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投资教父彼得·蒂尔:创造性垄断让大众受益

营销资讯 2020/03/15 12:41:59  来源:网络整理

 

投资教父彼得·蒂尔:创造性垄断让大众受益

彼得•蒂尔的标志性投资是投给那些“疯狂”的公司,比如制造可回收火箭的、移居火星的、研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抗癌药物的等等,有些行业现在已经逐渐升温甚至炙手可热,但在当年,则是所有投资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高风险行业。在当下中国的创业投资大潮中,最让大家瞩目的是他推行的一套颠覆性的创投哲学。

要垄断不要竞争的创新者

《华夏时报》:你认为失败者才去选择参与激烈竞争,创新者应该选择垄断,这样排斥竞争、赞美垄断,颠覆的并不只是商业观。

但是为什么人们相信竞争才是健康状态呢?竞争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中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受到竞争吸引,我们经常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事情。硅谷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总是反过来做,如果你追求大市场,会有大的竞争,因此首先开始一个小的市场,然后不断地扩展来增长。

《华夏时报》:难道不担心垄断会阻碍进步吗?垄断后会把资源和精力投入创新吗?

彼得·蒂尔:世界是动态的,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被探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被解决。尝试去探索那些领域,去解决那些问题,成功实现垄断,对这个世界是有益的。当然你可以想象技术是危险的,可能让坏人掌握。但是我更关注未来,真正担心的是以后不会有创新了,如果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将会有经济增长,它可以解决其他所有的问题。如果让政府的服务很便宜,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创新;同时如果我们有新的社区,比如说靠近海洋或者在火星上,这也是一种创新。我希望能够看到创新政府,政府和个人都有创新。

《华夏时报》: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怎样才能找到垄断的机会?

在中国,创业者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他们模仿得非常快。因此需要考虑和美国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在美国如果创办一个企业,一个好的想法要与很多人商量,人们给你一些想法。可能不用担心人们会偷你的想法,有些美国人太傲慢,他们不认为别人的想法更好。我想中国不一样,如果你把创业想法跟很多人去说,可能有风险,别人也许很快把你的想法拿过去,你要谨慎才能够领先而让别人赶不上。

中国未来10年的挑战

《华夏时报》:你说发现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大潮特别火热,是否存在科技泡沫?

彼得·蒂尔:中国人尝试新东西和成功的愿望,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强度。我们在中国不同城市访问,发现这些城市每一年都有很大变化,我想这是一种愿望,就是未来比现在更好,这是很大的动力。西欧已经不再期待未来比现在更好,中国认为未来比现在更好,可以努力地通过工作来实现这样一个梦想。

不能沉醉于自己的神话

《华夏时报》:所有的创业者、创始人都特立独行吗?你为什么告诫破坏式创新者不要树立一个捣蛋鬼的形象?

彼得·蒂尔:通常我们认为一个人对立的特质互相排斥,比如一个人不可能既贫穷又富有,但这常常发生在创始人身上: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名义上是百万富翁,手里却没有现金。他们有时愚不可及,有时魅力四射。当他们成功时,外界对他们褒贬不一。创始人事实上并不像他们所表现的那么极端。或许他们巧妙地夸大了某种特质?或者可能是其他人夸大了他们的特质?这些影响可能会同时显现。

从霍华德•休斯、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科技界创业者身上,我们知道不要高估自己的个人能力。我们需要独特的创始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崇拜美国小说家安•兰德笔下那些不依赖周围任何人的“行动领导者”。她笔下的恶

棍是真实的,但英雄是虚构的。创始人最大的危险是对于自己的神话过于肯定,因为迷失了方向。同样,对于公司,最大的危险是不再相信创始人的神话,错把不相信神话当作一种智慧。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