,百度收益不像营收那般抢眼,仅增长3.3%,其营业利润甚至还同比下滑了2.5%。
即便按照非美国会计准则计算,阿里净利润仍达近百亿元,足以扭转Q1颓势。如果按照美国会计准则计算,阿里本季净利润将高达308亿人民币,并超出总营收额。
这主要来自于阿里影业完成融资后,阿里影业剥离出报表,并大幅推高阿里集团持有阿里影业股权的估值所至。其中,阿里影业所带来的收益就高达247.34亿元,占总收益的80%。
阿里巴巴Q2持有自由现金流最为充裕
图:BAT现金流Q2持有量
截至2015年6月30日,腾讯于上市投资公司权益的公允价值合共为人民币900亿元;阿里巴巴目前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计人民币1152.71亿元;百度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值为人民币749.59亿元。
百度财报显示,由于O2O业务增加了大量推广开支,导致SGA费用也同比大增了81%至38.9亿,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此前公开表示要拿出200亿做糯米,因此百度对O2O业务的投入还将陆续加大。百度CFO李昕晢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表示,下半年的SGA费用还将增长80-90%。而腾讯方面公开的支出数据为人民币28.4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10%;而阿里方面林林总总的支出已经超过人民币100亿元。
反观自由现金流,腾讯持有人民币54.17亿元,百度持有人民币57.27亿元,两家几乎持平,阿里持有人民币95.48亿元。因此,各家在不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的最大现金储备阿里超出腾讯、百度近40亿元人民币左右。
BAT核心业务增速普遍放缓
阿里活跃买家数量增长推动中国零售平台的商品成交额达人民币6730亿元,同比增长34%,而2015年Q1交易总额为人民币6000亿元,同比增长40%;2014年Q4交易总额为人民币7870亿元,同比增长49%;呈现放缓趋势。
2015年6月,百度移动搜索业务月度活跃用户人数为6.29亿人,同比增长24%。2014年8月,百度发布《2014年Q2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当时百度搜索月活就已突破5亿,并连续三个月涨幅超过30%。但至2015年Q2截止日期已过去一年时间,以此推算,百度搜索月活增长早已放缓。
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的收入实现快速同比增长,主要反映腾讯视频观看流量增长及广告主数量增加,以及来自移动终端社交广告资源的效果广告增加。但手机QQ和微信游戏中心的交易量以及手机QQ用户增速均出现下滑。
近期,三家公司也在不同程度朝着新方向探索,阿里启动全新未来峰会”;而腾讯下半年计划推出一系列重磅手游,这也反应了BAT在一段时间内的业务侧重点
█相关链接:阿里两天就几乎跌掉了一个苏宁,为什么?
来源:价值线 作者:尹生
受到营收增长放缓和人民币贬值影响,阿里两天已经跌掉了170多亿美元,离跌掉一个苏宁只差20多亿美元。导致其增长放缓的因素包括:京东的冲击,中国电商整体进入正常增长,自身规模,智能手机红利消失,移动货币化比率低于PC端等。
在刚刚发布的第二季度(也是2016财年的首个季度)财报中,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颇让人意外的答卷:期间该公司的营收为202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8%,而之前的四个季度全部在40%以上,而再往前则增长更快。
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占其营收绝大部分的中国零售业务的增长仅为25%,而之前的四个季度,增长率均在30%以上,这一水平可能已经低于同期中国网络购物整体市场的增长水平。云计算业务也许是少有的亮点,增长超过了100%,但目前占比很低,所以对整体并没有太多作用。
也许是受到这一消息的打击,加上前天以来人民币大幅贬值——这一方面可能会拖累其海淘业务,另一方面,也会对其估值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美股是以美元计算的——该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两天已经跌掉了接近10%。
至于盈利,则基本验证了尹生之前在《阿里巴巴盈利或进入宽幅振荡期》中的判断:期间其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48%至308亿元,但这要归功于247亿元的与股权剥离有关的处理收益,如果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实际上仅增长了30%。
对于阿里巴巴这样高毛利率的商业模式,营收增长水平对最终的盈利增长非常关键。而在所有导致其营收增长放缓的因素中,有些是暂时的,有些则带有不确定性,而有些则具有不可逆转性。认清这些对于评估其投资价值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它们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首先,京东的冲击。京东第二季度交易额的增长规模,相当于去年同期阿里巴巴零售交易额的8%以上。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增长速度可能已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京东则几乎是行业水平的两倍,它正在抢阿里的份额。看了这点,也许你会明白为什么阿里要重金投苏宁了。
第二,中国电商整体已经从过去的高增长进入正常增长,其中网购增长仍然会较快,但也从最初的高速增长,进入了较快增长期。根据艾瑞的数据,整体电商在过去几个季度的增长已经下降到了20%左右的水平,其中网络购物会好于整体水平,但也已经出现趋势性放缓。
第三,阿里自身的规模因素。由于阿里一年交易额已经达到几万亿元,其增长水平也会越来越接近和代表行业平均水平。
第四,移动化导致货币化比率下降。其综合货币化率从一年前的2.52%下降到了2.33%,这是因为移动端交易额的占比快速增加,而其货币化比率提升的速度要慢得多。尽管移动端货币化比率已经从一年前的1.49%提升到了2.16%,但这一水平仍然比PC端低不少,而随着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超过50%,其货币化比率将越来越代表整体的货币化比率水平。
第五,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增长进入停滞甚至负增长,而在去年之前则保持了高速增长,这让阿里巴巴这样以中国业务为主的公司充分享受到了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扩张带来的红利,而现在则需要承受红利消失的压力,这体现为年度活跃用户和移动月活跃用户增长曲线的陡峭下降,到这个季度这两个指标分别仅为32%和63%,而在三个季度前还分别为52%和138%。
在这些因素中,行业整体增长水平,自身规模限制,智能手机用户增量等因素很大程度上是无法逆转的,而与京东之战则存在不确定因素,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出现趋势,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移动端的货币化比率会对其营收状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认为这轮下跌也有借势完成之前没有完成的挤泡沫过程的意味,就像我年初在《一天蒸发掉一个Twitter,阿里去泡沫化或未完》中提到的,该公司之前的估值水平并没有完全反映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金羊网科技立场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青岛海尔联手华为布局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