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59:07 来源:网络整理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孙永杰
日前,新浪微博发布了2015年下半年《智能手机微报告》(简称微报告),该报告显示,之前国内手机市场所谓的“中华酷联”已经被华为、小米OPPO和VIVO“新四大”所取代,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国内厂商间的竞争将围绕这“新四大”展开,那么问题来了,“新四大”中究竟谁更强?其间各自有何喜和忧?未来“新四大”的竞争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
从微报告的概括中,我们知道,正是由于“新四大”的崛起,苹果和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蚕食,尽管如此,作为目前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发展代表的苹果和三星其在智能手机市场,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仍不可小视,同时,鉴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主流厂商纷纷将重心转向中高端市场,那么未来对于苹果和三星占据的中高端市场攫取的能力,也自然成为衡量国内手机厂商竞争力,甚至是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具体微报告中的“新四大”,我们看到,从新增高端手机中掘取的苹果和三星的比例看,华为以总占比为43.6%(苹果为23.4%,三星为20.2%)位居榜首;其次是小米总占比为30.7%(苹果为18%,三星为12.7%);再次是OPPO总占比为29.2%(苹果为15.8%,三星为13.4%);最后是的VIVO的27.4%(苹果为15.3%,三星为12.1%)。这里,华为在高端攫取苹果和三星市场份额的比例是“新四大”其他厂商的1.4—1.6倍。
如果说上述反映出的是“新四大”在高端市场实际竞争力的话,那么国内厂商彼此间在高端的竞争(俗称互挖墙角)则体现出厂商各自面临的竞争强度。同样是微报告显示,在高端市场“新四大”的竞争中,除了小米外,无论是从具体的换机来源比例,还是换算出的吸引力系数上,OPPO和VIVO的高端榜单中均未出现华为,也就是说在“新四大”高端市场彼此间的竞争中,除小米外,OPPO和VIVO均未对华为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即便所谓有威胁的小米,我们看到,在高端市场中,华为与其换机来源的比例上,华为占据了12.7%的份额(即在高端市场换机中来自小米的比例),相比之下,小米仅为6.0%(高端市场中来自华为的比例),华为是小米的2倍多。这意味着即使是威胁,从最终获取的高端用户上,华为在高端市场挖角小米用户的能力要远高于小米挖角自己。所以无论是从实际的竞争力(苹果和三星的用户转化率),还是竞争强度的角度(对手越少越弱越好),华为在“新四大”竞争的高端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至于小米、OPPO、VIVO,同样是从上述的角度来衡量,尽管小米在攫取苹果和三星用户的能力上要高于OPPO和VIVO,但在“新四大”彼此间的竞争中,除了华为外,还有OPPO与VIVO在分食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其中OPPO占比为14.7%,VIVO占比14%,相比之下,OPPO并未出现在小米高端市场的榜单中(即小米并未在高端市场从OPPO中抢得市场份额),而出现在榜单中的VIVO,也仅为小米贡献了2.9%的份额,远远低于流失到VIVO的14%的比例。所以,虽然小米目前还在高端市场占据第二的位置,但由于有三个对手的竞争,且在存在互挖角现象时的比例要远小于对手,其面临的竞争强度最大。
最后是OPPO与VIVO,还是从上述的角度,双方可谓旗鼓相当,但从双方互挖的比例看,OPPO以9.9%的占比要高于VIVO的7.2%,且VIVO还出现在了华为和小米的高端市场榜单中,占比分别为3.5%和2.9%,也就是说与小米一样,VIVIO在高端市场也面临三个对手的竞争,这导致其面临的竞争强度远高于OPPO,加之与OPPO互挖时比例低于对手,所以二者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OPPO更占据优势。
尽管高端市场的争夺是国内手机厂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焦点,且关乎国内手机厂商的盈利能力,但鉴于低端市场在目前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有市场空间,所以“新四大”在低端市场的竞争力也不容忽视。
需要说明的是,在低端市场的竞争力分析上,我们剔除掉“新四大”中来自于苹果和三星转换比率(因为我们认为低端市场竞争的主角主要是国产厂商),只比较“新四大”彼此间的竞争,确切地说竞争强度的比较。
提及低端市场,业内马上联想到就是小米。而事实上也是小米正是凭借着低端市场的优势,占据了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的头把交椅。也正是这样,小米在低端市场面临的竞争强度最大,这从微报告中华为、OPPO、VIVO的低端手机榜单中均有小米可见一斑。
更让我们觉得小米在占有优势的低端市场竞争中堪忧的是,除了华为之外,OPPO和VIVO并未出现在小米低端手机的榜单中,即小米在“新四大”的低端手机竞争中,并未从OPPO和VIVO身上占到便宜。至于华为,虽然小米从中攫取的华为用户的比例为7.9%,仅排在苹果和三星的后面,但华为同样也在低端市场让小米用户流失,比例高达14.5%,竟然高出苹果和三星,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在低端市场,小米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苹果和三星,而是华为,更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VIVO和OPPO在低端市场攫取小米用户的比例也不低,分别为12.6%和8.4%,其中VIVO攫取小米用户的比例甚至高于其攫取苹果和三星的用户比例,排在第一位。在此不难发现,在小米的三个国内对手中,竟然有两个(华为和VIVO)低端手机的第一来源(除了自身外)是小米。
再看华为,尽管小米是其最大的对手,但从上述彼此间的挖角比例看,华为显然以14.5%对7.9%占据了上风,而在竞争对手方面,在OPPO的低端手机榜单中并未出现华为,即OPPO在低端市场并未对华为造成威胁,不过,我们还是在VIVO的榜单中看到了华为,且华为占据了8.2%的比例,虽然这个比例中在VIVO的榜单中垫底,但鉴于在华为的榜单中并未出现VIVO,这意味着华为在低端市场除了小米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对手就是VIVO。虽然如此,但与小米相比,除了少了OPPO这个对手外,从流失的用户(与小米和VIVO)比例看,华为在低端手机市场与小米的争夺中仍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
与高端市场的竞争类似,OPPO与VIVO仍在旗鼓的位置,但从VIVO低端市场榜单中有小米(比例为12.6%)、华为(8.2%),而OPPO的榜单中仅有小米(比例为8.4%)看,似乎VIVO在低端市场中的竞争力要强于OPPO,不过鉴于OPPO的榜单中有VIVO(比例为6.8%),而VIVO的榜单中却没有OPPO的冲抵,VIVO相对于OPPO在低端手机市场的优势确实存在,但并不明显。
通过上述对于微报告的简单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新四大”中,华为应该是欢喜(高端和低端优势均衡,且未来竞争强度最小),小米最应担忧(高端优势渐失,占优势的低端竞争强度最大),而OPPO和VIVO则是高端与低端平分秋色变数最大(这种变数不仅在彼此间,也可能会通过小米)。
█相关链接:国产手机四巨头抢占中国近半市场 小公司纷纷倒闭
《南华早报》网站
大可乐手机
港媒称,业内人士称,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安卓智能手机市场中,较小的公司正以惊人的速度倒闭。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14日报道称,努比亚。
中国研究公司艾瑞咨询分析师林仁翔预测:“不久的将来,这个行业将巩固少数几个大公司的地位。”
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4家销量最好的中国公司——华为、小米、Oppo和Vivo——去年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45%,比2014年上升了10%。
林仁翔说:“通常在那些不了解大品牌的消费者中,较小的品牌销量较好。”
“通过网络和大品牌密集的市场营销,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并且想买大品牌的手机。”
林仁翔还说:“大生产商对供应商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比小公司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
智能手机创业公司大可乐创始人丁秀洪说:“竞争比我们想像得更快、更残酷。”
大可乐说,本周早前,他们中止了业务。
丁秀洪在微博上说:“随着更多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手机行业的竞争已经转移到资本竞赛。”
大可乐于2012年创立,位于北京和天津,以价廉质优著称。
该公司最近的旗舰产品大可乐3X拥有5英吋屏幕,四核处理器以及1300万像素,售价999元人民币(约合153美元)。
大可乐加入了其他衰退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行列,包括亿通科技和天语手机,这两家也已经停止了业务。
深圳的亿通科技公司成立于2004年,因其低端手机和拥有强劲电池的智能手机开始为人所知。上月,该公司破产,留下了超过1亿人民币(约合1500万美元)的债务。
不像亿通,天语手机曾是中国的领导品牌。 2009年,该品牌成为中国第三大手机厂商,位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之后。去年,该公司因激烈竞争和微薄利润关闭了大多数智能手机业务。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放缓也让小公司的机会变少。
研究公司IDC说,中国正在转变为成熟市场,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去年仅增长了1.2%,而2014年增速为20%。
招商证券(香港)分析师Alex Ng说:“市场仅会在未来一两年内继续扩张。”
█相关链接:摩根大通点评中国手机:看好华为Oppo 小米前途未定
来源:凤凰科技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被四巨头左右
四巨头没有影响苹果却冲击了三星
在中国增加份额很困难 新兴市场才是下一站
看好华为Oppo 小米走到了十字路口
█相关链接:大摩称华为Oppo统治中国智能机市场 小米前途未定
[摘要]分析称小米应当考虑对研发、产品质量控制、供应链领域进行更多的投入。
腾讯科技讯 4月12日消息,据外电报道,摩根大通分析师迈克尔·范(Michael Fan)周一发布报告称,中国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华为、小米、Oppo和Vivo--目前已控制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的份额,以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被迈克尔·范称为“四巨头”的四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在未来数年的市场份额仍将会提升,这也将给韩国的LG电子、中国台湾的HTC等二线智能手机制造商带来严峻的挑战。不过在该分析师看来,这并不会给苹果构成太多的影响。他指出,“我们认为苹果的优质品牌形象依然不会受到影响,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不可能撼动苹果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和功能创新领域的统治地位。苹果进一步的增长,更可能会受到全球经济、消费者购买力以及自身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
但是“四巨头”可能会给三星电子制造一些麻烦。该分析师称,“我们承认中国品牌的崛起将威胁到三星电子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上的领先地位,因为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出现了大幅的下滑。三星电子管理层已制定了清晰的维持利润率的目标,而不是追求出货量。我们相信通过在高端产品线上的品牌溢价,以及硬件的差异化,三星电子手机业务能够维持10%以上的运营利润率。”
“四巨头”当前的成长速度均快于整体智能手机市场。无论是按照出货量还是营收计算,上述四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成长速度均快于行业平均水平。按照出货量计算,中国“四巨头”在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分别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19%和18%的份额,与三星电子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后者同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和22%。
在“四巨头”的市场份额将保持在65%至70%之间。中国其它品牌的智能手机厂商很难再获得很高的市场份额,而且20%也将会成为所有智能手机厂商份额的极限。
这也将让“四巨头”在新兴市场寻求增长,并在发达国家追逐利润。迈克尔•范称,“除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依然是最后未开发的市场,2015年这些市场的智能手机扩散率低于60%。我们预计,未来3至5年内除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8亿部至9亿部。我们认为,华为、联想集团、中兴通讯、TCL-C已拥有更完备的全球销售网络,而小米、Oppo、金立目前仍局限于在亚洲市场进行扩张。考虑到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已经在大范围的取消手机补贴政策,美国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如果中国品牌的产品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可能会为其带来更大的机遇。当前,美国智能手机市场要更统一,三大智能手机公司占据了该市场75%的份额。来自中国的中兴通讯、联想集团、华为等品牌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仅为单位数百分比。”
对于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未来谁将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分析师迈克尔•范目前更看好华为和Oppo。他说,“我们相信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和产品优势,广阔的市场范围,以及得到证明的海外执行力,华为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在未来3至5年内能够达到2亿部以上,足以让该公司挑战苹果和三星电子。Oppo与Vivo在中国市场拥有线下渠道优势,但能否把这种优势扩展至海外市场目前仍不得而知。我们认为,Oppo和Vivo未来3至5年内将成为亚洲地区强大的区域性品牌。”
对于小米,该分析认为如果其想继续留在中国一线智能领域进行更多的投入。米4和米5发布时间相隔了18个月,这对于保持品牌新鲜度而言有点太长。”(明轩)
第一赢销网.下一篇:董明珠正式宣布:格力要造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