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德国式互联网为何不看重李彦宏雷军这些大佬

营销资讯 2020/03/15 12:57:10  来源:网络整理

    德国式互联网为何不看重李彦宏雷军这些大佬

2015年,CEBIT展会的主题口号是:D!conomy移动性,社交化,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曾经新潮时尚的词语纷纷往后站,“数字为始,经济为主”,这个口号的内涵是:不是实体经济要互联网标志化,而是互联网必须深入实体经济内部。在中国,它有个新的名字叫“互联网+”。

很难想象雷军,李彦宏,周鸿祎这些人来到德国之后,会找哪些人才可以和他们坐在一起,动不动上亿的用户量足以把任何德国的Start-up们都吓趴下。而且骨子里看重实体产业的德国人也未必就看重这些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大佬们,看日程安排就可知,工业气息浓厚的老牌软件企业东软集团的董事长刘积仁先生的发言被排在更显耀的位置。

在德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会想到去创业。绝大多数最优秀的人,想得都是如何优雅舒适的呆在“体制内”。只不过这个体制内,指的并非是光宗耀祖的皇粮古制,而是在德国积累多年互相依存的大工业全景生产与科研系统。

如果我们比较德国与美国的互联网及工业生态圈,会发现表面上德国的信息产业虽然没有美国那么风光无限创新不断,但其实质更接地气更注重于传统产业的结合。所以最实际的选择就是,美国IT名校毕业生去的都是硅谷的谷歌脸书,而德国最好的信息学精英喜欢去的却是宝马奔驰这样的大公司,参与的是汽车电子化智能停车系统这样的具备充分工业色彩的项目。

大环境的乏善可陈,巨大的市场规模效应,吃喝拉撒的刚性需求,造就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的繁荣。但是这无形之中也反映出了在后工业时代中国互联网发展将要走入的困境:极度缺乏对工业和社会进行数字改造的诚意和能力。

但是随着工业4.0 这个概念的推广,传统工业系统支配下的德国社会已经达成共识:真正的互联网精神,不应该是IT和互联网界人士强加给社会普通人士的投机诱饵,而应该是互联网工具化后的全景渗透和数字经济引导。

所谓能源互联网,不管其定义有多么复杂和繁乱,最终试图营造的社会模型却几乎不用争议:人们的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屋顶光伏、电脑手机等等都变成互相联网的一分子,未来每个人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标和生活需求都能够被打通变成数字化坐标,未来生活的每一秒钟各种需求都能被积聚起来被导向最有效的生产供给,在这种庞大的能源互联网体系下,环境保护的需求将被获得最大程度的尊重,而同时经济效益也成为人们生活行为的巨大驱动力和制动力。

也许这是一场数学和物理的战争,为此,理工男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已无处不在。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