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2:41:17 来源:网络整理
顺丰嘿客花10亿替O2O交学费,换来四个教训
品途网 杨洪
任何模式归根结底都应该是一门生意,哪怕一时不赚钱,至少对于用户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首先你得有真实的需求价值做基础,其次成本和效率能够撑得起这作为一门生意。
若干年前,马云深感电商的物流之痛,反手做了菜鸟网络,遂有天网地网之说。另一个大佬王卫,虽贵为物流业王者,亦受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特点所累,于是反向做了电商,前有顺丰优选,后有顺丰嘿客。
两位大佬的殊途同归,至少说明了一点:没有线下能力的电商以及没有线上能力的物流终究会陷入平台瓶颈。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趋势也是必然,这也是O2O由来的基本语境。
而另一个大佬王卫,低调关闭一时风光无两的顺丰嘿客,转型升级的顺丰家悄然面世,目标还是一个:本地生活。
相较于马云的天罗地网,顺丰嘿客是真真正正地在我们生活里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我们先看看顺丰嘿客是怎么个嘿法。
嘿客平台主打经营食品生鲜、粮油、母婴玩具、家居日用品、数码电器等商品。顾客可以通过上网或到嘿客门店内用平板电脑下单,选择将商品寄到家中或所在社区附近的嘿客店中自提,并通过微信、支付宝、网银、门店现金等方式完成支付,所有的商品均由顺丰速运提供配送服务。
第一:O2O的本质是消费升级,而不是线上线下简单相加
仓储货运和落地配是物流业的两大节点。在落地配的表现形式上大抵有三类:快递加盟站、便利店代收代发以及自营配送站。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一下顺丰嘿客产生背后的逻辑。
的三位一体。
想法是好的,线上与线下相互导流,从选单、支付、到货也形成了闭环,但问题是你考虑过用户的感受么?
其一,作为快递收发站,顺丰的快递大多上门,前文也说了,做一个社区收发站,成本根本支撑不了;
其二,作为社区便利店,我要袋盐,你只有图片。我买瓶酱油,你也只有图片,你下了单。统统只能回家等候。所以,便利店兼作收发可,反向收发站兼作便利难;
顺丰嘿客的三位一体并没有实现一个良好的互动,反而让用户觉得不知所云,商业逻辑背离了用户逻辑,再合理的推理也是无益。
第二:O2O的核心价值是便利,而不是给用户添麻烦
顺丰嘿客的场景逻辑是这样的:你在下班之前或者广场舞之前路过顺丰嘿客,到里面收发一下今天的包裹,顺便交下水电煤气费等,然后再在一个大屏幕上挑选一些家里可能需要的东西,下单支付,然后你就该干啥干啥去。
一年前,我们看到一家这样类似于社区便利店而又没有任何商品的地方,一定会感觉到很酷。但事实上,嘿客设置的场景逻辑真是那么必要么?
O2O对于用户的核心价值在于:获取更为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解放自己。
反过来看顺丰嘿客,作为用户来看,首先你的东西并不便宜(用户的直观感受);
其次,简直是给我添麻烦。作为收发站,我以前的快递收发都是上门,现在要到店,麻烦。我想买的日常消费品,希望现款现货,你这都是图片,我要那么多图片干嘛?还得回家去等,真麻烦。我想买件衣服或电视,你想让我来你这体验然后线上下单,但我在网上看下参数、评价和价格,下单就完了,何必多此一举?是在需要到店的话,我去专卖店不就完了,专卖店的体验感不进来自实物,更来自店员的介绍和推介,你那儿也没有啊,实在太麻烦。
第三:O2O的出发点是挖掘年轻用户群体的新需求,而不是把老年人变成互联网用户
君不见中国大妈干一行败一行么?中国大妈炒黄金,黄金到现在都还没喘过气来。中国大妈炒姜炒蒜,姜也坏蒜也烂。中国大妈年初炒股,你看现在的股市,我都不忍再说下去了。她们才是受害者。我想说的是,把互联网的蓝海寄托在老年人身上,别提有多不靠谱了。
反过来看顺丰嘿客,里面的智能设备有很多专门是给年长的人专门准备的,而且不出所料,稀稀拉拉的人大多以上年纪为主,而且都带着小孩的。要知道,他们有时间有消费决策权仅限于菜市场和广场舞之余,真要让她们去买个只有图片的东西,教育成本是很高的。
第四:O2O的落点应该是效率的提升,而不是成本的驱动
O2O平台作为交易的连接方,效率和成本都不能兼顾的情况下,靠成本驱动,靠补贴取胜,这不能算是一门生意。
O2O行至目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伪需求被过度开发,真需求却被扭曲或者被忽略,这注定是是要败的。顺丰用一道加法让用户出现了凌乱,自己也背负了巨大的成本,错位的用户群体,没有双方都期许的便利,甚至还给用户添了麻烦。所以对顺丰、对用户而言,顺丰嘿客不是鸡肋,也是鸡毛。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国产最贵手机问世:9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