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4:04:45 来源:网络整理
又一个上门O2O倒下!曾估值6亿美元、有1400万员工也没用,不盈利照样倒下
导读:O2O补贴的免费午餐正成为历史,
那些过度烧钱公司逐渐倒在路上
2016年春天来临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各种低价消费补贴越来越少!
超过10元的打车补贴,9.9元的洗车和美甲,低于5元的外卖送餐费,各种扫码1分钱免费得体验的O2O新鲜服务……这样的“赔本赚吆喝”已经成为历史。“免费午餐”就这样轻轻地走了,不同于他们当初高调地来。
而很多曾经怀着大梦想的烧钱公司,也倒在了通往明天的路上!去年倒掉了一大堆,而且是成批的倒掉!
又一个想成为汽车保养领域的“滴滴”公司倒下了
与大多数上门O2O创业公司类似,博湃养车——这家上门O2O服务的公司,想要践行“滴滴”的路子。想革4s店的命,成为一个契合保养领域的大平台,它也像所有公司一样,用低价甚至是补贴的方式来迅速圈占用户,再用第一的市场份额去融下一轮投资,再圈占用户,周而复始当累计了一定体量用户数后尝试造血。
只是,它看到了开始,没有看到结局!在滴滴、快的成长路上,倒下的是一片、一大片的同行!
而上门服务比打车软件更复杂,还不像打车已经成熟的市场,只需另一种方式介入即可,而上门服务还需要教育,还要狂烧钱,不知道烧几年才能烧起来,更要命的是,即使烧起来,盈利更是充满了迷雾,还不知道怎样赚钱。商业逻辑上有很大问题。
当美团和大众点评后合并的“新美大”,融资33亿美金后,握有重金之时,却接着砍掉了所有“上门服务”的入口,雕爷为此特别表示“王兴(美团创始人、新美大CEO),聪明人、融33亿的好几个第一(团购、电影票、外卖等)却放弃了O2O……”“辛苦干了大半年,(王兴)发现商业逻辑不对啊!“续”不上啊,立马放弃,毫不犹豫,壮士断腕!嗯,此处必须手工点赞!”
——————————————————
以下是文章详细内容
《又一个上门O2O倒下:曾估值6亿美元,有1400名员工》
来源:虎嗅网 文/嘎嘣脆脆
曾估值6亿美元、拿下京东易车1800万美元B轮融资的博湃养车,也没有挨过这轮寒冬。
近日,汽车上门保养O2O平台“博湃养车”被传出因资金链断裂业务全面停止。博湃共完成两轮融资:2014年9月创新工场千万元级A轮融资,2015年3月京东、易车等参投的B轮1.1亿元融资。但悲剧的是,鉴于其“补贴占市场”的模式,博湃C轮成了无人认领的野孩子。
近日,汽车上门保养O2O平台“博湃养车”被传出因资金链断裂业务全面停止,有媒体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所有员工回家等待消息,月底前给到员工具体答复,是清算还是卖出,目前整个博湃养车还处于办工状态的人员在10人左右。
对此,CMO胡鹏给出的回答有些意味深长“想太多了,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媒体总是喜欢放大,或者无中生有。”对于博湃目前处于怎样的地步,胡鹏并未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胡鹏的含糊表态可以看出,目前博湃的处境并不乐观。有前博湃高管证实“这次博湃确实很难挺过去了。”
此次并非博湃第一次被传倒闭,早在今年10月份博湃悄然关闭5个城市的业务便被指“股东撤资”“企业倒闭”。只是,相比较当时,联合投资方京东、易车、创新工场发布声明否认倒闭,此次博湃否认力度弱了很多。
依赖烧钱砸市场,但遭遇C轮被放鸽子
与大多数上门O2O创业公司类似,博湃养车想要践行“滴滴”的路子。用低价甚至是补贴的方式来迅速圈占用户,再用第一的市场份额去融下一轮投资,再圈占用户,周而复始当累计了一定体量用户数后尝试造血。
博湃共完成两轮融资:2014年9月创新工场千万元级A轮融资,2015年3月京东、易车等参投的B轮1.1亿元融资。去年博湃养车花钱还算节制,但B轮融资之后,在整个市场的竞争刺激下,快速在全国进行扩张以及补贴推广,推出了1元或者免费的“45项车辆监测”活动,并搬离东四环不足100平的写字间,至亦庄独立办公楼。彼时,博湃CEO吉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B轮融资结束后,博湃养车的市场估值已高达五六亿美元。
博湃没有掩盖其雄心勃勃,拿到B轮后对外高调表示2015年下半年开启决战,吃下整个汽车后服务市场,并计划2016年年底覆盖100个城市,招聘1万名技师。这支团队表现出很强的执行力,不到半年内推广至全国22个城市,月订单超过15万单,员工1400名,成为拓展最快的汽车后市场O2O。
今年9月份,胡鹏曾委婉表达过C轮融资失败的消息,几个月前达成的1亿美元融资化为泡影。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从下半年开始,资本对于O2O的补贴模式抱有谨慎态度。几家上门保养公司都在启动C轮,没有一家达成。“博湃养车的市场份额很大,拥有绝对优势,和投资人也已做好了约定。没想到资本寒冬先一步到来了,投资人直言,之前约定的融资金额无法满足,只能给1/10。”
“我们放弃了C轮融资。”
失败真相:做一单赔一百,转化率低
融资失败后,前期的大摊子反而成了击败博湃的一记重拳。上述博湃前高管透露,之所以迅速扩张是希望通过订单量增加降低边际成本,但事实上成本并未降下来,博湃基本上是接一单赔一单,“上门保养是赔钱的,成本比4S店高,做一单赔一百多块。”而1400多名员工每个月单工资就有六百多万。
而一般中低端车保养的客单价在500元左右,毛利只有30%左右,再减去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快速铺开市场的成本,盈利真是一件极难极难的事情。
其实在理想状态下,博湃的商业模式说的通:将从上门保养这个切口切入市场,将用户流量逐渐引流至附加值更高的服务项目,引流至整个后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现金流和自我造血能力。
博湃也在向这个方向转型,希望将用户引至利润高的汽车钣喷服务上。
相比较常规保养,汽车钣喷的毛利至少在60%左右,甚至高达100%-200%,于是7月份,博湃养车开展了上门取车到店钣喷业务。
但这一服务并未将博湃从泥潭中带出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加重了它的困境。
“这是一个很低频的业务,虽然毛利上去了,但是业务量上不来。”也就是说,博湃对外宣称的月15万单并没有有效转化到钣喷订单,上述前高管将失败原因归结为频率太低。
“博湃自己建了两三个体验店,但是业务量没那么大,型转完了也彻底没钱了。”他如此说道。
结语:最后收拾烂摊子的只有创业者
博湃不是第一个转型或关停业务的O2O项目,也可能不会是最后一个。在e洗车倒下之后,不止上门洗车是个伪需求,现在与洗车高度相似的上门保养也被认为是个伪命题。真命题也好,伪命题也罢,没有争议的是,今年上半年,在资本的压力、诱惑下,汽车后市场O2O试图通过疯狂补贴抢用户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
周鸿祎在之前的演讲中表达了对免费与补贴的看法“免费,之所以在互联网里成为一种战略,那是因为我的成本是固定的,越多的人用,我的边际成本会趋近于零,这样免费才能成为一种战略。免费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因为长期免费下去,用户随着成本的增加,就无法控制,就违背了商业常识。”
也用周鸿祎的那句话结尾:资本可以换一个投资领域,最后,收拾烂摊子的只有创业者。
延伸:资本寒冬你怎么过?
股市暴跌和实体经济萎靡不振让投资者越发谨慎,直接导致以“烧钱”著称的O2O领域创业者融资困难,而失去资本市场支持,O2O企业倒闭狂潮涌现,相关人士将之称为O2O资本寒冬。
“寒冬”是任何行业都会出现的优胜劣汰筛选阶段,想要在O2O领域立足,充足的资金扶持、强大的变现能力、优秀的推广执行能力缺一不可。
█相关链接:O2O去年开店潮 如今一大波死在沙滩上
来源:广州日报
有消息称,汽车上门保养行业三甲之一的“博湃养车”已经悄然歇业。记者发现,博湃养车的微信公众号已经两个月没有更新内容了,京东商城上的博湃养车服务也下架了。
记者昨日联系了一位博湃养车的前高管,他肯定了该消息,称博湃养车的模式没问题,就是这个行业补贴太严重,被现金流压死了。而上门养车是低频和低毛利的服务,用户获取成本过高。上门保养市场在三足鼎立形势下,竞争对手一直紧跟着补贴。
上门项目成片倒下
大众点评的“到家服务”在2月1日也已悄然下线。大众点评官方回应称,的确是针对到家业务进行了弱化调整,原因是用户对到家服务的黏性不如预期。
拼的还是服务品质
来源:人民网
外卖订餐免配送费,9.9元上门美甲,10元上门洗车……如今,这些靠着融资,以烧钱补贴来换取市场的O2O(线上到线下)平台越来越少,消费者习惯于享用的“免费午餐”已静悄悄地挥手作别。撕去了“廉价”的标签,在与传统线下服务业的竞争中,不少O2O平台已经败下阵来:e洗车、博湃养车、烧饭饭,上门项目成片倒下。
春节后最大的一桩O2O合并案发生在嘟嘟美甲与58到家的身上。火热一时的嘟嘟美甲被传言只落得200万元人民币的身家。在业内看来,O2O行业已经从分组赛走向残酷的淘汰赛,“千军万马”中留下来的“精兵强将”将更注重用户和体验,从细节出发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蜜月期结束:
用户转向实体店
一到饭点,大学宿舍楼下就被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包围。美团、百度、饿了么……各家订餐平台送起代金券来一度是毫不手软。“我印象中去年夏天最便宜,一顿饭10块钱就能吃得挺丰盛,连配送费都没有。”大学生小武调侃,中午在楼道大门口碰到不修边幅的同学,不用问也知道是取外卖去了。
如今,打开外卖App,大小店家几乎都有了1至10元不等的配送费,满减活动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就送张2块钱的优惠券还得满20元才能用。”事实上,除了外卖订餐平台,各类到家服务的“红包”都纷纷缩水。曾经被打车券吵个不停的微信群如今安静了不少,15元一小时的阿姨清扫服务也遍寻不着。
价格上涨,用户的体验却没跟着往上走。258元上门做的美甲套餐比外面的店铺还贵,美甲小妹技术却不怎么娴熟,还频频看表,担心错过下一家的时间;送去干洗的大衣早过了约定的时间,却迟迟不给送回。“上门洗车的没给洗干净,你能怎么办?让他回来重洗?那可太耽误事儿了。”家住建国路的尹先生又开始去附近的连锁店洗车了。
蜜月期结束,廉价的O2O上门服务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少消费者也卸载了App,掉头就走。
淘汰赛到来:
不是倒闭就是合并
如果要说2015年O2O行业的关键词,除了“倒闭”就是“合并”了。这股合并之风如今又吹到58到家和嘟嘟美甲的身上。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合并显得有些“奇葩”。
曾宣称获得红杉资本等千万美元级融资的嘟嘟美甲被传言只落得200万元人民币的身家,这让不少人感到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以美妆、美甲为代表的美业O2O市场正在加速新一轮洗牌,残酷的淘汰赛开始了!”有自媒体人呐喊。
嘟嘟美甲的竞争对手河狸家雕爷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表示:“鉴于200万元差不多是桌椅板凳、服务器的折旧费而已,且在应用商店上已经搜索不到嘟嘟美甲App,所以说‘倒掉’也没什么不妥。”在他看来,嘟嘟美甲落得如此尴尬处境,没能获得融资只是表面原因,骨子里还是顾客的留存率太差。
事实上,低客单价和低频次对于所有的O2O行业都是慢性自杀。在独立O2O分析人士王利阳看来,许多垂直领域O2O只是借着之前的“资本狂热”起家,本身从事的业务并没有特别多的市场需求。
无独有偶,“新美大”中的大众点评“到家频道”也于2月1日关闭。这一“到家频道”此前涵盖上门按摩、上门保养、上门保洁以及代驾等数十个品类,包含的企业有点妙手、E家洁、E保养、卡拉丁、E代驾等几十家。
前路在何方:
拼的还是服务品质
嘟嘟美甲和58到家的合并只是O2O行业加速淘汰的开始。当企业没有了融资,消费者没有了补贴,有多少人还会留着手机里的App,照常点一份外卖,叫一次家政服务?当用户逐渐流失,前期的补贴是否毫无意义?
事实上,补贴并不是一种“施舍”,而更像是一块试金石。用户的一张张订单帮助商家盯紧了目标用户,也逐渐改变了普通人的消费习惯。“现在出门打车经常用App直接叫,省得在外面吹冷风,司机也不必跑空车。常吃的餐厅外卖也没因为少一张优惠券就不订了。”在尹先生看来,上门服务方便快捷的优势是实体店无法取代的,只要服务配得上价格,自然就会掏出钱包。
剥离了大量资本的青睐,O2O的短板开始一点点暴露。在业内看来,O2O领域疯狂烧钱的模式如今已走不通,到最后大家拼的还是服务品质,要细节取胜。此外,到家服务涉及到用户的安全和隐私,对于新生业态加强监管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告别野蛮生长,O2O行业的深度调整,显然才刚刚开始。(记者陈雪柠)
█相关链接:O2O去年开店潮如今大量死在沙滩上:资金链短缺濒临倒闭
春节过后,不少O2O公司传出倒闭歇业的消息,而这些公司去年曾经在市场上烧钱扩张而火爆一时。更有消息称,2014年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已经快倒闭完了。
有消息称,汽车上门保养行业三甲之一的“博湃养车”已经悄然歇业。记者发现,博湃养车的微信公众号已经两个月没有更新内容了,京东商城上的博湃养车服务也下架了。
记者昨日联系了一位博湃养车的前高管,他肯定了该消息,称博湃养车的模式没问题,就是这个行业补贴太严重,被现金流压死了。而上门养车是低频和低毛利的服务,用户获取成本过高。上门保养市场在三足鼎立形势下,竞争对手一直紧跟着补贴。
不少人为这些创业公司的搁浅感到惋惜。这些公司之所以无奈退出,主要和初期成本控制不力有关系。以博湃养车最高峰时期的1400多名员工计算,每月单工资就需要600多万,补贴最疯狂的时候推行“1元保养”,导致做一单赔168元,成本比4S店还高。
上门项目成片倒下
过去两年中,一大波创业者涌入O2O这个市场,如今一大波O2O公司死在了沙滩上。尤其是下半年开始,资本行业对上门O2O服务的热情明显降低。在去年中那次资本寒冬来袭之后,对资金有更大依赖性的上门模式遭遇了不小的重创。
比如美甲、美发、美容行业多达数千款的美业O2O应用,春节过后,大多数也已经停止了更新。这些强度依赖资本助推来获取用户的上门项目正在成片倒下。据不完全统计,该领域已有超过300家、涉及16个领域的O2O平台相继倒闭。
大众点评的“到家服务”在2月1日也已悄然下线。大众点评官方回应称,的确是针对到家业务进行了弱化调整,原因是用户对到家服务的黏性不如预期。
在打车领域,随着滴滴和快车的合并,其他打车软件绝大多数已经从市场上消失,前期砸下的资金也回收无望。被巨头收编后的专车市场价格已经看涨,目前滴滴的快车券优惠幅度仅9.8折、9.7折之类了,该公司半数城市已经实现盈亏平衡,圈地运动已告完成。
回归理性 O2O行业面临整合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一份报告指出,尽管生活服务类的O2O模式吸引了大量眼球和投资者关注,但众多平台在A轮或B轮融资便出现资金链短缺的情况,行业面临深化整合,应设法增强用户黏性,实现流量变现,而不是仅仅依靠烧钱和补贴。
拼的还是服务品质
洗衣O2O服务商多洗创始人袁则表示,这个领域烧钱模式不可行,也走不通,这是由行业属性决定的。袁则表示,到最后大家拼的还是服务品质,对于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和VC来说,今年会是理性回归的一年,好的公司和创业项目依然会被看好和追捧。
第一赢销网.