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23:49 来源:网络整理
董明珠赢定了雷军输了!只是雷军输的可惜,因为他被自己打败了…
于建民
曾经轰动一时、引发关注的董明珠、雷军10亿赌约,结果越来越明显!
董阿姨赢了!!
而当初,小米是有机会改变这一切的,可惜自满、膨胀错过了机会!导致了这个结果!
▎董明珠、雷军10亿赌约
结果越来越明显
2013年12月在央视的活动上,雷军和董明珠打了一个赌约,雷军自信满满的表示,五年内超越格力,今天这个赌约结果,已经越来越明显。
董明珠:看着雷军不好过,我也很难受
采访中张鸿问,这一年雷军的日子不太好过,您是不是轻松一些?
董明珠回答称,其实他不好过我挺难受的,我不会因为他死掉了,我很轻松,我很快乐,我觉得不能这样去看。其实人与人之间还是有感情在里面,只是我们在针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有自己的观点。我为什么认为雷军当时不行?就是因为他轻资产。很多人说董明珠注重制造是不行的,现在这个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多观念上还是不一样的。
董明珠表示,一个社会的发展,一定要用重资产来支撑,我们都重轻资产,手机从哪里来?谁去做?
虽然,董明珠阿姨对雷军目前的状况表示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如同媒体所问的问题一样,雷军和他的小米帝国,最近的确不太好!
董明珠、雷军10亿赌约,结果越来越明显
格力保持平稳,小米将会下滑
2013年,正处于巅峰期的小米,一时间舍我其谁,媒体追捧的对象、商界热捧的对象,雷军和他的小米俨然站在了商业之巅!于是,我们看到了10亿赌约一幕!
2013年12月在央视“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上,雷军主动向董明珠发起赌约,“小米如果5年内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明珠董总输我1块钱就行了。”董明珠当即还击,“1块钱不要在这提,我跟你赌10个亿”。
虽然今年,格力没有太大的增长,但是相对小米的下降而言,不增长也是差距拉大!而且格力在主营业务上依然是具有统治力的优势!
格力的主业优势强劲,轻松维持稳定
虽然2016年格力的拓展也遭遇一些不利,例如在手机领域扩张不利,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由于格力主业优势强劲,在业绩上依然轻松维持稳定!
2016年前三季度,格力公司收入824亿元,增长1%,净利润112.3亿元,增长高达12.82%,净利润率高达13.4%。其中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337亿元、增长5%,净利润48.3亿元、增长14%。
同时,虽然空调行业增速放缓,但是格力在空调行业的地位却是极其稳固,位于强势的第一位置,在销量、关注度等多项指标都是绝对的第一。
例如, 2016年上半年品牌关注度前五位,格力、美的、海尔、三菱重工、海信分别为38.3%、14.1%、9.7%、5.9%、5.7%,格力一个品牌关注度超过了前五中其它四个的总和。
而格力的市场份额基本与关注度保持一致,格力在国内市场份额高达40%左右,是空调行业绝对的霸主!
而且,2016年全国空调最为关注的十大产品系列中,格力独占七席。
这一切,都足见格力在空调领域的绝对统治力和优势,在国内的空调市场,与竞品相比,在主力业务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一切也保证了格力的营收稳定!
小米的主业优势下滑,正不断寻找机会
与格力在主营业务上的绝对优势,形成对比的是,小米的主力业务手机却正遭遇下滑,2015年及之前,小米连续几年位居国内市场第一位置,具有很强的优势!
但是,我们看到,2016年上半年,在国际市场,小米早已跌出前五,国内市场,小米已经丢了第一,跌出了前三、跌落至第四,国产品牌中位列第四。
万台。
万,万,小米2365万,小米同比下滑31.84%(小米的这一销量甚至低于其2014年上半年销量)。
而最新三季度的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数据出炉,小米所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
2016年10月28日消息,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5.8%。OPPO首次问鼎中国手机市场,vivo紧随其后,华为和小米分别排在三、四位,而苹果则排在第五位。
IDC数据
具体来看,OPPO三季度出货量达到了2010万部,vivo则是1920万部,华为为1800万部,而小米的出货量只有OPPO的一半,为1000万部。
三季度,中国市场OPPO、ViVO、华为分别为小米的2.01倍、1.92倍、1.8倍。
IDC认为,如今追求高性价比的时代已经过去,更多用户追求设计时尚、配置升级的智能手机。用户需要更加时尚化和功能化的产品,并更愿意购买厂商推出的新品。智能手机已经从过去的耐用品成为了时尚的技术消费品。
三季度手机出货量变化表
而手机业务在小米2015年总体销售额的占比高达95%,不言而喻,手机的下滑幅度,对小米整体业绩的影响(小米其它产业链业务、暂时无法取代手机业绩贡献,它们要么销量很大、但是单价低,例如手环销量很高、但是单价低;要么单价高、但是销量低,例如小米电视等,在总业绩贡献上无法取代手机业务的贡献!)
换而言之,小米手机以外的互联网服务和产品,它们的增量,难以弥补主力业务大幅下滑所造成的影响。
2016年,小米所面临的状况,不仅是手机销量的下滑,更将面对业绩下滑。
虽然格力,在2016年没有大幅增长,但是面对小米的下滑,两者的差距,相对2015年实际上扩大了!
而对于小米而言,尽管在2016年下半年做了诸多调整,选择明星代言人、推新品,对小米形象及产品,都做了整体提升,这些调整对于改变小米形势、提振市场有一定作用。可是,2016年对小米不利的势已经形成,2017年小米改变的难度同样不小,能改变下滑的势头、不在继续下滑,然后维稳、有一定的恢复就不错了,因而2017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所以,基本上董明珠、雷军的10亿赌约,董阿姨赢得越来越明显!
▎小米当初是有胜的可能
但是自满、膨胀,错过机会,可惜!
年,董明珠与雷军10亿赌约之时,小米并非没有机会,因为两者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大不同,小米所面对的手机市场,比格力所面对的空调市场机会大多了。
可惜,由于小米的自满,错过了这个机会。
昔日赌约之时,小米本有机会胜出
——格力面对的是稳定的增量市场、变局很难
小米面对的手机,还是有变局、大幅增长可能
在董明珠与雷军打赌的2013年底,小米如果低调一些,还是有胜出的机会的,但是这个机会中,小米和雷军被自己打败了!
格力:2013年底,空调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竞争,上升空间小
这两年,空调市场早已结束大幅增量时代,进入增速放缓时代,行业的天花板已出现,销量和业绩上涨是有不低的难度,处于其中的格力也难以独善其身,虽然格力依然在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优势(高达40%左右的份额了),但是市场蛋糕就那么大,已经在那了!这也是董明珠为什么要多元化拓展的原因。
小米:2013年底,面对的手机市场,还有一定增量和变局、上升空间
与格力所处的手机行业不同,手机行业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而且主力品牌市场份额还没有绝对稳定,还是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增张也是200%,都说明只要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依然有很强增长的可能!
而小米的从2015—2016年,基本上整体实现了负增长。从6112万台,又回到了6000万台左右,销量甚至低于其2014年业绩。
华为手机、OPPO手机、ViVO手机这三个品牌两年内的累积增量,超过1.7亿台,小米如果低调一些,把内功练好一些,完全可以从中切割一部分市场,都是不小的量。
如果小米手机,能够实现华为、OPPO、ViVO的部分增量,业绩也会有很大的上升,超越格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小米却没有做到!
可惜,小米自己打败了自己
——小米当时如果低调,做好产品、渠道布局
还是很有机会胜过格力,但是结果很可惜
这个赌约,与其说小米输给了格力,不如说小米输给了自己,被自己打败了!
2014年,是小米势能最高的时候,当时如果趁热打铁
1)发力强化产品,丰富产品线,在稳固中低端和低端市场同时,积极进军中端、中高端市场,不至于被华为拉开那么大距离,也不至于导致形象下滑,在中国市场被称为屌丝机,甚至于原拉手网创始人吴波力挺雷军时表示“他把山寨制造升级为廉价品牌”,这句本来力挺的话,也说明了小米在市场上的尴尬。
产品缺乏竞争力、形象低端,都导致小米与华为、OPPO、ViVO相比,少了很多阵地,同时也因为消费者升级失去了很多注重档次、时尚、形象的顾客。
小米在上个 月(10月25日)刚刚发布的新款手机和概念手机,特别是小米MIX,获得刷屏,让小米和雷军都感受到了市场久违的正向评价,对公司形象都有大幅提升!
(要知道,发布Note2之前的9月27日发布的小米5S/5s plus还刚刚收获了满满吐槽、甚至是一些老米粉也吐槽,例如小米最早一批粉丝的沈二庄甚至强调“老米粉都上班了,要有点体面了”,换句话说,小米的外观设计能力急需提高!)
10月25日的发布会,让小米收获了不少正向的口碑,小米公司上下也都收获了信心,但是,整体上小米的意识和行动的有些晚了,小米早一点这样行动,早两年这样做就好了,市场形势将完全不同!
华为是在2014年就已经通过精品战略确定了国内手机行业的领军地位、也树立了精品形象,而2年后,小米才算是反应过来、真正下决心要改变,时机就是战机、就是商机,小米整整比华为晚了两年多,这两年里,华为、OPPO、ViVO反超,乃至于一路攻城略地、大幅甩开,无论是产品竞争力、还是形象差距就这么拉开了!2年足以改变市场形势和格局了!
可以说,小米在中端、中高端市场失去了两年,这两年华为、OPPO、ViVO在中端、中高端市场攻城略低,稳稳的占据了一定先发优势。
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而贻误战机,则会导致形势瞬间变化,影响格局。
商机如战机,同样如此,贻误商机,同样影响市场格局。
2)而同时,发力渠道,完善全渠道,强化网络体系,2014年是小米巅峰时刻,也是影响力最强的时候,对渠道商也极有影响力,构造线下渠道网络极为容易。那时候如果发力,其在线下渠道极有可能高于今天的销量。
产品、渠道这两点,如果当时盛世之下有危机感,保持冷静、并积极发力,强化竞争力。无论是产品、还是渠道,做好哪点,都会上一个台阶,不至于被华为、OPPO、ViVO大幅甩开,华为从产品甩开小米,OPPO、ViVO从线下渠道和产品超越小米。
但是,小米当时很满足于现状,要么四处演讲,要么写书贩卖小米成功论,这种骄傲与满足,也让小米的巅峰嘎然而止!
骄兵必败、骄傲让人退步这些古训很有道理!
而老对手华为在巨大成功时,却被掌门人任正非及时降温,提醒不要沾沾自喜,攀登更高峰,于是华为手机清零,攀登更高峰,中端、中高端市场相继被打开,并且持续上涨。
陈明永在内部发文提醒OPPO员工保持清醒头脑,不能有膨胀的心理,无论做得多大,越是在市场地位越大的时候越要保持谦虚姿态。OPPO副总裁吴强也表示:不要小瞧iPhone7 ,不要对三星落井下石。
企业之间的境界和格局的差别也就明显的区别出来!
结果,小米的辉煌也在那一刻发生了转折!
小米做产品线的丰富,没有问题,但是主力业务,占据业绩高达95%的核心业务遭遇劲敌冲击下滑,并不是好事,毕竟它们是公司收入的主力!
试想一下,如果小米当时在与格力赌约的同时,积极练内功,寻找自己的短板——自己与对手相比,还有哪些需要强化,然后积极发力,利用好自己传播推广利器的同时,把自己的产品和渠道也强化起来,那将会使这样一种情况?至少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在主力业务手机上继续上升还是很有机会,业绩上超越格力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小米和雷军实际上不是输给了格力,而是输给了自己!
▎商业是场马拉松
企业要时刻都有危机感、练好内功
市场如战场,动态变化,非常残酷,但又非常吸引人,这也许就是商业的魅力之处!
商业竞争是马拉松,开局决定不了结局
商业竞争是马拉松,一点都忽视不得、马虎不得,它不是短跑,一时的成绩就决定了未来的结局,特别是在一个行业经过变革,尚未尘埃落定、对手尚未全面发威的时候,一时的成绩,更无法决定未来最终的成绩。
短短2年时间,除了苹果、三星这种内功深厚的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之外,国产手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华为、OPPO、ViVO成了新的三大巨头!
企业时刻都要有危机感,且练好内功
一方面,企业要有很强的危机感,盛世意味着巨大危机
企业要时刻有危机感,正如任正非在华为取得巨大成功时所说,自己20年来所思考的是活下去,华为的危机在哪里!
而一个企业在辉煌的时候,也往往是危机的时候,企业会因为成功会迷失、陶醉,同时,很多企业的不足软肋也被忽略,随着时间发展,这些软肋,成为企业的的短板,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进而成为企业的瓶颈。
另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商场的竞争是内功的PK
不管时代怎么变,商业竞争都是企业实力的竞争,都时企业内功的竞争——产品、推广、渠道的综合实力PK!
因此,不管何时,企业都要练好内功!做好产品、推广、渠道三个要素的工作,提升综合实力、综合竞争指数!
商业市场马拉松、是内功的PK、综合实力的PK!
同时,而企业要时刻有危机感,市场领先的位子(前面的位子)一直在,但是它不绝对属于某个企业,如果骄傲了、实力不够了,竞争力下滑了,就会失去!
这些,都值得所有企业深思和注意的!
作者:于建民——《中国专家
来源:第一赢销网(ID:yingxiao360-com)
█相关链接雷军承认:小米确实犯了不少错……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原标题:雷军反思:红米混淆定位、渠道布局晚一年、产品设计要求没做到那么高
”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雷军坦承对国产手机的快速变化预估不足,没有想到问题会到来得这么快。
在昨天的采访中,雷军回应了外界对小米在品牌、渠道和供应链的质疑,他承认红米一定程度混淆了小米的品牌定位,在线下渠道的布局上,小米也晚了一年的时间。
「 不能接受小米模式的渠道就不合作」
小米遇到的天花板就是接触不到那80%的客户,这是核心问题。
小米也会考虑和传统的渠道合作,这一点在跟他们沟通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说服工作。但还是有很多零售店愿意跟我们合作。是因为小米的产品带来了客流量,对于一些传统的零售店,小米确实进不去,因为小米的产品几乎没有利润,这是我们在做线下时候的困难,我的想法很简单,这样的客户我们就不做了。
雷军:在过去两年,我们遇到成长困难是在去年5月。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解决了整个供应链的问题,产品终于可以大规模供应。之后就发现遇到了天花板,产品供应不成问题,但是渠道问题出来了。
对手机市场的变化速度,我们估计得不足。市场给我们的时间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另外,一些时代性的机遇开始了。比如县城、乡镇换机潮开始了,小米的主要客户群是一二线城市,(但是)三四五线换机开始了。
雷军:这是两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是我觉得小米跟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两家公司的理念不一样。我们完全不会学习,因为他们的模式跟我们的是反着的。
从商业模式上来讲,这是两个极端,我们在追求极高的效率,他们在追求极高的毛利。两种模式都会并存,只不过说在某个阶段,谁的量多一点、谁的量少一点。
「 供应链的问题永远存在 」
雷军:我觉得我们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小米跟红米这两个品牌的区别,它叫红米跟小米的品牌太近了。这一点是我们初期没经验,这是第一个反思了。
第二个反思是我们当时为了产品品质、为了大规模地生产和制造,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要求没做到那么高,因为小米老是量产不了,量产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在整个设计里面,相对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它容易生产、质量可靠,这是第二个反思。
我觉得不是因为卖得便宜拉低了小米的口碑,核心问题是要把红米做得更好。
雷军:小米在初期的定位是发烧友,就是懂的人,(但是)绝大部分的消费者都在用手机,对手机本身是不太懂的,这是一个常态。所以明星背书是有价值的,可以让消费者更容易地了解和接受你的产品。
我觉得在互联网上只要你的产品好,大家会主动帮你传播,到线下的话,你发现大家既不了解这个行业,也不关心这个行业,怎么让他们关注到小米的产品,明星代言的价值就在这里。
后记
危机感的价值有多大!
企业的发展、盛衰往往都在一瞬间,越居高处越不胜寒,这也是卓越企业危机管理的价值,正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企业时刻要有危机感!。
国内通信巨头华为,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终于称王,一路走来,所取得的突破众多,这些突破的时刻,只要稍稍骄傲,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了。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还是很精辟的道理,这也是任正非在华为倡导打造的危机意识的价值!他总是在华为取得辉煌成绩的时候,提醒华为人,注意危机,提醒华为的冬天!的确,如果没有这些提醒,华为早早就自满、膨胀了,很难有今天的华为!
在华为手机成功过程中,也有多个时机,华为人可以骄傲,但都被任正非给敲打醒了,最初荣耀终于破局互联网运作、内部欢欣雀跃时,任正非敲打手机部门,“一部手机赚30元算什么高科技别沾沾自喜”,这种敲打带出了华为精品战略的成功,而华为去年(2015年)出货量达到1.08亿部时,任正非再次为华为手机部门降温,立下更高的目标、瞄准千亿美元业绩!又再次让华为手机部门再次低调、继续努力。
而整个过程中,如同华为通信业务的做法,华为手机业务负责人很少四处作秀演讲、贩卖华为手机的成功方法论,即使是华为手机负责人、出来相对比较多的余承东,也基本是在华为新品推出时露面讲一下,宣示一下华为的业绩和雄心,然后就继续回归运营了,基本很少在各种论坛、商业活动上出现,也没有任何关于华为手机成功方法的贩卖。
实际航,这也是华为不断攀登高峰、不断创造佳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有着深刻的意义,也对所有人都有深刻价值!
这也是危机意识、危机管理的价值!值得所有企业、所有商业人士深思!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耐克的创业团队是一群“恶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