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25:29 来源:网络整理
京东,那只披着"定制"羊皮的狼
文/卢旭成
与万能的天猫淘宝相比,京东提出的"只为品质生活"的口号,似乎更能迎合"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中产市场"等新趋势,作为京东商城四大事业部之一,京东服饰家居事业部把"品质京东"的逼格又拉高了一截。
文 | 卢旭成
9月19日,伦敦时间下午2点,在伦敦时装周期间,由京东携手EVE de CINA、NE·TIGER、Kevin Kelly、By Creation、X·Lando、恒美瑞珠宝六大品牌在英国董事协会(IOD)大楼举办了一场名为"京·制"的秀,这是京东第三次亮相国际时装周。在时装秀正式开始前,京东副总裁、京东服饰家居事业部总裁辛利军宣布了京东定制频道的上线。
让国际时尚品牌跟京东商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个人设计师品牌,在纽约时装周上让优秀的设计师品牌可以在京东实现边秀边买,这是此前辛利军带团队干过的拉升京东品牌逼格的事情。目前京东平台上已聚集了超过300名优秀的服饰设计师。
不难理解京东频频拉品牌逼格的举动。预计到年底,京东活跃用户数将达2亿,大部分都是25岁以上、有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追求品质生活的中产。
"定制能让我自己穿的更像自己,而不是穿的更像品牌。"依文创始人夏华说,这是定制最高级的地方,让每一个选择定制的人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不过,定制在大众的观念里,是高高在上的小众消费,比如婚纱、礼服等。连辛利军本人都承认,定制可能是未来,但短期内是一个小众市场。那他为什么要万里迢迢赶到伦敦来推京东服饰定制频道呢?只是为了给京东品牌做面子?这不是辛利军的初衷。
2016年1月,京东商城开始实行事业部制,辛利军成为京东服饰家居事业部总裁,统管京东开放平台业务。今年5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宣称,未来5年,服饰家居将成为京东商城最大的类目,超过京东赖以发家的3C业务。目前,京东服饰家居业务每年的增速都是行业的3-4倍,预计今年京东大服饰业务的GMV近1000亿元。
定制显然不能满足辛利军迅速把业务搞大的刚需,那么定制对京东来讲,意义何在?
意义在于勾勒更细致的用户画像。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B2C平台,京东始终要在提高转化率和做大GMV等指标上"勇往直前",核心是让每个消费者给京东贡献的收入和利润更高,这要求京东对用户有更全面的认知。
此前,京东已通过一些IT手段来提升对用户的理解,比如根据用户在京东商城浏览、点击、关注、收藏、购买等行为来推测用户的偏好,一个用户如购买了潜水服,京东IT系统会自动猜用户可能喜欢潜水,于是推荐运动摄像机给用户。
京东还拥有中国最大的自建物流类体系。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京东在全国有234个大仓,6756个配送站或自提点,等于掌握了消费者的办公或住址信息,也可以勾勒出用户的"区域画像"。
说实话,这些数据的抽取还不够全面,对用户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定制就不一样了。
传统的服装定制,一旦用户有需求,服务商需详细了解需求,包括服装风格、面料、款式、尺寸、配饰等,甚至还要上门或让用户到店,给用户量体。
夏华跟辛利军开玩笑说,依文跟京东做定制,依文承担了2/3的工作,包括上门量体、衣服加工等,京东只承担1/3。这其实不准确。传统的服装定制大部分是手工操作,耗时太长,需要2-3个月。京东跟依文等定制品牌合作,除了导用户外,更核心的价值是用互联网的手段规范和固化定制流程,提升定制效率,比如让服装风格、面料、尺寸、款式等资料全部入库、建模,让用户通过京东的平台所见即所得。这些字段在用户勾选的同时马上跟用户绑定,变成用户ID的一部分。有了那么细致的用户数据,京东平台可以非常精准地向用户推荐符合其风格的服装,转化率自然提高,京东甚至能主动向一批用户推荐某个品牌的服饰。
据公开的信息,亚马逊30%的销售来自于个性化推荐,京东2015年初披露的数据是10%,还有很大的潜力。
刘红说,非常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京东会交给像依文这样的合作伙伴去满足,但一些相对标准的定制需求,比如POLO衫、T恤等,京东将会加大自营的力度,让其迅速上量。
据了解,京东定制频道已上线的是男装、女装、珠宝、眼镜等品类,后续还会扩展到鞋靴、箱包等,未来京东会把定制推广到所有跟时尚相关的领域。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